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千零二章 郭成泽的反思(2 / 2)

只要想想整个产业集群延伸出来的资源跟关系链网,不要说宋系未来抢一个政治局委员的席位了,抢两个、三个,甚至在中央领导班子里争一席之地,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宋鸿军控制之下的鸿基产业投资基金,就公共资料而言,投资基金的规模还没有超过二十亿美元。

论规模,鸿基远无法跟顾家控制近两千亿资产的宝和集团相提并论,但顾家的控制欲极强,旗下虽有大大小小近十家上市公司,直接影响力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宝和系上市公司的控制之上,对在港华商的间接影响,更多的是顾家数十年来所形成的声望。

鸿基产业投资基金,更多的是聚集了香港中小投资商的资本。

梅钢系的发展,鸿基产业投资基金的快速成长、高分红、高盈利预期,以及这几年来宋鸿军积极推动、引荐香港企业、投资机构到东华进行投资,实际使宋鸿军在香港华商群体里赢得不少的声望。

特别是在这次招商活动中,将正式签约到淮海投资的香港投资人,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宋鸿军及梅钢系的影响;不然的话,徐省长也不可能这么别扭、前踞后恭的让他想办法再邀请宋鸿军出席这次招商活动。

郭成泽原以为让冯至初半道请沈淮与宋鸿军过来参加这边的招商动员会会有波折,但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沈淮及宋鸿军的姿态多相当的谦恭,他心里的忧虑也越发的深重。

沈淮与宋鸿军一点架子都不拿,说到底还是他们为了争取徐省长支持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这虽然极有利于徐省长抵制崔卫平的强势进逼,但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无论会加重沈淮重塑省国资体系,在省国资体系内部深深的打上难以抹去的梅钢系的烙痕。

虽说省委书记钟书记及徐省长现在都支持沈淮在省国资企业改制重组工作中抓权,但这个权力是体系赋予的。

即使沈淮这时候能提拔任用一些人,但这些人是分散的;一旦沈淮将来调离,沈淮也只能在省国资体系内部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特别是省国资体系处在山头林立的状况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淮在调离之后,他的影响力就会被迅速的削弱,或者仅仅只保持有限的省属企业之内。

一旦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沈淮就能将他在省国资体系内部提拔任用的人聚集到一个严密的体系——而在省国资管理公司的框架之下,沈淮要是对省国资体系重塑获得巨大的成功,实在难以想象将来梅钢系对淮海省的渗透会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