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清华学报》中的“撰著提要”03(2 / 3)

以上七点均足证明,北部各省确有化为沙漠之倾向。至北方各省由沙漠所受之害有三:(1)长期的干燥气候;(2)大饥镗;(3)大洪水。

近欲防止沙漠之侵入,势不得不行下列二法:(1)将各地荒山例行大规模之植林;(2)注意于保护各处之水源地。

以上二法,行之有年,或可防止沙漠之南侵,不然北部各省势非沦为土耳其斯坦第二不已也。

——蔡源明,《东方杂志》,卷二三,第一五号,九一至九四页,民国一五年八月十日出版。

金陵史势之鸟瞰

(一)政治中心。金陵自六朝以来,十为国都,合计四百五十年:

(1)西元二二九年孙吴定都南京(时称建业),周回二十里,传五十二年而灭于晋。吴亡以后,有石冰、陈敏之乱,建业荒残。(2)西元三一七年东晋元帝过江南下,因吴旧都而居之,号曰建康。咸和七年,新宫成,是谓台诚,至吴宫旧址,则称为苑城。(3)(4)南北朝时,宋、齐相继立国,均都金陵。(5)梁都金陵时,京师人口达百四十万,实为古今稀有之大都会。(6)陈代国境最蹙,隋炀帝入据台城,使收图籍,封府库,而还洛阳,六朝旧迹,扫地无余。(7)西元九三七年,南唐烈祖定都金陵,至西元九七五年,而亡于宋。终宋之世,金陵为陪都,而西元一一三0年金人之焚金陵,为一浩劫。

(8)西元一三六九年明太祖经营金陵,周六十一里,城垣之长在现

代各大都会中仍推第一,都城,开十三门,宫阙极壮丽。西元一四四一年英宗正统六年始以北京为京师,而南京降为陪都,然设置内阁一仍其旧,欲以“金陵为天下财赋之会”。西元一六四四年明福王即位南京,翌年而清兵破南京,改明故宫为满州驻防营,而置两江总督署于

金陵。(9)西元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建都金陵,号曰天京,改两江总督署为王宫,禁城周围十余里,至一八六四年而曾国藩克复金陵。

(10)辛亥革命,民国临时政府,实在南京,元年四月而国都移于北京。

(二)舆论中心。魏晋之时,清议之风最盛,地方绅士往往操朝廷用人之权,人伦鉴识,谋国长算,实寓于此。当时王导、谢安皆以风流名士,掌执朝政,文雅雍容,人皆称之。六朝最重世族(一名士族),士君子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非天子所能干涉,当时“以地方绅士操有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抑亦所以抵抗君权也。”金陵之为舆论中心,至明代流风未沫,满清入关以后,以兵力劫制汉人,而士论消沉极矣。

(三)教育中心。金陵之有国学,自孙吴始。东晋太学在秦淮水南。宋(西元四三八)立四学,曰玄学、史学、文学、儒学。梁(西元五o五)开五馆,立国学,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南朝大学,特色有二,一为演说之发达(如严植之、张绪、周题、张讥、马枢辈,大都言论清雅,悉饶辞藻),一为科学之研究(如何承天、钱乐之、祖冲之辈,皆于历算有所造诣,赫然开科学史之新纪元)。南唐有大学二,其一在国子监巷,其一在庐山白鹿洞。明太祖(西元一三八一)建国子监(后称南雍)于鸡鸣山之阳,其广大过于今之东南大学,至永乐二十年(一四二二)学生多至九千九百七十二人。清人入关后,降南雍为府学,泊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大火,昔日弘大庄严之大学,俱为灰烬矣。

(四)图书中心。齐梁间,王筠、谢弘(王导、谢安之裔)好读书,而沈约聚书至二万卷。昭明太子藏书几三万卷。政府所藏书,如晋秘阁三万六千卷,梁文德殿七万余卷,当时藏书之盛,略可想见。明初,太祖设皇册库于后湖,为收藏图籍之所。此外明代大学,亦有藏书,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南雍翻刻历代正史,计二十一史五百四十本。又明代所修之《永乐大典》凡二万二千九百卷,皆南京大学学生之所钞成。近世南京私家藏书,如甘氏津逮楼十余万卷,随园三十万卷,为大江南北所未有。今则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藏书四十万卷,其中宋、元、明精刊本,著述秘本,合计二千余种,实为国学宝库。(五)佛教中心。孙权(西元二四七)为康僧会建立建初寺,江左佛法之兴自此始。东晋以后,如瓦官寺、高座寺、定林寺、栖霞寺,皆为高僧之所投止,据近人考证所得,当时寺宇,约有二百二十余所。江左名士如王导、谢安、王羲之、孙绰、颜延之、谢灵运辈,无不崇信释教。南朝帝王,皆信佛法,宋文帝、梁武帝、陈宣帝,其尤甚者耳。南唐元宗后主酷好浮屠,退朝常服袈裟,课诵佛经,其侄至祝发为僧云。明代灵谷、报恩、天界,合称金陵三大寺,遭洪杨之乱,诸寺毁灭殆尽,惟灵谷寺较完好,为宁之第一禅林耳。

(六)美术中心。自六朝以来,名士风流,大率知音善舞。如谢尚善音乐能舞,桓伊善吹笛,谢安好声律,衣冠效之,遂以成风。南唐有韩熙载者,审音能舞,见者以为神仙中人。明代秦淮花月,如在

