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种本事没有胆量与勇气做不好老板(2 / 3)

可是,对于一个从未受过任何银行业务训练的人,想要经营好银行,这又谈何容易?不过,李文正却没有拘泥于此,而是想到了一点:基麦克默朗银行要想恢复生机,发展业务,必须打进其他银行家根本不会想到的市场中去。

李文正脑海中的市场,就是自行车行业。雅加达的自行车业,业主大多是福建籍人。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关系,在雅加达大拉福建籍华人中最有钱的人入股,并多方联络,广泛招股,很快就筹集了20万美元的资金。

资金准备妥善后,李文正成了这家银行的董事,并且拥有优先认购这家银行20%股份的权利。从此,他正式踏入银行界。一开始,他遇到了颇多的困难,但他虚心学习,逐渐熟悉了全部业务。由于他善于经营,在3年之内就使基麦克默朗银行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初战告捷,让李文正的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决心再扩大事业。1963年,他接受了即将倒闭的另一家银行——布安那银行。经过整顿之后,没几年工夫,布安那银行不仅被抢救了过来,而且获得了很大的业绩。

两家银行的起死回生,为李文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事业突飞猛进,迅速扩展。1971年,他担任了泛印银行的执行总裁。1975年,他又经营了中亚银行。中亚银行与泛印银行相比,原不过是一家小银行,资产比后者低33倍,存款额比后者少100倍。但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中亚银行便成了东南亚最大的银行之一,而在印尼私人银行中则名列第一。

为别人之不敢为,这正是李文正取得成功的秘诀。而现实中,很多人面对风险畏缩不前,就是因为害怕面对失败带来的痛苦。对于这一点,李文正当然不会赞同,他说:“你应该登上一匹好马,去捕捉另一匹更好的马。”

虽说是机遇造就了李文正,但是,如果他没有“骑马”的勇气,那么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不敢骑马的人,总有种矛盾的心理:既渴望骑马又怕从马背上摔下来,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结果是眼睁睁看着马被别人骑走,机会倏忽而逝,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破釜沉舟,改变人生的轨迹

翻开财富名人录,看看那些被我们当做偶像的成功老板,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有相似的贫苦经历。同样他们也都有相同的破釜沉舟的精神,当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抓住它,从而登上财富的殿堂,从崇拜别人,学习别人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被人崇拜,被人学习的人。

如果你不甘于平凡,不甘于只做打工仔,小老板,意欲改变生命轨迹,开拓自己的成功之路,那么就应在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机遇之后,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努力把机遇变成现实的成功。

那些到达了成功彼岸的老板们往往绝不会给自己留退路,甚至是在逼着自己成功。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全力以赴地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会给自己留一些回旋的余地,给自己留下“另一种选择”,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他们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便退缩了、转道了。

正是这条退路,它时常会诱发我们自身潜藏着的懈怠、自我安慰的情绪,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要想真正实现一个亿的财富梦想,就应该自断后路,拿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勇气,这样才会让你毫无顾虑地奔向成功。

京燕广告公司在湖北地区有着很好的声誉,这和创始人余海燕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分不开。

早在1995年,余海燕高考失利后前往厦门打工,在一家贸易公司从文员做起,而后调到市场部,成为一名业务员。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余海燕就凭借着出色的业绩,升任业务经理。1997年,同在厦门的一个武汉的朋友来找余海燕,想要和她一起回武汉创业。同年,余海燕和朋友一起回到武汉开始了白手起家之途。

为了筹集创业资金,余海燕经过分析后,决定先投资保险。当时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不强,经过分析后,她决定给客户写信,她用真诚打动了不少人,两年时间,余海燕如愿以偿地积累了十几万元资金,她感觉离自己的创业梦又近了一步。

2002年,余海燕结识了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彭松涛。彭先生很看好余海燕的开拓精神,于是他提议投资开办广告公司,让余海燕经营。一个月后,武汉新感觉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她一边经营公司,一边在武汉大学充电,主修广告学。

