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章 对峙 (一)(2 / 3)

与军阶改变相适应,破虏军的八个标,一个水师也再度扩建。在标下,另设了团这个建制,每团设团长一名,副团长两名,下辖三个普通营和一个炮营,两千人马。而一个标,则扩展到三到四个团,六千到八千人。

通过观察,6秀夫不得不佩服文祥这一手玩得高明,经历一番调整、简化和梳理,文祥不动声色地将整支破虏军的牢牢地抓到了自己手中。团、营一级的军官,都是经过军官夜校和教导队培训过的百战老兵。高层武将内心深处即使倾向于回归传统,也再难将部队拉出来,响应朝廷的号召。

在军制之外,对6秀夫触动最大的是福建路吏制的变化。地方官员被精简到极限,原来大宋的冗官,冗员全部剔清。粮赋全部被免除,相关官吏一概撤消。丞相府对地方的控制,只有刑名和财务。州、县之父母官,居然由当地百姓自己推选,而吏部只管考证其品行和能力,不对推举结果进行干涉。

这已经不是革新,而是对传统的颠覆,6秀夫清醒地看到这一点。但他同时清醒地知道,自己无法对这一切开口指责。因为文祥的改革,革除了大宋身上百年的痼疾,给整个福建带来了勃勃生机。

无论是由市泊司延伸出来的海关,还是由工部百工坊脱胎出来的科学院,无论是从刑部衍生出来的巡回法庭,还是从吏部分化出来的律政处,每个部门,都比原来定位更准确,运转得更高效,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借用文祥关于国家的概念,6秀夫知道,大宋朝庭管理下的中国,就像一个病重的患者,每拖延一,身上的痼疾就会更重一些。而北元朝庭的管理方式,则像一个提着刀的屠夫,只管从华夏身上割肉,至于国家和百姓的死活,他们不在乎,也懒得在乎。

继承了大宋传统,颠覆了北元统治的福建破虏军政权,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抚平北元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创伤,同时,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华夏文明恢复健康与生机。

6秀夫已经不敢评价文祥做得对不对,儒者的本心告诉他,这一切对华夏有利。但他也不敢完全接受文祥的改革,这种变革,适用于破虏军变相割据的福建,而不适合整个朝廷。

福建被元军占领后,原来大宋遗留的一切被破坏殆尽。可以,北元将大宋的影响彻底抹去,把福建变成了一张白纸。文祥夺回这张白纸,自然可以在上面信笔涂抹。

而行朝,却保留着大宋所有传统,包括它身上那些致命的缺陷。

6秀夫也不再奢求能把文祥拉回到自己朝廷身边。破虏军这颗新芽已经吐绿,经过这么长时间观察,本性纯良的6秀夫希望它有一个机会可以茁壮成长。

至于朝廷那边的道路,6秀夫有自己的打算。文祥走的是一条路,也许通,也许不通,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朝廷需要走的路,却有无数古圣先贤曾经论证过。如果以儒学之博大,将文祥在福建这些神兵利器、奇技淫巧吸纳进去,用圣人之道来驾驭福建新兴的百科杂学,儒学为体,杂学为用,体用结合,未尝不能致大宋以中兴。

届时,他可以通过比较,让文祥认识到,谁更正确。也可以通过比较,将那些跟着文祥身后误入歧途者唤醒。

只要双方都是为了国家复兴,彼此之间的分歧,就未必真的不可调和。关键一点是,看了福建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破虏军的强大实力,6秀夫猛然意识到了,如果双方现在就火并,两个月之内,朝廷将不复存在。

此刻,朝廷是主,破虏军是藩。削藩之举,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而不是言官们的一时热情上。

“君实,快到了,你得下来走几步!”文祥的话将6秀夫从沉思中唤醒。跳下滑杆,揉揉有些酸涩的双眼,6秀夫现自己来到了一处群山环绕的谷口。

“再向前是军事重地,轿夫们不能靠近!”文祥笑着解释,带着6秀夫等人走向第一道岗哨。

手持利刃的卫兵核查过每个人的腰牌,举手敬礼,将一行人放了进去。转过谷口,绕过竹林,跨过一座挂着特别标识的木桥,眼前的景色豁然开朗。一排绿油油的秧苗,出现在大伙面前。

“文兄,这是什么?”6秀夫不解地抗议。

几个同来的工部官员也刹那变了脸色,文祥今好了带他们来看开那些神兵利器的科学院,赶了大半山路,累了半死,居然展示的是一片农田,不是纯拿大伙开心么?

“科学院,乃研百科之学的场所,不单单是武器!”文祥笑了笑,耐心地跟大伙解释,“这里群山环绕,地势低平,气温暖,水源足,所以试种了几亩田,如果种好了,就可以把种子给农户,并且传授他们细作之法!”

文祥俯身,捏了把地里的泥土,举到了大伙面前。“华夏自古以耕战立国,所谓耕,不是全体百姓都去做农夫,而是让最少的农夫,养活最多的人。所谓战,不是所有人去做战士,而是如何将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到最大!”

“文兄得有道理,君实受教!”6秀夫肃然整冠,对着文祥一揖到地。对方几句话,又解开了他心中的一团迷惑。

在福建各地周游时,6秀夫现这里极重工商,对农民反而有些放任自流。虽然泉州和福州都是优良的海港,只要有钱,可以派船队去占城和倭国购买粮食。但粮食毕竟是国家命脉,短时间可以靠外购应急,长时间下去,必生大患。而今文大人率先带大伙来看农田,已经明了他对农业的重视。

“这片是引种的占城稻,当地百姓已经种了几百年。却很少有人做到安南那么高的单亩产量,我雇人去安南请了几个农夫来,给大伙示范。那边半山坡上是竺棉,比大宋的棉花绒长,更适合用科学院开出的纺织机来纺,出的布也更好。如果有人种,明年泉州的商人就可以不买竺的棉花。过上几年,大宋的棉布就可以运往海外!那边是急麦子,据长得快,收了麦子后还可以种菜,我让人种种试试…….”文祥指点着四周土地,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