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22章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1)(1 / 3)

斯巴达人并不在乎有多少敌人,在乎的是敌人在哪里。

——埃吉斯二世

何为勇敢?何为高尚?让我们遵循高贵的罗马人的方式行事,并使死亡对我们充满敬畏。

——莎士比亚

让我面向敌手而亡。

——贝亚德

想要征服我的人只会遭遇一个难以对付的死敌。

——拜伦

满肚狐疑之人穷究根底,其必将一事无成。

——乔治·艾略特

财富与无畏同行。

——罗丹

无法逃脱眼前的火刑,却能含笑而立,这无疑是英勇之举。其真正伟大之处在于泰山崩于前的持重。从容而立,来去自由,只因为更为崇高的责任感而任由烈火吞噬生命,此乃英雄气概。

——F.W.罗伯森

当如潮水般的俄国骑兵袭来时,科林·坎贝尔在布莱克拉维战役中对第九十三团说道:“挺住,兄弟们!每个人都要死在他站着的地方!”“科林先生,我们一定做到!”就是他们的回答,他们中大部分人也信守了诺言。

在一场阿尔玛的战役中,当时,虽然人们都在撤退,但一个少尉仍然坚守在他的阵地上。一个上尉喊道:“把军旗带回来。”少尉哭喊着回答:“不!让士兵们向着军旗前进!”

“要勇敢、勇敢、再勇敢!”是丹东对法国之敌最无畏的蔑视。1789年6月23日德·布莱茨带来了国王要求民众解散的口谕,米尔布对他说:“法国人民一定会慎重考虑的。我们听说了国王发布的谕旨。先生,你不是国会的要员,你既无地位,也无声望,更无权力发号施令。你不配向我们传达他的命令。回去告诉那些打发你来的人,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站在这里,我们不会被驱使,我们借用刀剑的力量来拯救自己。”

当人们聚集在罗马参议院劝说雷古拉斯不要回到迦太基去履行一个不合法的承诺的时候,他平静地答道:“你们一定要侮辱我吗?虽然灾难和死亡正在等着我,但对于名誉的耻辱和灵魂的践踏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即便我做了迦太基的奴隶,我仍然拥有一个罗马人的灵魂。我已经发誓要回去了。这是我的责任。让神灵保护众生。”

从宣布克兰玛死刑的那一刻起,他自玛利继位起就表现出来的勇气顿时消失。道德上的怯懦在他痛苦地屈从于亨利八世的欲望与专制时再一次显现出来,他连续六次更改立场以求赦免,但最终一无所得。在3月21日被押赴圣玛利教堂受火刑的路上,他被迫要重申经过改换的理论。可他怪异的性格在懦弱之处找到了力量,在鸦雀无声的人群面前,他这样做结语:“现在,我要说说最令我良心受到折磨的事情,它比我一生的所有言行都要严重,是它驱使我写下了与事实不符的东西。在此,我要和它一刀两断,也要否定已经写下的与我灵魂的本质相违背的东西,我写下它们是因为害怕死亡,以为写了就可以保命。既然我的手写下了违背良心的东西。我的手就要首先受到惩罚。若是我要受火刑,它就要第一个被焚化。”在火刑柱前,他又一次说:“这就是写下那些东西的手,它要第一个遭受惩罚。”说完,他就坚定地把手伸向烈火,直到死亡来临他也没有躲闪,也没哭嚎。

1750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个女人凄厉的惨叫声惊动了正在弗吉尼亚北部森林中就餐的官员们。惨叫急促连连,人们跨过矮树丛去探个究竟。“先生,”妇人看到一个18岁左右的年轻人就叫喊起来,这个年轻人仪表不凡,气宇轩昂。“你得帮帮我。让这些人放手。我的孩子——我可怜的孩子要淹死了,他们却不放开我。”其中一个抓住她的人说:“这简直疯了,她会跳河的。激流随时都可能把她撕碎。”年轻人脱掉大衣奔到了河边,他看了一眼礁石和翻滚的大浪,在看到了孩子的衣服后跳进了奔腾的激流中。“感谢上帝,他会救我的孩子的!”母亲哭喊着,所有人都跑到了悬崖边上。“他在那儿!我的孩子,我亲爱的孩子,我怎么能离开你?”

但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年轻人的身上,他正与身下那令人眩晕的翻滚的大浪进行殊死搏命。他看起来好像随时会被巨浪卷起摔在凸起的礁石上,大浪拍打在礁石上,被击成泡沫四散开来;过了一会儿他好像被拖入漩涡中,想要逃脱它的魔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河流最险处,男孩两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但过了一阵子又再次出现了。巨浪排山倒海,没人敢靠近它,就算是有了独木船,人们也怕被击成碎片。年轻人使出了全力。有三次他都要抓住男孩了,可突如其来的漩涡又把孩子冲远了。他最后奋力一试,有力的右臂将孩子高高托起。但随着孩子和年轻人沉入巨浪并消失在汹涌的河水中,围观者发出惊恐的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