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52节:千古豪侠说墨家(2)(1 / 1)

墨家的兼爱,是一种伟大的理想,是精神生命胜过物质生命的表现,是一种美好的信仰。这样的爱不是建立在生物本能基础上,不是来源于生物性的依恋本能、性本能、自我保存本能等任何一种。当然,这种爱也是人性中固有的,但是却不是人性中的生物性,而是人性中固有的精神性。墨家思想是不能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来解释的,因为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基本的假设就是"人是生物",而墨家的兼爱超出了生物性,是精神分析所不能理解的。倒是荣格心理学,指出人有精神性的先天倾向,人不仅有性的本能,也有追求超越、追求神圣事物的"类似本能的东西",也就是后来马斯洛说成"似本能的需要",它才可以解释墨家的精神。人是生物,但是人不仅是生物,人也同时是神圣的,因为你有"兼爱"。

墨子和孔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们的做法很不同,孔子是从一个人人都能达到的低起点开始,运用心理策略把人性提高。这个方法似乎更适合多数人,也比较实用,但是我们发现其缺点是,也许"推己及人"过程只能部分地完成,差等的爱反而导致了家族集团共同谋私带来恶果。墨子的方法则一开始就从精神的高端开始,似乎技术难度更大——我们怎么能让平凡的人懂得并开启那种最伟大纯洁而超凡脱俗的大爱呢?

因此,墨子采用了一个策略,那就是借助"天"和"鬼"(先秦的"鬼",其意义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神")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要兼爱,因为"天"希望我们相爱。墨子说大家都知道不要得罪于家长和国君,却不知道不应该得罪于"天"。你得罪了国君还可以逃到别国,而得罪了"天"你能逃到哪里?"天"希望我们的,是义而不是不义。各国天子,也应该服从"天"的意志。在"天"和人之间,还有个重要的中介就是"鬼"。

有人认为,这是墨子思想的不科学和不足之处,但不知道这对墨子是必不可少的。孔子可以不谈鬼神,是因为仁爱的基础是人人都知道其存在的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本能,以及性本能和其他本能,而墨子的兼爱,是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存在的,一种特别的"大爱的类本能"。墨子不提出"天"、"鬼",就无法让大家发现这个特殊的、潜藏在人心更深处的东西。提出了"天"和"鬼",大家就能够有机会理解、找到自己身上的神圣的"兼爱"。因此,墨子提不提鬼神、上天,并不仅仅是宗教性问题,而是一个关于人的本能和"类本能"的心理机制问题。

另外,由于兼爱是超越世俗生活和一般人性的,为了让大家能保证对它的体验,就需要一些仪式性的活动,不断地激发人的这个本能。正如基督教一样,墨家也需要一些仪式性的活动。我不知道墨家具体是如何做的。当然,墨家一向节约,所以仪式一定是比较简单而节俭的。另外,墨家的生活方式也比较特殊,他们是过一种团体生活的,这也是他们能够保持"兼爱"的需要,在团体中人们更容易相互提醒保持兼爱,使它成为这个团体中的一个氛围性的存在。墨子的团体,类似一个"共产主义"团体,大家的钱一起花,事情一起做,形成了所有人相亲相爱的气氛,这也是墨子的弟子们能够热爱这个团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这个团体中的大爱,使他们能够相信大爱,正是因为相信大爱,他们才愿意为把大爱扩展到全世界而努力甚至献身。墨子以及其弟子们伟大、英勇和坚定,原因正是,他们切实见到过爱,懂得爱并信任爱。墨子信徒并非仅仅是鬼神信徒,他们更是爱的信徒。

虽然对中国人很不幸的是,缺乏爱、自卑而充满野心的法家,最终残酷地杀害了爱的使者墨家。黑暗暂时压倒了光明,就像西方的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一样,东方的墨家不仅被杀害,他们的声音也被掩盖。只是出于偶然,有个编书的人误把墨子的著述放到了道家文献中,墨子的思想才得到了保留。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不是偶然,而是天意,因为这样伟大纯洁的人和思想本来就不应当湮灭。它也不会湮灭,只要人性中的大爱存在,哪怕世界上没有人知道有墨子,墨子思想也还存在。因为墨子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大爱的化身。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专制时期,实际上墨家思想也多多少少在江湖中保留着,在侠客生活中保留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江湖义气,"有饭大家吃"的社会理想,都是墨家精神的遗绪。水浒中好汉的生活方式,虽然远不能和墨家团体相比,但是也约略有些仿佛。

我个人感觉,晚清的谭嗣同的人格精神,和墨家的精神最为相通。而黄兴和孙中山的同盟会等组织中,也颇有墨家气质。秋瑾、徐锡麟等英烈的气魄,更颇有墨家的风骨。

如果这个世界有天使,墨家是当之无愧的天使,白衣胜雪的他们,怀着大爱的理想,奔走于战乱的大地上。即使被利用,即使被伤害,即使到死,他们胸中的理想之火都没有破灭。他们以自己的人生,展示出有信仰的人所具有的力量。我相信未来中华复兴中,墨家思想一定会被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带来人性的尊严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