余海燕以为,事业的成功就会一步步到来。然而,美好的感觉还没出现,各种问题却接踵而至。几个月的时间,公司天天亏损,余海燕也觉得筋疲力尽,余海燕觉得有些挺不住了。

疲惫之时,余海燕不是没有想过放弃,这种生活让她每天充满了压力,早已没了当年的朝气蓬勃。不过思索再三,她想到:如今自己已经走上了创业这条路,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样子,与其就这么半途而废,还不如放手一搏。于是,她重新振作起来,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资金全部投了进去,结果余海燕成功了。2003年,余海燕又开办了武汉京燕广告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余海燕感叹道:“要想真正获得成功,你就应该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地走下去。当自己选择好自己要走的路时,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常言道“压力产生动力”。破釜沉舟、不留退路,这么做就是为了给自己施加压力,逼迫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奋力前行。在追寻成功的漫漫长路上,当我们产生惰性、害怕失败时,不妨自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如此才能赢得出路,走向成功,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事业。

也许破釜沉舟、不留后路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它需要太多的勇气和智慧,因为一旦不成功,便会一败涂地,甚至永远都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但这正是最能激励人、最能发掘一个人潜能的地方。当你发掘机会的时候,就需要这样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才不会让机会从指缝中白白地溜走。

曾几何时,李先生的生活境遇非常差,事业备受打击,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妻子和母亲两个人每月共千余元的收入支撑,生活在物价较高的城市中,艰难可想而知。

看到妻子和母亲的艰苦,李先生的心里自然不好受。有一次和别人聊天,他又说起了烦心事,这时,一位朋友提醒他房子可以解困。

其实,卖掉房子这个想法,李先生很早就考虑过。但是,对于李先生来说,一旦房子卖掉了,就很有可能失去一切。毕竟,买这套房子已经花费了自己半生心血。

不过,为了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李先生还是听取了朋友的意见。他打定主意,将自己的房子以85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转而在近郊花62万元买了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一倒手,赚了23万元。

23万元摆在面前,这让李先生一家不由兴奋了一阵。然而,尝到甜头的李先生并未就此罢休,在大房换小房上面又打起主意。他在近郊住了一年多后,等房价又涨了近百分之二十,又以80万元的价格将房子售出。然后花65万元在郊区买了套60平方米的两居室,不过这次楼层由三层升到了七层。

尽管这套房子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对老母亲来说,七层对自己很不方便,但李先生总算有了些钱,而且通过这两次买房卖房,李先生积累了一些看房选房的经验,他竟然开起了房屋中介。几年后,李先生的生意蒸蒸日上,开启了连锁店,当上了大老板。

在现实投资中,很少有人愿意像李先生一般,在困境中把仅有的一点用来投资,但成功就是这样,只有你看准机会,勇往直前地奔向它,你才可能有机会拥有它。要明白,成功不仅需要埋头苦干,同时更需要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精神。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就非凡、获得成功的机会,但往往很多人因为缺乏“豁出去”的魄力,最终畏缩不前,与自己的老板梦想失之交臂。而那些通过艰苦打拼而有所成就的人,在忆苦思甜时,都会由衷地感叹:“当初不给自己留退路,而是选择破釜沉舟,原来这就是最好的出路呀!”

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在找准了自己事业的方向后,就要不留退路,破釜沉舟。如此断绝一切后路,人才会勤奋、会全神贯注地追寻自己的目标,一心一意地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在通向成功这条满是荆棘、泥泞的艰辛之路上,退路少意味着出路多,退路多意味着出路少。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印证改变人生轨迹的魄力吧!

没有理智,勇气只能称作“鲁莽”

一个人,是否拥有足够的勇气,决定了他敢不敢走上创业的道路;是否拥有足够的理智,决定了能否在成功之路上走到最后。只有勇气与理智相结合,你才有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勇气与理智,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好兄弟”。勇气首先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之上,如果不管不顾一味地逞匹夫之勇,把自己置于悬崖边,到头来恐怕只能是玩火自焚,不仅财富与自己渐行渐远,而且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两手空空。但是,如果我们只有理智,却丢了敢于冒风险的勇气,那么成功同样也不会属于自己。

勇气不是无知,更不是头脑发热、好大喜功。勇气是在理智地审时度势后,爆发出一往无前的能量。如果不经过理性的分析,盲目地向前冲,那就不是勇气而是愚蠢了。如果一味地求快、求高,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下子就得到一个亿,拔苗助长,总是要失败的。

格兰特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日用品零售公司,它的崛起,正是创始人威廉·格兰特在理智分析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创业的缘故。一开始,格兰特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鞋店,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于1906年用自己的全部积蓄1000美元,在林恩市投资开办了一家日用品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