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4章 合理规划,找准职场定位 (3)(1 / 3)

在生活的漫漫路途中,常识是指引人们前行的准则。即使你在财富、学历、家世、才能、天赋等各个方面具备了所有的优越条件,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常识和恰当的处世技巧,你也只会成为一个普通平庸的人。许多人尽管拥有各种各样的证书,但因为能力平平、不切实际而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我们这样的社会,每个人被经常询问的问题不是“你知道什么”,或者“你是谁”,而是“你是做什么的”,以及“你能做什么”。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说得很好,“我们是什么比我们做了什么更重要。”如果一个目标在是否合乎社会正义、个人荣誉或合理性方面看来存在疑问,那么应该放弃这一目标。把错误的东西加以粉饰掩盖,使它看起来很像正确的东西,这种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如果一个人面对实际的压力,他那精于计算的理性竟然会战胜天然的是非观念!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承受一些心灵的代价并一直朝着这方面努力,那么,他很快就会靠着理性说服自己放弃以前一贯坚持的关于体面与尊严的观念。所以,当一个似是而非却极有吸引力的未来摆在眼前时,一个人往往会面对极大的诱惑——想方设法地使错误的行为看起也好像是对的。但是,任何不道德的目的当中都存在着某些注定失败的种子。现实地来看,这种失败既是实际上的结果,又是精神上的代价。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办法来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也就是被我们称为天才的人——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

斯塔尔夫人在同龄的小女孩还在玩弄布娃娃时,就对政治学非常痴迷;莫扎特四岁时就能够摆弄和弹奏钢琴,创作了小步舞曲和至今仍在流传的其他一些曲子;卡尔门斯非常小的时候,看起来就神情庄严、言谈恳切、充满热诚,在育婴室的时候就开始站在小板凳上布道;歌德十二岁时就开始创作悲剧;格劳秀斯十五岁之前就发表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哲学作品;蒲柏几乎牙牙学语时就在写诗;查特顿十一岁时就写出了优秀的诗篇;考利十六岁那年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托马斯·劳伦斯和富兰克林·威斯特刚刚蹒跚学步就开始学绘画了;李斯特十二岁就公开演出;卡诺瓦在孩提时代就用泥土雕塑模型;培根十六岁就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漏洞;拿破仑在布里涅打雪仗时就已经是“军事首领”了。

这些人都是年纪很小时就表现出了他们的天赋特长,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积极地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但是,像这些人一样很小就表现出天才的情况并不多见。除了极少的例子外,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赋与特长,而不要在那里等待爱好与天性自动地表现出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发现自己的天赋特长所在,比发现金矿都要重要得多。

洛威尔说:“做你们的天赋所不擅长的事情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人类历史上因为做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而导致理想破灭、一事无成的例子不胜枚举。”

除非你所有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只有你的天赋与个性完全和手头的工作相协调,你才会干得得心应手;除非你爱自己的工作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否则,你肯定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作为一个人,某一段时间你也许不得不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并为此苦恼,但是,要尽早使自己从这种状态下解脱出来。“鞋匠出身的神父”凯里在布道时说:“我的本行是宣讲《圣经》,修鞋只是为了有钱可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