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四章 意象可以调心(2 / 3)

由于意象和语言属于不同的认知系统,用语言改造意象有一定的困难。

这样说很抽象,下面我做一点具体解释。让我们看看本来心理很健康的幼儿,是怎样逐渐失去了他的乐园,而进入悲惨的心理障碍的沼泽地。

一、创伤和消极意象

我姑且假设有几个幼儿,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亚当、夏娃、张三、赵四、王五。

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第一步,是在早期创伤性经验影响下产生了消极的意象。

这里所说的创伤性经验指一切引起消极情绪体验的经验。它大多来源于他人,极少来源于自然灾害。

社会的因素是心理疾病的原因,这一点是各种心理学派都同意的。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本我与社会道德的冲突是心理疾病的原因。人本主义者罗杰斯指出父母对儿童的有条件的关心即“价值条件”是发生心理疾病的原因。这些都是正确的。从来源上说,社会上的一些不利个人心理的因素是通过家庭影响到个人的。家庭中的一些不良的影响是更直接的原因。我们的观点与所有这些都不冲突。但是在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上对产生心理障碍原因的探讨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我们只研究心理层面的机制,只关心创伤性经验如何引起心理障碍,不关心创伤性经验是由何而来。

创伤性经验可以是一次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是反复出现的一类创伤性事件。

亚当遇到的创伤性事件是被虐待。

亚当的母亲是一个未婚妈妈,他的妈妈酗酒而且从事性工作。她没有精力照顾亚当,亚当总是自己在空屋子里,在恐惧中等着妈妈回家。假如妈妈回来的时候心情好,她会给亚当带好吃的而且陪他玩,但是假如妈妈喝醉了而且心情不好,她就会拿亚当出气——这样的时候居多。

夏娃的生活本来好得多,她的父母感情很好,母亲尤其喜欢她。但是,她3岁的时候,母亲因车祸死去。

张三并没有遇到这些特别严重的事情,他的家庭可以说是一般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他没有遇到过很大的创伤性事件,不过生活中总有一些小的创伤。比如,街坊中有一个小地痞,经常和他父母打架,他的父母老实,经常受小地痞的气。为此,父亲经常会生闷气,母亲就会抱怨父亲,而小张山在这个时候就感到很胆怯和郁闷。

反复出现的事件也许并不强烈,但是由于次数多,其影响也很大。

赵四也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创伤,遇到的不过是每天的小问题。如母亲对她的忽视,也许只体现在没有及时发现她饥饿了,但是重复就会产生严重影响。还有,在成年人看来是小事,对儿童也可以成为创伤性事件。例如,有一天她母亲杀了她养的小鸡,她的感觉中,妈妈杀的是她的一个小伙伴。

甚至一些表面上不是创伤性的经验实际上却是创伤性的。例如,王五的父母对他很溺爱,一切听他的。实际上这也是创伤性的经验。因为,这使得王五产生一种感受——他不能用语言表达——如果我们用语言表达的话,是不安全感:“如果他们连我耍赖都没有办法对付,他们是无能的,不能保护我。”在心理治疗中,回忆童年时,王五也的确这样说。

由于心理障碍产生的第一步往往发生在生命早期,那时形象思维占据着比逻辑思维更主要的位置,所以创伤性经验引起的是当时的主要符号系统——意象的异常。而且正如我们前边所说,人对待情绪的经验,不是像科学家一样思维,而是用有情绪的符号——意象去把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当儿童面临无意识的冲突时,如性兴趣、防止忧虑和恐怖、防止被攻击、防止与攻击者在一起、因害怕冒险或争夺而畏缩,他就会“需要一个更直接的象征作用”。皮亚杰是在分析象征游戏时这样说的,象征游戏是意象活动的表现之一,但是这也适合其他意象的活动。[18]

当创伤性经验引起一种消极的感受时,当时的知觉被加工为意象。这个意象可以是当时情景的表象,也可以是一种象征性意象。意象成为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储存在记忆里。

在同一天,亚当记忆中的消极意象是:“妈妈喝得醉醺醺的,骂我打我”;夏娃的是:“看到妈妈一动不动躺在白床单上,不理我”;张山的是:“爸爸在抽烟不说话,妈妈在抱怨爸爸,自己躲在墙角,心里很害怕也很闷”;赵四的是:“小鸡被杀了,自己在哭,妈妈笑着说,‘哭什么,这不过是只鸡’”;而王五的是:“自己哭闹后,爸爸妈妈给自己买了一辆很大的模型汽车。他们愁眉苦脸地在一边站着,而奇怪的是自己并不高兴。”

