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59章 面孔(2 / 2)

袁帆用手擦干净了香炉上的浮沉,使之露出了本来的颜色,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可以看出来这个炉子的质地十分细腻,色泽上和纯铜的色泽也有一些区别,更自然、更柔和。这也算是宣德炉的一个特质:宣德炉并不是用纯铜打造,而是加入了金银等贵金属,甚至还可能烧了其他一些珠宝加进去,因为这种香炉在明代也是权贵人家用的,普通百姓家的香炉,都是那种泥巴或者普通的瓷器烧制而成的。按古董圈的分法,宣德炉分为五种色泽:栗子壳、茄子皮、棠梨、浅褐、佛经。

所谓‘佛经’,指的是香炉的颜色和佛经经书的纸质接近,越接近,则说明该香炉越好。而因为古代造纸和保管的原因,佛经的颜色多半都是泛黄——也就是说,宣德炉这种东西,颜色越浅,则意味着品相越高。

而这里的五个香炉,可以说,颜色一个比一个浅。最深的那个,也是偏向于褐色。最浅的那个,就是炉唇上带花纹的那个,把表面的浮灰搓掉,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黯淡的铜黄色,再仔细看,只觉这黯淡之中,却透露着一种独特的金属光泽。再看这几个炉子的造型,无耳、半环耳都有,配合凸起的炉肚,造型十分古朴大气。而炉子下面的落款,有的是‘大明宣德’有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字体厚重、规整、严谨。透露着一丝严肃。

再看看这炉子被发现的地方——群山之中的一个地窖,又或许是一个被埋在地下的庙宇。大明宣德炉,仿制品也有,不过古代仿制品粗制滥造的多,现代仿品,往往表面过于光滑,有的是留下机器打磨的印痕,最关键的,是炉子地下的字体,使用电脑刻字的话,虽然都是正楷,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差别,而使用手写的话,如今中国,怕是只有书法家才能达到古代匠人留下的这种字的水平。而是否能把这字一模一样的落到香炉上,现代能把假造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是闻所未闻。

换句话说,能达到这种工艺水平的,做个什么其他现代工艺品,也可以卖上相当高的价格。

考虑到这种种因素,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宣德炉,毫无疑问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正品,在地下埋藏了五六百年,再次见到了阳光。

唐玉郎听袁帆讲完宣德炉的历史,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那这玩意儿,能不能卖一百万?”

“一百万?那是起拍价,我告诉你十三哥,你得分析买古董人的心里,能花一百万买古董的人,不在乎再多花100万。像你那样伸出两根手指头,好东西都让你给卖成白菜了。”金杯了抢白道。

“这回,我不卖了,我就看着。你们卖。”唐玉郎这次也没反驳金贝勒,可能是觉得自己确实搞砸了一些事情。

这几个香炉能卖多少钱,现在的袁帆并不十分在乎,异物引领几个人到这里来,如果只是找到这几个香炉,那实在是让袁帆感到失望。

袁帆指着刚刚塌陷下来的土:“那后面还有个神像,我们挖开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