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处之泰然: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2 / 2)

这张字条让苏东坡心中顿时醒悟,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于是惭愧地回去了。从此,他痛下决心,不再仅仅研究佛法的字面意思,而是用心理解佛法,并将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人们尊敬天,而天尊敬佛,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大千世界里,包含着无数的中千世界、小千世界和小世界,佛陀用慈悲道德的光芒遍耀着大千世界,是以世间充满了温暖和爱。

《大智度论》里写道:“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所以,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为“八风”,它们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

普通人受到“八风”所干扰,都会产生一些情绪,只有佛陀才会不为外境所动,始终保持安定祥和之心,呈现庄严淡定之态,安稳地坐于莲花台上。

苏东坡作此诗,本想表明自己的心如佛陀般不为外境所动,却因佛印一句“放屁”而怒火中烧,冲过江去讨说法,足以说明他的内心并不如他所言那么淡定。

(三)

喜爱利禄、称颂和赞美,讨厌衰败、嘲笑和讥讽,会因诋毁而大怒,会因赞誉而欣喜,这些都是普通人会表现出的自然反应。

无论是陶醉在快乐里,还是沉浸在悲伤中;无论是在称赞中感到飘飘然,还是在讥讽诋毁中感到愤怒;无论是在顺境中得意忘形,还是在逆境中忧戚于心,都是人之常情。

谁人能以心转物而不以物转心,置于“八风”之中而不动?除了佛陀,便无他人。

有些修佛之人知晓其理,便刻意模仿佛陀之言之行,并以为这样便是不为“八风”而动,却不知这种只求理解、不真修实行的行为并没有用。远观他人之事时泰然处之,事不关己时淡然笑之,一旦事关己身,就无法安定心神,与那些未修佛法之人无异了。

佛陀之态,是为淡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为淡定,“胜不骄,败不馁”是为淡定,“从容不迫,气定神闲”是为淡定,“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是为淡定。

淡定是一种境界,一种勇气,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力量。淡定之人遇事沉稳,又带着积极果断;处事老练,却又重视有加;得到期望之物,不会欣喜若狂,失去心爱之物,也不会愤愤不平。

所有的经历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曾经被我们当作生命之中不能承受的重量,几年之后也都会轻如鸿毛。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一如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有此时此刻。淡定地活着,便能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