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20章 思接梭罗(2 / 2)

三姐接到刘中义的电话,满心欢喜,当即辞工归乡,接替庄瑶。

新桃园的“根据地”十天建成。买进所有工作用品和生活用品后,刘中义和庄瑶住了进去。

房间后面就是山坡,有草有土有树。躺在简陋的席梦思床上,泥土和野草的气息直钻鼻孔,还裹挟着阵阵石灰味。刘中义翕动着鼻翼,连说好闻。

“这有啥好闻的?”庄瑶白他一眼。

“你没出生在农村,你不知道。这是老家的味道。”

“我以为你说的老家味道是青山绿水,是野花野菜的味道。”

“不,在我的观念里,真正的老家味道是泥土味。这是农村与城市的最大分野。贾平凹就曾说过,他无论是多大的作家,身上永远摆脱不了泥土味。”

刘中义双手枕在脑后,望着还没干透的白色房顶,陷入回忆里,“一闻到泥土味,我就油然想起童年。偷跑出来到池塘里学游泳、扎猛子;下过雨后到田间地头堵水沟捉泥鳅逮鱼;再大些帮着父母劳作,犁田耙地;在秧田里拔稗子,哪一样都是泥土味陪着,那是一辈子的记忆。

并且,这种记忆历久弥新。我在杭州做生意的这些年,天天待在城市里,只有春节回来的几天才能重温一下这种味道。自从干桃园以后,我觉得我又回到了精神的老家。我承认我也是个一身土味的人。”

“你爱泥巴味,把我也拉进来啦!”庄瑶走近窗户,“还真别说,这荒山野岭的空气是城市比不了的。”

“再过3年的春天,这里是一千亩的桃花灿烂,是整个汤泉县最大的桃花风景区,到那时再别说是荒山野岭,我还想搞农庄旅游模式呢。”

庄瑶被刘中义的话带进憧憬里:“农庄?搞个饭店么?”

“是啊!房间里配上KTV。这山坡上、山林间有的是野菜,咱搞野菜野味,配上汤泉县的特色地方菜,让游客钓钓鱼,赏赏桃花,吃吃野味,唱唱歌,人生乐趣不过如此嘛。”

“你看过梭罗的《瓦尔登湖》吗?”庄瑶问。

刘中义说:“看过。不过,梭罗崇尚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反对物欲,这是积极的一面。实际上,他只是个思想者,并未融入到火热的生活里去。他交往的也无非是渔民、猎户、诗人和哲学家,用他的话说,都是‘朝圣者’。

我没他那么高尚,因为我比他现实。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他的思想不能用来指导全国人民的行动,因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梭罗向世人宣讲他的生活方式与理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你想想,每个人都抱着这种思想,啥时候能实现全面小康?

咱开荒造林是保护自然;经营千亩桃园可以为本地人解决劳工;桃园赚钱的同时不折不扣地纳税,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咱比梭罗差吗?

梭罗眼里是一湖碧水,咱眼里是千亩桃花,咱不比他差,咱比他接地气。”

庄瑶说:“再接地气,这只是咱的办公场所。你三个姐入股的钱不是都到账了么,够首付了,咱明天看房去,再迟了买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