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01(1 / 1)

王朗是汉末魏初的大知识分子,著作等身,影响力很大。他的著作《周易传》是曹魏时期人们学习《周易》的第一教科书。他在儒家经典中的注解被人们称为“王学”,这门学问在他儿子王肃手上发扬光大,成为一门重要的经史学科。

王朗年轻时就以博学多闻享誉四方,他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史典籍担任郎中,是典型的学而优则仕的人物。

杨赐死后,王朗弃官为他服丧,表现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道义。过了好几年,在各方大员的再三邀请之下,他才出山到徐州刺史陶谦手下担任治中从事。

其时汉献帝正被李傕、郭氾等董卓余党捏在手里,很是憋屈,王朗借机劝陶谦向汉帝进贡,以示忠心。汉献帝在水火之中得到地方大员千里迢迢送来的忠心,自然很高兴,当即提拔陶谦为安东将军,王朗也上位成为会稽太守。

王朗在会稽干了件出名的事。

当时会稽百姓把大禹和秦始皇放在一起祭祀。作为儒家传承人,王朗认定秦始皇是个暴君,不配享用民间的祭祀,不顾百姓反对,坚决取缔了对秦始皇的祭祀活动。

孙策横扫江东,读书人王朗哪里是这个小霸王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被孙策活捉。好在孙策敬重知识分子,没有太难为王朗。

后来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王朗,王朗从江东出发,因路上战乱频繁,道路阻绝,走了一年多才到达许昌。

当时许昌的大佬们都很关心王朗的行程。他还在路上时,建设部长、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就写信给他,殷殷告白说:山高水远,音信断绝,更增加了对您的思念。现在皇帝宽容,曹公辅政,思贤如渴。我们知道您正浮海而来,一路小心,相会有期,珍重为上。

这一封信表达了对王朗的钦慕和思念,可见老王在首都士人圈子里的响亮名声。

王朗在曹魏政权最后当到了司空,和钟繇、华歆并列三公。曹丕评价说,咱们大魏朝的三公,都是一代伟人,后世是难以超越的。

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可见真实的王朗在曹魏朝可是极受认可的人物啊!

不过《世说新语》中讲了个故事,说王朗和华歆一块坐船逃难,有个人求搭载,起初华歆不愿意,王朗说:船很空嘛,为啥不让坐?后来有强盗追来,王朗就想抛下搭船人,华歆又不肯了,说:本来不想让他搭船就是考虑到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应人家了,危难之中怎么能抛弃他呢?于是还是带着那人一块走。世人以此判断,王朗不如华歆。

这故事说明在《世说新语》成书的南朝宋时期,王朗的名声就不怎么好了。到了《三国演义》中再让罗贯中先生一描写,他便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