繁体
首页

第三章 啮指心痛(1 / 1)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县)人。拜孔子为师后,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此人品德高尚,孝顺父母。孔子认为他可通孝道,经常和他一起讨论关于孝的问题,为后人留下许多关于孝的言论。

从小时候起,曾子就勤奋、好学,又特别懂事。俗话说,“寒门出孝子”,此话在曾子身上得到了验证。别看曾子小小年纪,到地里干活一天也不耽误,生怕母亲累出毛病;回到家里,不是收拾屋子,就是打扫院子,尽量减轻母亲的负担。夜深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陪着母亲说说话,才去睡觉;晨曦微露,他就起身给母亲热水,供母亲洗漱之用。

有一次,他吃过午饭便到山里砍柴去了,母亲一个人在家里。他刚去不久,家里忽然来了几个客人,当时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招待客人。母亲着急,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唉,要是曾子这时候能够回来帮我一下就好了。”她这样想着,并在心里焦急地盼望着儿子的出现。可是等啊等,等了好长时间,还不见儿子的身影。情急之中,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她知道母子的血脉是相通的,于是就用牙齿将自己的一根手指咬破。果然,曾子在山里忽然感到一阵心痛,他料想家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急忙挑着柴回家。回到家里,客人还没有走,曾子便帮着母亲招待客人。待客人走后,曾子跪在母亲膝前,请母亲告诉他为什么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心痛。母亲便向他解释道:“因为客人来了以后,家里没有招待客人的东西,我见你尚未归来,就咬破手指,我想你必定会有感觉,能早点回来,帮助招待客人。”

故事中的“啮指心痛”,实际上是一种心灵感应,曾参每每心痛,体现了一种思念之心,骨肉之情。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就应该心连心,心印心,心贴心。

曾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