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324章 桑田(2 / 3)

韭菜虽然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初春时节品质最佳。春韭上市,大约是在清明之后,谷雨之前。乡谚曰: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日,春寒尚料峭。经过了立春、雨水、惊蛰,春韭缓缓地生长着,一点一点,一寸一寸,清明时节终于披一身浓绿的翠衣,婷婷于田间了,远望如一畦一畦汪汪的春水。由于寒风的压制,春韭叶片很短,却厚重,有弹性、韧劲,泛着浅淡儿清新的绿色,细嫩稚气,看着就惹人爱怜。春韭柔嫩多汁且鲜美,是春天人们提味增香的佳品。春韭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佐助肉、蛋、虾、墨鱼等,炒制成各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又可作为饺子、包子的馅,或在炒豆芽菜、豆腐干或泡包菜时,加些春韭,吃起来鲜美无比,满口含春,齿颊留芳。

芦蒿别名蒌蒿、水蒿、柳蒿等。芦蒿并非只有南京才有,全国各地均有生长。宋代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正是此物。做芦蒿需要的是一份精细,一斤要掐掉8两,单剩下一段干干净净、青青脆脆的芦蒿秆儿尖。炒香干也是“素”炒,除了一点油、盐,几乎不加别的作料,要的就是芦蒿秆儿尖和香干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后唇颊格外清爽。芦蒿在炒之前,最好是在清水中浸泡一会,这样可以更增加其鲜嫩,炒的时候则需要旺火,出锅之后保持鲜嫩挺拔,带着春天清新的气息。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笋体肥大,美味爽口,营养丰富,有春天的“菜王”之誉,被誉为“素食第一品”。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春笋其实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各异。一只鲜嫩的竹笋,可根据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分档食用。如嫩头可用来炒食;中部可切成笋片,炒、烧或作为菜肴的配料;根部质地较老,可供煮、煨、以及与肉类一起烹汤,还可放在坛中经发酵制成霉笋,炖食别有风味。

春江水暖,肥了田野阡陌边的野菜;薄雾晨露,润了山间竹林的笋芽。春天吃春,吃出满嘴的春香,满心的春绿。

家乡地处于大山深处,交通极为闭塞,村庄外被一条小河环绕,河面上架起一座木板桥。木板桥又称之为板凳桥,桥脚如“八”字立于河水当中,人走在木板桥上,颤颤巍巍的,是我们通往外面的便捷通道。小孩上学读书,大人们下田耕作,都得走在木板桥上。

木板桥也是我们童年嬉戏的乐园,放学的时候,打猪草放牛都往河滩上去。河滩上绿草茵茵,任牛儿悠然吃草。我们小伙伴们来到木板桥下,坐在铁索上荡秋千。大家轮番在边上摇动铁索,坐在铁索上面的人双手紧抓住铁索,身体后倾。随着同伴的摇晃,头发飘舞,仿佛离地而起在空中飞翔。大伙玩得不亦乐乎,银铃般的笑声在河滩上蔓延开来。夏季,桥下的小河成为我们玩耍的天堂。捉鱼摸虾,在清澈的河水中冲浪。除了戏水,还站在木板桥上进行跳水表演。只有河心的水深,木板桥离河心又是最高的,第一次跳水,还是心惊胆战的,站在木板桥上,犹豫的半天,河里满是同伴的加油呐喊声,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跃入水中。入水后,波浪翻腾,水花四溅,惊险刺激。有了第一次体验,再也不惧怕了,花样也越来越多。学着跳水运动员的样子,在空中放几个筋斗;也可以双人或多人跳水。几个人站在木板桥上,一字排开。随着一声口令,赤脚猛蹬木板桥,同伴们齐刷刷跃入水中。木板桥顿时晃晃悠悠,仿佛被我们欢乐的氛围所感染。

木板桥虽好,却是架不住梅雨季节洪水的淫威,每年都会被洪水冲垮倒塌掉。望着滔滔洪水,可苦了我们这些到对岸上学的孩子了。每天要提前走羊肠小道绕道上游的一座石拱桥,再折返回到学校里。不但耽误了时间,而且充满危险。连续下了好一段时间雨,这天我们一群小孩走在山路上,刚拐过一道三十一味松石雨辰否极泰来城西山梁,只听到身后“轰隆”一声巨响,我们回头一看,烟雾四起下大雨令克棒山体出现了塌方,泥巴冲向了河水中。我们看得心里直冒冷汗,要是走慢了几步,不就被滑坡掩埋。大家害怕至极,飞快向学校跑去。到了学校,我们向老师汇报了路上那惊魂一幕。老师很重视,叫我们安心上课,他会通知村委会,派人去修通山路。晚上放学回家。果然在山体塌方的豁口上架起了几根木头。我们颤颤巍巍走过简易的木头桥,踩着泥泞的山路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