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三字经「通用版」(3 / 3)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为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善协作,求共赢

解释:有容乃大,协作共赢。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需要寻求伙伴,通力协作,彼此促进,以实现双方及多方健康稳步的发展。

故事:1945年,瑞典皇家医学院决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弗洛里、弗莱明和钱恩三人。授奖词中把青霉素的发现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并特别强调指出,这是“不同科学方法为了共同目标而写作的杰出范例。”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使许多恶性疾病再也不能猖獗,无数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得到挽救,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医治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人们一致把青霉素和原子弹、雷达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发现。

去私情,持公道

解释:办事公道是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具体要求:光明磊落、公私分明、坚持原则。

故事:宋朝清官包拯,出生时因长相丑陋,被父母遗弃,他嫂子于心不忍,把他收留在家,并亲自哺乳,让他与亲生儿子包勉一起吃自己的乳汁长大,所以包拯称嫂子为“嫂娘”,可就是这个包勉后来为强奸他人儿媳打死他人儿子,摔死他人孙子,致死人命三条。包拯大义灭亲,判了包勉死刑!不管嫂子对自己怎样恩重如山,包公铁面无私。

反腐败,倡清廉

解释:俭以养德,廉以立身。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故事:郑板桥为官倡导简肃,把排衙喝道的礼仪堪称是桎梏,他察看民情,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八抬大轿,前呼后拥,鸣锣开道,大显威风,而是身着便服,脚踏草鞋,亲临乡里察访,即使在夜间出巡,也只让一个差役,提着写有“板桥”字样的灯笼引路,从不打“回避”、“肃静”之类的牌子。一次,山东巡抚向板桥索求字画,板桥画竹并题诗以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般诗情画意,生动表述了板桥身在官位,却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乾隆十七年,潍县遭到天灾。板桥关心民瘼,呈请,赈济。然后,他的请赈惹怒了上司,遭到打击报复,被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板桥遂愤然辞官,卸职返乡。郑板桥回到扬州,生活仍很贫寒,他在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陷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一生历尽坎坷,廉洁爱民,于乾隆三十年放下了手中的如椽之笔,与世长辞。他身后留下的不啻是成百上千幅的“日画日诗日书三绝”,更是留下了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廉楷模。

人为本,优服务

解释:服务以人为本,讲究质量,热情周到,满足需要。大到决策小到微笑、一杯热茶、宜居问候和让座,真正做到服务于民,为民办事、执政为民。

故事:上海世博会上,城市最佳实践区欧登塞案例“自行车的复活”的例子。丹麦第三大城市欧登塞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20世纪70年代也饱受交通拥堵的困扰。从那时起,从政府的政策到社会服务,再到市民的意识,都开始向自行车出行倾斜。在欧登塞案例馆的墙上,一幅欧登塞市的地图引人注目,几乎八成的道路被红色实线和虚线覆盖。红色实线是城市主要的自行车道,而虚线是指那些路边风景优美、特别适合休闲骑行的自行车道。在欧登塞,所有自行车道的长度加起来有500公里,比目前上海城市地铁的总长还要多出将近100公里。而且,欧登塞自行车专用车道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当中。在城市的具体规划和建设中,如何在每一个细节上让“以人为本”超越“以车为本”,上海世博会上,城市最佳实践区欧登塞案例“自行车的复活”,的确给人启示。

任劳怨,乐奉献

解释:工作不辞劳苦,不埋怨劳累,乐于奉献。

故事: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孔繁森两次赴藏事例。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年近八旬,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3年。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遍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当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依然还是那句老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社会公德三字经

尚文明,笃礼仪;兴五常,存天理。

兼相爱,交相利;行端正,自身起。

重然诺,帮危急;知荣辱,识大体。

爱公物,讲公益;守公德,遵法纪。

倡低碳,护环境;城市美,心神怡。

兴五常,存天理

解释:五常: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明朝王阳明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集大成人物,他认为“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始终。天理即是良知。”

故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宋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元军渡江,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义军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军大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至福建联络各地的义军抗元,陆续收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他拒绝元世祖高官厚禄劝降,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兼相爱,交相利

解释: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实质,是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故事:狄仁杰和娄师德一同做相国,他一直排斥娄师德。一次武则天对他说:“你知道我重用你的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武则天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做高官全靠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搬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他看,狄仁杰读了以后十分惭愧,连连认错。回去后狄仁杰感慨说:“一直以来娄大人百般包容忍让我,我不仅不领情,还总是自以为是。娄公却从来没有半点骄矜的表现,我比娄公差远了。”故事里狄仁杰初时自负、后来赧颜,很有真君子之风。娄师德没有正面出,但我们已经知道他深沉宽厚,大度容人的胸怀和品行了。