天上,舞衣歌扇,两岸交辉,犹有六朝遗风。至于书画、造像、装饰三项,犹堪记述:(1)书画。王羲之书法,为江左第一;萧子显善草隶为时楷法。顾恺之善丹青,图写特妙;艾宣工画花竹翎毛;顾德谦善绘人物;蔡润长于江湖水势;竺梦松长于宫殿楼阁;周文矩精于士女;董源工秋岚晚景。明代金陵多赏鉴家,黄琳富文堂,收藏书画,

冠于东南。(2)造像。考佛教初入中国,仅有画像,晋以后造像之风始盛,至隋则造塔之风蔚起。宋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栖霞寺自齐、梁来,号为名刹,寺中为龛二百九十四,造像五百十五尊。隋(西元六o一)起栖霞塔,凡七级,高约五丈半。明报恩寺九级琉璃塔,高二十四丈六尺,篝灯百二十有八,星光闪灼,为天下第一塔,永乐十年(一四一二)建,宣德六年(一四三一)成,倾天下之财力,历二十九年始成,太平军入金陵,纵火焚之。(3)装饰。六朝士大夫裙屐是尚。谢灵运性尤豪侈,车服鲜丽,世共宗之。明之晚年,金陵服饰,殊形诡制,日异月新,上至头巾,下至鞋履,无不考究式样,穷侈极奢。至妇女服饰,则不及二三年而一大变,而衣袂之宽狭修短,首髻之大小高低,鬓发之饰,履綦之工,无不变易。及洪杨之乱,前代流风余韵之在金陵者,衰谢殆尽矣。

(七)文学中心。宋代文人,颜、谢纵横俊发,并为江左第一,齐、梁相继,名才并集,史家如沈约,文学评论家如刘勰与钟嵘,同时并起。齐、梁以后,谢脁(元晖)、庾信(子山)英才崛起,太白、子美宗慕不休。陈代徐陵,称雄一时,所作文章,家家传诵。南唐后主之文词,尤有不朽之价值,“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有明一代,宋濂之文,高启之诗,俱称开山始祖。中叶以后,顾璘、顾起元提倡文雅,为江左风流第一。乾隆中随园(袁枚)主盟骚坛,极山林之乐,二顾以后,未有能及者也。桐城古文家如方苞、姚鼐、梅曾亮、曾国藩诸人皆寓居南京,流风余韵,沾被百年。白话文学之名著,如《儒林外史》与《红楼梦》,亦为南京之产品。吴敬梓少年游冶秦淮,曹雪芹父祖均官江宁织造,两人所著之书,大致取材于明清间金陵之美人才子欤。

(八)才女中心。谢安每游赏,必以妓女随,衣冠效之,遂以成风。王献之有妾名桃叶。陈后主宠幸张丽华,引江总等十人,对丽华等游宴,号曰狎客,制《玉树后庭花》一曲,酣饮达旦。李后主后周氏好音律,得《霓裳羽衣曲》残谱,以琵琶奏之,开元、天宝遗音复见于世。明初(一三九四)太祖建轻烟、淡粉等十六楼以处官妓,永乐以后,惟富乐院独存。万历年间,秦淮四美人(马湘兰等),金陵十二钗(罗桂林等)艳情丽质,啧啧人口。秦淮向多才色女子,其以风韵胜者,如苏桂亭、马湘兰、张如玉、董小宛;其以才调胜者,如柳如是、罗桂林、杨宛;其以姿色胜者,尤多不胜数。至此等妓女,初非好淫荡检者流,考其脂粉之收场,往往可歌可泣,有情死者,有逃禅者。至如董小宛之识冒辟疆,柳如是之识钱牧斋,侠骨慧眼,断非人间凡女子也。及清季洪杨之乱,妓馆全空,曾国藩召集流亡,不遗余力,才妓名媛,大率来自苏扬。

(九)游观中心。金陵山川之美,无过钟山与后湖,近世之大人物,如王荆公、顾亭林之伦,皆寓居钟山,历有年所。荆公诗集中,以金陵为题者,计一百三十六首。后湖一名玄武湖,周三十里,钟山峙于东南,山色湖光,掩映如画。

(十)经济中心。孙吴割据大江下流,物产丰衍,故立国江东,不亚于中土。南朝国势,以梁武帝时为最盛,外国商人,往往至焉。安南、暹罗、爪哇、新加坡、印度诸国相率来贡。明代国家财赋所出,以江南为最多,浙江一省与苏、松、常三府之田租,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即在今日,江浙二省人口之密,世界各国,罕有其匹。明初定鼎金陵,设上下二关,商帆贾舶,鳞集于此。金陵为东南机织业三大中心之一,据最近统计,南京玄缎织机约三万余架,以机业为生者,共八万余人,每岁售银达四五百万两之巨。金陵之衰落由于太平天国之乱,太平军破南京之前,城中人口达九十万,据今统计仅有三十八万,约当上海(一百五十万)四分之一,不及北京(八十五万)二分之一,盖经洪杨乱后,元气未复,而二次革命又蹂躏之,至其将来之发达,当无限量,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三种天工钟毓一处,而又适居长江下流最饶富区域之中心”;在世界大都会中,诚未易得。

以上十节,大致已完,作者于是复论:

(一)文化之劲敌。金陵罹兵火之祸最酷,如(三二八)苏峻之乱,(五四九)侯景之乱,(五八九)隋师之役,(九七五)宋师之役,(一一三o)金兀术之乱,(一八五三)太平天国之乱,及二次革命之乱,遂使人口陵替,典章荡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