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5章 明初辽东问题(3 / 3)

总而言之,高丽以元之忠实藩国遽降明朝,其国内亲元势力尚强,南北临敌,不得不在事明同时先交残元,后结纳哈出以自固。明军登陆辽东后,高丽感到明军侵入己方势力范围,对其本土构成威胁,乃积极赴辽东观察明军形势并加强了与纳哈出的合作。明军洪武五年初在辽东开始北攻,高丽乃对明使团严加防范,两国关系首次出现裂痕。明军占领辽阳在辽东占据优势后,高丽乃暗助纳哈出摧毁了明军的战略基地。洪武五年明军大败于漠北,高丽乃对元称藩。其后高丽坚持不与明正面冲突,主动求好但绝不助明的政策,直至恭愍王被弑。明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后一直与其正常往来,对于高丽的不友好举动并无激烈反应。直到牛家庄之战重创明军,明乃拒绝与高丽陆上来往,并单方面减少高丽入贡次数与贡品数量,但因大败之余而不肯完全翻脸。高丽重结北元后明拒绝其正常入贡,待国力渐渐恢复,对高丽采取了不冷静的凌逼态度,间接导致了高丽政变后两国关系的破裂。看来,明蒙间战争形势演变,尤其是明与纳哈出在辽东的攻守进退,直接影响着明、高丽间外交。明军洪武五年的失败和恢复,与在辽东的推进和挫折,导致了两国关系的一步步恶化。

--------------------------------------------------------------------------------

[1]《明太祖实录》卷三七洪武元年十二月壬辰条,《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七年十一月丁未条。按:高丽洪武三年始行《大明历》,此仅略言。

[2] 《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八年五月甲辰条。

[3] 《高丽史》卷四二《恭愍王世家》十九年七月乙未条。

[4] 《明史》卷三百二十《朝鲜传》。

[5] 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一《赠高丽张尚书还国序》,《四部备要》本。

[6] 《明太祖实录》卷八五洪武六年十月辛巳条。

[7] 苎布系高丽土产,见《大明一统志》卷八九《朝鲜·土产》。后朝鲜以苎布贡明为常制,见万历《明会典》卷一零五《主客清吏司·朝贡一·东南夷上·朝鲜国》。此处献苎布于北元,当为承认宗藩关系之意。

[8] 《明太祖实录》卷八一洪武六年四月癸巳条。

[9] 《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一》。

[10] 《高丽史》卷三八《恭愍王世家》三年六月辛亥朔条,十一月丁亥条。

[11] 权衡《庚申外史》卷下,《学海类编》本;《高丽史》卷四零《恭愍王世家》十一年正月甲子条,四月丙子朔条,八月庚戌条。

[12] 例见《高丽史》卷三九《恭愍王世家》七年五月庚子条,七月甲辰条;卷四零十二年四月壬子条等。张、方与高丽通使皆十次以上。

[13] 《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七年八月乙未条。

[14] 刘佶《北巡私记》,《云窗丛刻》本。

[15]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记洪武五年十二年二十日语。

[16]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十月乙酉条谢恩表。

[17] 《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九月壬戌条亲谕。同条载使臣张子温七月二十五日到京,随即有亲谕及手诏,应即七月底八月初事。

[18] 朱国祯《皇明史概·大事记》卷十一《朝鲜》,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第一版。

[19] 张子温四月自高丽出发,(见《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四月壬寅条)七月底到京师,而明使臣五月方到高丽,八月初朱元璋会见张子温时,明使臣应尚未归国,所言“疑惑”应非使臣受辱之事。

[20] 徐达败报至京在五月,李文忠在六月,见《明太祖实录》卷七三洪武五年五月壬子,卷七四六月甲辰条。

[21] 《明太祖实录》卷六一洪武四年二月壬午条、卷六七洪武四年七月辛亥朔条。

[22] 关于明军北渡后作战情况,据拙文《明初定辽都卫与辽东卫新探》,待刊。

[23] 《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九、一九四二三引《经世大典》。《元史》卷六三《地理志六》则作“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与“沈阳等路军民总管府”。

[24] 《高丽史》卷一三零《辛 传》二年六月高家奴书信。

[25] 《高丽史》卷四二《恭愍王世家》十九年十二月丁巳条。

[26] 《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八年正月辛丑条。

[27] 《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八年十一月戊午条,卷四二之十九年二月壬午条,十二月癸酉条。

[28] 《明太祖实录》卷六六洪武四年七月末条。

[29] 《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三月庚戌条。

[30] 《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

[31] 《辽东志》卷五《官师志》陈玉传,《辽海丛书》本。

[32] 《明太祖实录》卷一零二洪武八年十二月末条。

[33] 《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年十一月乙亥条。时仅有定辽都卫,“都司”之语,定系润改。

[34] 《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九月壬戌条亲谕。同条载张子温七月二十五日到京,随即有亲谕及手诏,应即七月底八月初事。

[35]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记洪武五年十二年二十日语。

[36] 《明太祖实录》卷七六洪武五年十一月壬申条。

[37] 高丽使臣远赴北平打探军情,非为北元,当因明军此时由辽西出兵辽东,北平府军情仍为高丽切身之事。

[38] 《明太祖实录》卷七六洪武五年十月甲午条,《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

[39] 据拙文《论明初辽东牛家庄之战》,待刊。

[40]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记洪武五年十二年二十日语。

[41] 《明太祖实录》卷八一洪武六年四月癸巳条。

[42]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六月辛卯条,二十三年二月甲子条请路表。

[43]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三年六月壬子条。

[44] 《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三年四月戊申条。

[45] 《明太祖实录》卷九八洪武八年三月丁卯条:“高丽国遣宗薄事崔原来告哀……言其国有金义者,奉使贡马,行至只县,遇朝使蔡斌、主事林宝周,遂杀斌而执宝周以还,罪当死。已诛义而籍其家。上疑其诈,命拘原。”《高丽史》所记应近实。

[46] 《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四月壬寅条。

[47] 《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九月壬戌条。

[48] 《明太祖实录》卷七五洪武五年七月庚午条。

[49] 叶向高《四夷考》卷一《朝鲜考》,《宝颜堂秘笈续集》本。

[50] 茅瑞征《皇明象胥录》卷一,《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一集》本。

[51] 如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本。

[52] 由《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二六站字韵引《析津志》载沈州(今沈阳)至洞仙的沿路驿站知,开州站位于东京(今辽阳)东南四百里,即今辽宁凤城。其自古以来即是辽阳至朝鲜半岛的必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