行端正,自身起

解释:指品行端正,做好事要从自己开始认真做起。

故事:在城区公安分局英雄路派出所,有一位年轻的户籍女警格外引人注目。从警14年,她将自己的芬芳美丽散向辖区的每个角落,让身边每个群众都能感到浓浓暖意。她用善良和大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老百姓当朋友、当亲人,实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真情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警民和谐曲……她,就是刚刚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的英雄路派出所副所长、户籍民警郭晓宁。

2006年,王师傅因家人的户口本丢失多年,来到英雄路派出所找到郭晓宁要求补办。王师傅原是长治运输公司的职工,现在屯留务农。因年代已久,当时没有微机管理,郭晓宁只能靠记忆查阅相应年份的档案,她利用三天的时间查找了150多本迁入、移入档案,终于从中找到了王师傅一家人的迁移证。郭晓宁为王师傅复印了所有的资料,并为他们办理了身份证,王师傅感动得热泪盈眶。“王师傅家是种核桃的,每年收核桃的时候,他都要来派出所给我送一小袋,见我怎么也不肯要,他干脆等我下了班才来,让同事转交,说是亲戚给的。”郭晓宁笑着说,从一小袋核桃,看到群众对户籍民警工作的支持,这是她最欣慰的事。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我只是尽了一个户籍民警应尽的责任。”郭晓宁说。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郭晓宁解决的是他们的疾苦,会让他们终身难忘。

重然诺,帮危急

解释:仁义礼智最后落在一个信字,所谓无信不立。重然诺就是讲信用。

故事:朱敬则是毛泽东较为欣赏的一个历史人物。《旧唐书·朱敬则传》记载:朱敬则“倜傥重节义,早以辞学知名”,他为官清廉,神龙二年(706)被诬陷,遭贬回到家乡,行囊中“无淮南一物,唯有所乘马一匹,诸子侄步从而归”。“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拯人急难,不求其报。”对这两段引文,毛泽东逐字加了旁圈,并在天头上画着三个圈作标记。

知荣辱,识大体

解释:胡锦涛提出的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故事:蔺相如(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他的宽容,让廉颇明白后深感惭愧,于是,廉颇背上荆条上门给蔺相如请罪,从此,两人成为荣辱与共、誓同生死的朋友,同心协力保卫着赵国。

爱公物,讲公益

解释:爱护公物,关心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故事: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长治市老党员郝书文认真撰写宣讲稿,准备应邀为未成年人宣讲。退休15年来,郝书文撰写并自费打印10万余字宣讲稿,自费乘车到市内16所中小学校为30万人次未成年人义务宣讲,因此成了长治颇有名气的退休干部。

有53年党龄的郝书文今年76岁,1997年退休后,他先后任市老干部宣讲团副团长、市关心下一代宣讲团团长。为搞好宣讲,郝书文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读书学习,确保宣讲科学性;坚持调查研究,确保宣讲针对性;坚持改革创新,确保宣讲实效性。在宣讲中,紧紧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重心,以宣讲科学的理论武装下一代,以运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一代,以传播高尚的精神塑造下一代,以宣传先进人物鼓舞下一代,从而使理论武装工程、舆论引导工程、精神塑造工程、先进鼓舞工程,在听他宣讲的未成年人中逐步实施,不断强化德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长治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添砖加瓦。

郝书文宣讲15年,获得了“三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学生家长满意、未成年人满意,他被评为“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宣讲团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长治市十佳先进集体”。

守功德,遵法纪

解释:遵守为了社会群体利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遵守法律纲纪。

故事: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倡低碳,护环境

解释: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故事:被称为“当代愚公”的马永顺是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1937年到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后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1982年退休后仍致力于义务植树,带领全家人义务植树5万余棵,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1988年6月,马永顺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1999年,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他又获得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2000年2月10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7岁。现在,追随他遗愿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志愿者队伍正在日益扩大。

尚文明,笃礼仪

解释: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故事:《宋史·杨时传》记载,宋朝知名学者杨时很爱学习,也很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同学去向大学问家程颐老师请教问题,发现老师在午睡,就不敲门,侍立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默默地背书等待,等老师醒来他们脚下积雪已一尺深了,程颐老师看到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