这些消极意象都带着相应的情绪,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

二、乌云渐渐布满——消极元意象

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类似的意象反复出现,就会加强成为一种模式。

消极的意象得到相似的消极意象,反复加强,或被强烈消极情绪加强,被固定强化,成为消极的元意象。在消极元意象基础上有心理障碍。

亚当反复受到妈妈的虐待,“妈妈喝醉了,骂我打我”的意象就固定强化了,一想到妈妈,就是一个“喝醉了在打人”的形象,同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又恐惧、又不得不依赖她的复杂的情绪。

夏娃则因为被母亲死的强烈情绪刺激,形成了一个元意象:“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小女孩,无依无靠。”她和我们中国的林黛玉是一样的。

……

王五经常发现父母对自己无能为力,最后形成了一个元意象:“我是一个小主人,而父母是一对伺候在我床边的老仆人。”虽然这个情景没有出现过,但是王五总觉得好像见到过这个情景。他很烦,“我找茬把杯子摔在老男仆身上,他就老老实实地收拾打扫。”

消极元意象是象征性的,因为即使它是包含创伤性事件的具体情景,这一情景也有了象征意义。比如赵四记忆中有一件事是“被父母遗失”,这是“父母忽视我”的象征。而她记忆中的“小鸡被杀”事件也有了新的象征意义,这象征着“母亲不理解我的感受”。

这一过程反复进行就会形成概括水平越来越高的元意象。消极的元意象反映了对世界对他人对人际关系的消极的基本认识。当形成消极的元意象后,由于其影响大,就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症状,即产生心理障碍。

长大后,亚当偏偏选择了一个脾气像他母亲的女人同居,他对那个女人很好,但是那个女人总伤害他,于是他有了抑郁症。夏娃总的来说还好,但是在结婚后产生了怪心理病,她总担心丈夫会出车祸,丈夫如果回家比她晚十分钟,她就紧张得不得了。除了上班,她不让丈夫出门,她说何必冒出车祸的风险到外面去。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突然失去亲人”的消极元意象。

张三、赵四、王五也有心理问题。

元意象可以影响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消极元意象的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不是事件,而是人对事件的观念引起情绪和行为。意象模型认为不是外在事件,而是人通过元意象的过滤而看到的事件引起情绪和行为。有消极元意象的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歪曲的、消极的,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有问题的。因此,他们会产生消极情绪和不适当行为。这里说的“不适当行为”,是外界对他们的评价。而对他们自己来说,他们并不认为不适当。例如,一个人的消极元意象是“世界是战场”,他就会在任何人身上看到敌意,就会把任何人看做敌人。对他来说,他的恐惧逃避行为是“合理的”。赵四的元意象中,“没有人理解我、关注我的感受”,所以她不交任何朋友,她觉得这也是合理的。

消极元意象引起心理障碍,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的区别源于不同的消极元意象。上面例子中的5个人,元意象不同,心理障碍也不同。亚当受虐,夏娃焦虑,张三因为胆怯产生了社交恐惧症,赵四自闭而且忧郁,王五则有暴力行为。我们可以找出每种心理障碍特有的消极元意象。每种消极元意象决定了对世界、人生的一种基本的感性认识,决定了某个人的情绪基调和基本行为模式。

例如,“战场上的无人注意的伤兵”这一消极元意象,反映了“世界是危险的,我是无力的,我不被别人关心”等认识,但不是可以说出来的认识而是感性认识。此消极元意象还决定了一种恐惧、哀伤、愤懑混合的情绪基调,一种无所作为、逃避的、有时用言语攻击别人的行为模式。

在理解新的经验时,消极元意象会使人们对新经验的认知带有歪曲。

三、以偏概全的倾向

从一个消极的意象,到形成一个泛化的消极的意象的原型,这个过程是一个泛化的过程。

婚姻失败的女子说:“男人太靠不住,好色,没有责任感。”

实际上,她不过是遇到了一个“靠不住,好色,没有责任感”的丈夫,对其他男性,她并无知识。这就是泛化。她的泛化带来了一个偏差,她把在某一个男人那里发现的真实推广到其他男人,而其他男人未必是这样的人。

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大偏差出现较少,大多是有小的偏差。但是积小成大,渐渐地越来越失真,能量也渐渐转化或转向,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有时偏差和语言表述有关系,因为语言本身就有泛化性。比如,我们说男人如何如何的时候,所取的经验永远是来自部分男人,但是这个结论是推至所有男人的。

受语言的影响,或者不受语言影响,受“相似者相互感应”规律影响,意象也就泛化了,由一个具体的事物的意象扩大为一个原型性的意象。

这都造成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

泛化是有益处的,益处是拓展经验,举一反三。从一个男性那里得到了教训,在其他男性那里就会有所提防,免得重蹈覆辙。

但是也会带来错误的可能:如果另一个男人刚好不是那样的人呢?

