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十二章(3 / 3)

我急忙地道:“师父,我的问题不是这个意思。”

他依然微笑着说道:“我知道。其实我们世人中很多人不都是这样的吗?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所以,聪明与否不是一个人自己认为的,而应该是由他人去评判。”

我顿时就觉得他这平淡无奇的话语里面似乎包含着一种极深的寓意,心里顿时肃然。

他随即又道:“过去,有一个傻乎乎的流浪汉,常在街上走来走去。许多人喜欢拿他开玩笑,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捉弄他。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手掌心放一个五元的硬币和一个十元的硬币,由他来挑,而他每次只挑五元的那一块,他从来不知道挑十元的。大家看着都笑,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都笑他的傻。他每次经过,都会有人用这同一方式来取笑他。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慈心的老妇人,终于忍不住问他:你真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来吗?不料,那位傻瓜说:如果我拿十元,他们下次就不会再让我挑了。有句谚语说得好:傻瓜缴学费学习,聪明人拿傻瓜缴的学费学习。在这个故事里,谁在缴学费呢?那些捉弄傻瓜的人,自以为很聪明,没想到,反被傻瓜捉弄了。”

丹丹在旁边说道:“师父,您的故事真有趣。我觉得这个傻子还真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呢。”

我急忙地道:“丹丹,你别打岔。”

而这老和尚却合什着说道:“这位女施主也很有慧根啊。阿弥陀佛!”

此时,一阵山风吹过,老和尚的长袍被风吹拂着在微微地飘动,我忽然感觉到他似乎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一样。他有着庄严的法相,令人顿生敬仰……

此时,我顿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和丹丹竟然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和这位高僧坐在一起畅谈这样的话题。他是一位智者,应该比智慧更高了一个层次。

我和丹丹都凝神地坐在那里,等待着这位大师更加精妙的论述。

一会儿之后,我听到老和尚又道:“究竟什么是聪明?聪明和智慧到底有没有区别呢?其实我们佛教也是要讲聪明观和智慧观呢的。有人曾试图为聪明和智慧做出区分。有的说:聪明是反应,智慧是思考。有的说:聪明是形式,智慧是思想。也有的说:聪明是知识的积累,智慧是认清事物的本相。他们说的都有他们的理由,都有他们的见地。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认识太浅了。其实,聪明可以利己,也可以害己。聪明可以利人,也可以害人。杨修当然聪明,那个‘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故事,让曹操着实费了一番脑筋,走过三十里路,才想了出来,为后代留下了‘智愚相悬三十里’的成语。可是,曹操梦中杀人,又让百官去为死者送葬,杨修送葬时哭说:‘不是丞相在梦中,君在梦中耳。’结果一言犯忌,杨修的聪明,使他后来终招杀身之祸。苏东坡对聪明亦有体会:‘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中国民间有句人人皆知的谚语: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能误己,也能误人。但误人最终还是自误。王熙凤可谓大观园中第一能人。小辈怕她,长辈让她,老祖宗宠她,谁不夸她?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结局大家都知道。智慧则不同。智慧是认知人生及宇宙真实的能力,有了智慧,必能舍弃假相,而了解真相。对于智慧而言,惟一的价值,是回归宇宙的本真、本体、本然。所以,智慧是一种洞察,是一种观照,它不会害己,也不会害人。害人又害己,就不是智慧了。”

这时候丹丹忍不住就问道:“苏东坡我知道,《红楼梦》我也读过,杨修这个人我也知道一些,他过目不忘,还让曹操把自己写的兵书给焚毁了。但是您说的那什么‘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故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呢。您可以告诉我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老和尚微笑着来看着我,“你应该知道的。是吧?”

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