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91章 悄然进行的谈判(1 / 2)

餐厅内,林国器目光微微闪动。

他今年三十岁整,三十而立,坐到了国棉三厂副厂长的位置上,挂着正处的职级,享受副厅待遇,算是年少有为。

对于许多事情,他有自己的判断。

眼前这个被通缉的‘大毒贩’,以他林国器的眼光和政治嗅觉来看,一定另有隐情。

事实上,杜河的长相和通缉令,他也是从市委一位朋友那儿得知的,市委会关注一个大毒贩,这原本就透出了些不寻常的味儿。

况且,据说杜河和中泰……

林国器收敛心神,眯眼看着杜河,缓缓开口:“你可以说说看,最后送不送你去市局,看你的造化、我的心情。”

这个造化,自然不是运气的意思,而是他林国器判断杜河到底有没有真犯罪。

杜河心知肚明,定了定神,开口道:“国棉三厂的生产效益下降,看似问题在员工生产积极性上,实际上问题远远没那么简单……”

杜河一边说着,一边回忆着前世有关彭州国棉三厂的记忆。

彭州国棉,一共六个厂,共计员工十多万,在60年代到80年代峥嵘并立、飞速发展,获得投资额三十倍的收益,将彭州推上了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的宝座。

当是时,彭州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国棉厂附近,所有工人都以进入国棉厂工作为荣。

在国棉厂上班,婚恋价值都能翻好几倍。

只可惜,从80年代开始,棉纺织业开始受到冲击,国棉厂风光不再,五厂、六厂更是被实施政策性破产。

现在整个彭州能打的,也就国棉三厂,而且还每况愈下。

“国棉三厂的生产效益下降,有棉花原料减少、设备老旧、国企改制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四个方面原因,概括来讲,就是成本、效率、管理三个点。”

杜河回忆着前世在某场研讨会上看到过的资料,对着林国器侃侃而谈。

林国器点了点头,目光闪烁。

知道国棉三厂效益下降的商人很多,但能够将原因解释得这么通透的,凤毛麟角,看来这杜河是有真本事的。

杜河没有注意林国器,继续道:“原料这方面解决起来关隘很多,总结就是一句话——扩大货源渠道,补助本地棉花种植,让农民们重新将地里的东西,换成棉花。”

“效率上,前期购入一批新设备必不可少,这批投入资金,需要有人有魄力申请下来。”

“前两个问题想理清楚并不难,只是需要克服重重险阻,其中所要遇到的阻碍,又可以和第三点‘管理’合并来讲,无非是人浮于事、顽固守旧的享乐思想不能适应自负盈亏的国企改制大政策罢了。”

杜河说着,看向林国器。

林国器不动声色:“问题你说明白了,解决方案呢?”

杜河嘴角翘起,伸出一个手指头:“就一句话——学冀省石门棉纺织厂。”

身为过来人的他可是清楚知道,在90年代,石门棉纺织厂是怎么把彭州国棉打得落花流水,连续亏损十年,卖厂卖地。

林国器眸光一冷:“就这么一句话,你就想让我放过你?”

杜河竖起来的手指头摇了摇:“我是只说了一句话,可掰开来看却不止一句话这么简单。”

“林厂长不妨想想,石门棉纺织厂与彭州国棉投资规模相当,为何效益会是你们的两倍,他们今年就要合并改制,改组内部架构,你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原料、效率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