心理问题就出现于在泛化的错误出现后,不能纠正。

第五节 拂了一身还满——心理障碍的维持

一、把幻想当做现实

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低下。他们无法根据外界情况修改消极元意象。他们会把自己根据消极元意象对外界的想象当成真实情况。这就是他们心理障碍维持的原因。

想象是借助意象来推测未来的过程。他们过去的生活中有不幸有创伤,形成了消极的意象,他们的想象也就比较灰暗,他们对未来的推测也比较暗淡。

但是真实经验很可能和他们想象中看到的不一样,如果他们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健全,他们就可以发现,实际的事件和自己想象的有差别,从而修改自己的消极元意象。

比如,有一个小时候被专制暴虐的父亲吓坏了的孩子,在他的心目中,父亲是不可战胜的恶魔。对一个5岁的儿童来说,这样的父亲的确可怕。但是,现在的他已经20多岁了,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实际上现在的他完全不需要再怕父亲了。如果他有能力看看现实,就会知道父亲已经不可怕了。

但是,如果他不能很好地区分现实和想象,他就觉察不到,或至少不能清楚地觉察到,事实不同于自己的想象。他会把想象当成现实。这个孩子的想象中,如果违抗父亲,父亲可能会打死自己。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真的是完全无能,世界上真的没有谁会帮助自己,世界一片灰暗。因为在区分能力差的他们看来,意象是如此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是如此真真切切,他们不能想象世界会有另一种面目。

因此,他们不会想到修改消极元意象。

即使在意识中,他们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但在他们潜意识中的意象,却还是一些可怕或令人悲哀的想象。林黛玉的想象是:“在大观园中大家都轻视我,连奴仆中的老婆子都轻视我,这里住不得了。”她还想象:“薛宝钗虽然表面很好,实际上未必那么好,她心里也许藏奸。”她想象自己“孤独无依,体弱多病,如同将落的鲜花”。假如有能力区分想象和现实,就会发现现实不完全和她的想象一样。大观园中虽然有钩心斗角,但是她的那些姐妹和宝玉毕竟介入较少,而且也并没有谁专和她斗。没有谁轻视她,一开始贾母还是挺怜惜她的,老婆子更不敢轻视她,姐妹们对她的聪明可爱处也都很欣赏,就连薛宝钗也是一样。就算薛宝钗有点嫉妒她,但是,朋友间有些嫉妒也很正常,还远远没有到“恶性嫉妒”程度。只有她体弱多病是现实,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她看清楚了现实,本不需要那么抑郁。

区分想象与现实的能力,人与人为什么会有不同?这有几种可能:

有可能是先天素质性原因。

有可能是他们长期自我关注,和外界联系少,很少在生活中实际进行区分。我觉得林黛玉的原因就是自我关注太多了。

有可能是消极的想象会削弱这种能力,还有可能就是情绪太强烈的时候就减弱了这个能力。比如,我们在心情非常烦躁的时候,很容易看不清楚周围的情况。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听信谗言,怀疑妻子有外遇。他不断地想象妻子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情景,越想越愤怒,于是判断力丧失了。他看不到现实是妻子对他很好很忠诚。

我相信作为一个很优秀的人,奥塞罗平时是有判断力的,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没有了呢?因为消极的想象被激起了,消极的情绪太强烈了。

更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害怕现实而宁愿把想象当做现实。比如,一个依赖性非常强的妻子,隐隐约约感觉丈夫有外遇,但是害怕这个现实,她离开丈夫就难以生活,又不能接受丈夫有外遇。于是,她宁愿想象丈夫没有外遇。

具有消极元意象和缺少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这两点加起来就足以造成心理障碍。

如果只具有消极元意象而不缺少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心理障碍将不会维持而将自愈。

如果缺少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但是不具有消极元意象,也不会成为心理障碍。这些人想象中的世界很美好,看事情很乐观,所以心理状态很好。

所有心理障碍患者都有消极的元意象。

所有心理障碍患者区分想象和现实的能力都低。正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此能力低。他们是好幻想的人,心理学家把这些人叫做“弱自我界限”的人,他们很适合做艺术家,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梦、幻想等很有感受力。对他们来说,这些和外界的现实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不适合做政治家、商人和其他干很实际的事情的人,因为他们不实际、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