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三生因果: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2 / 2)

苏曼殊一生两次出家。12岁那年,他在一场大病中险些丧命,病好后,他去长寿寺出家,却因偷吃鸽肉被发现而出了寺;15岁那年,他在留学途中与一位日本姑娘一见钟情,却由于家庭的干涉,最后导致这位姑娘投海自尽,于是他去了蒲涧寺出家。

出家之后,他又曾与一位弹筝女一见如故,奈何他当时已是远离红尘之人,只得挥笔赠诗一首,再无他续。

先为“家”逐,再为“情”伤,令苏曼殊的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于是,他将最后的情怀寄托于“国家”和“革命”。他参与过兴中会、光复会、“抗俄义勇队”等,还参加过反袁斗争,被后人冠以“革命和尚”“爱国诗僧”之誉。

正是由于度过了来去无定、风尘落寞、无人相知的一生,苏曼殊的内心时而天真,时而沧桑。他的诗如酒,文如针,情如火,心如灰。他仿佛一朵度尽风波的莲花,在暴风雨后的池塘中,静静地绽放,散发着清香。

(三)

情如水,静静从我们身边流过,无色无味,却能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受;情如水,有时平静淡然,有时汹涌震撼;情如水,能滋润人们的心田,也能冲毁心中的净土。

人生,是一场旅行,种种情愫都是旅途中出现的风景,有些是我们一生不应该错过的,有些则是我们应该错过的。若是为不属于自己的事物留恋一生,久久不能自拔,便会错过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景。

有些情如轻丝,轻轻一拂便不知去向何处;有些情如刀子般锋利,令人铭心刻骨。当一段情结束,当一出戏落幕,谁都无法回头,只能向它作个告别,然后继续向前走。

有些事的发展如黑夜和白昼的交替,我们无法改变它们的发展和结局。既然如此,索性就看开吧,让它们顺其自然,让它们自生自灭,不要让这些情愫控制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苦苦为它们所负累。

情愫,其实只是一场空。亲情虽然温暖,亲人却不能一生一世庇护着我们;友情虽然珍贵,朋友却不能一辈子陪伴在我们左右;爱情虽然甜蜜,爱人却也可能在某一天离开我们的身边。

我们可以相信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可以期盼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应该维系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但若是有一天它们真的不得不消失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放手。

身边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终有一天会消逝,不同的只是时间的早晚。有些停留得久一些,有些停留得短一些。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幻想,最后的最后,是我们看透,美梦终会醒,幻想终成烟云。再成功的人生,最终也会成为一场虚空,什么都不剩下;再美好的情愫,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什么都留不下来。一旦看透了这一切,便能淡看身边事、身边情,不为所动,不为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