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64章土豆(1 / 2)

“一共是一千二百斤一十八两,八分地一千二,那么一亩就是一千五百斤啊。”王朴看着土豆越看越喜欢,别说是一千五百斤了,就是打个对折都是嘉禾啊。

其实土豆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产,或者准确的说土豆也好,红薯也好高产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才能高产。

可是在古代这种水肥跟不上的年代,想要亩产几千斤那就是白日做梦,这还是王源已经堆肥了的地,加上随时可以浇水的情况下才有这么高产,要是一点农家肥都没有的卫生地,加上浇不到水的旱田,能有个七八百斤就是好的了。

和网络小说里写的完全不一样,土豆红薯抗旱耐贫瘠啊,就像顶着个大天线杆子的朱姆沃尔特一样是个笑话,就像是黄豆根本不能养地一样是个笑话,黄豆这玩意确实固氮,可是废钾肥和磷肥啊,偏僻自然界里最缺的根本就不是氮肥而是钾肥。

真抗旱耐贫瘠还得看高粱,真正养活了两亿多中原人口的是高粱而不是红薯土豆,但凡学点历史或者是问一问村里的老人也不会写这种剧情,能写出土豆不讲理的高产,红薯不讲理的抗旱的这种剧情的基本上就是一群没种过地的小布尔乔亚,光凭自己的YY就颅内高潮了。

真特么以为农药化肥是什么很容易的科技啊?就是尿素袋子在21世纪能够独立制造的也就只有六个国家而已,真不把化肥工业和石油工业当高科技了?那玩意不是大工业国根本就造不了,准确的说制造成本高得吓死人。

“还行吧。”王源这次没有用化肥和农药,因为那样没有意义,毕竟他要看的又不是在大化肥滋养下的极限产量,他要的是实际上的良田的产量。

而且种土豆又不是越大越好的,太小的不能用来切芽,太大的也不能用来切芽口,能够用来切芽的都是中等的土豆。

这个主要是因为小的切不出几个芽来,可能一颗就够一两个的,而大的也没有多少芽口,太浪费了。

“难不成还能更高产?”王朴话刚刚出口就知道了,冬天在暖室里肯定产量不高啊,等到秋天的时候自己种出来的肯定比这高产啊。

到了明代的时候,大棚已经不是什么皇家专享的奢侈品了,而是几乎飞入寻常百姓家了,韭黄、蒜苗都是平常人家的食物,达官显贵在冬天吃一点新鲜蔬菜也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明史·食货志》里只说北京的冬菜贵,而没有说什么价比黄金之类的话,就说明了其实没那么贵了。

何况,王源还给王朴盖了十个大棚呢,而且是用了焊工焊好的,不是他自己的那种豆腐渣工程,他去年就已经吃上新鲜蔬菜了,而且打着他爹的名号还到处送人。

“自然如此。”王源也不瞒着毕竟献嘉禾这个功劳都让出去了,干脆就好人做到底,把事情都说清楚,免得这事情办不好。

“那你细说一下。”王朴招了招手就有人搬了两个凳子过来,两个人坐下聊。

“土豆你知道了吧。”王源拿起一个土豆问道。

“知道了。”王朴也拿起一个。

“土豆是茄科植物,至于什么是茄科植物你不需要理解,你只需要理解他可以通过切芽种就行了,这个东西非常吃地力,只有上好的田地才能种,而且不论多好的地都只能种一年,第二年就容易生病,而且会减产。”王源拿着一把钝刀切开芽口示意要怎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