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咖啡在等一个人(1 / 1)

我听了那首歌,“黄昏在等一座空城,像咖啡在等一个人”,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个寂寞的女人,孤独地品着咖啡,远方,有风吹来,她的发丝在肩上轻轻飘逸,也许会有音乐,她的眼神,落在某本书上,或者某个远处走来的人身上,或者什么都没做,就只静静地,等着咖啡入她的胃。

喝咖啡的不仅是女人了,更可能是一个男人。有次我去星巴克,午后两三点的样子,看到一个男人坐在户外的咖啡座上,发着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管太阳炙热,也不管有人从他身边走过,也不像在等人的样子。我当时就觉得很好玩,对他发生了兴趣,一个在星巴克门口发呆的男人,内心应该是如何的呢?

姚谦说,他成了一个咖啡人。所谓咖啡人,就是生死不离咖啡。比如,姚谦说他喝第一杯咖啡的情形:“我买了一杯,于是我那心惊红潮地莫名亢奋夹带胃酸的整个早上过后,例行的午后偏头疼却消失了。”咖啡治愈了他的偏头痛,所以热爱,每天早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饮一杯咖啡。

当一个人热爱某种食物,一定是找到了与它愉快相处的方式,不能离开。“于是我正式地入籍咖啡王国臣服地成为它的子民。从第二天起,我和咖啡水乳交融到连自己都不禁怀疑,这算是一见如故,还是相见恨晚?反正它已经成了牙膏以外每日都可以入口数次,甚至进入我身体深处唯一的东西。”这种热爱,就是咖啡人的热爱。

我没能成为咖啡人。咖啡多少也喝过,也尝试过不同的种类,但都没找到感觉。有一年,我去海南旅行,买了数千元的咖啡回来,各种口味,开始还喝,后来提不起兴趣,也忘记了,咖啡都板结了。其他品牌的咖啡我也买过,但就是没品出味道来,也许我和咖啡天生绝缘?

有个朋友开了家咖啡店,每次我去都会喝上一杯他亲自冲泡的咖啡,但是,每次喝完,当晚都会失眠。我和朋友说,我咖啡过敏,朋友说不存在这种情况,他天天喝都没问题。那我的问题在哪里呢?

很多人都有开咖啡馆的想法,不为赚钱,只为有个聚会的地方,或者休闲的地方。咖啡馆,成为身心放松的地方,成为我们停留的地方。咖啡真的抚慰了许多人。

我内心也有一个关于咖啡的想法,就是开一家爱情咖啡店,在那里,人们谈论爱情,邂逅爱情,甚至经常办许多交友派对,情感沙龙。为什么像我这样不喜欢干实业的人都想开咖啡店?我觉得主要是咖啡馆给人一种浪漫闲适的感觉,走进任何一家咖啡店,哪怕非常普通,也会觉得心里踏实,有种笃定的感觉,仿佛这时代多浮躁,多急躁,总有一个地方,是不讲功利的,不现实的,可以让你休憩。

我们走到咖啡馆里,总会期盼有什么奇迹出现,比如,邂逅美好的人,遇到知心的朋友,或者翻开一本书,看到一段会心的话,怎样的开始,又怎样的发展,这些都让人心绪萦绕。

对了,还有咖啡香,你不一定喜欢咖啡的口感,但一定会喜欢咖啡香,当你闻到咖啡香的时候,你的心一定会变得柔软。这是咖啡,或者咖啡馆最让人动心的地方。

最近读到一本书,写的是作者到大陆旅行,总不适应,每次要回去的时候都有落荒而逃的感觉;回去要经过香港,只要一到香港就觉得心踏实了,人安全了。

她在香港喝咖啡——住在天主教旅馆里,早餐是免费的,咖啡是早餐的一部分,咖啡也是免费的。面包和奶油无限量供应,咖啡,随你续杯。只是普通的咖啡,但却很醇正,倒入奶水,缓缓搅动,便有氤氲的浓雾一蓬蓬自白骨瓷的杯面冒出,那一刻,心头冒出幸福的感觉。而在内地,她没有这种感觉,比如在长沙喝的咖啡,如果你要牛奶,对方就要你另外加钱。而且,总的感觉,那咖啡又贵又不对。作者由此生发:“喝咖啡,在举杯就口之际,喝的是一点点凝聚成一小盏的亦虚亦实的嗅觉和味觉。放下杯子以后,回味的是一点点窝心的感觉。而感觉这玩意儿,在大陆是一项奢侈品,一时还备办不来。”

作者有点偏见了。不过也许她确实没有在内地品尝过好的咖啡。以我来说,似乎也没有喝到过好的咖啡。这两年也经常和别人见面,谈事,对方大多喜欢约在咖啡馆。我对咖啡一点感觉都没有,而且不喜欢星巴克。下午两点左右,人挺慵懒的,坐在露天的咖啡座上,居然感到无聊。看来,我不适合去咖啡馆。

我有朋友能在星巴克写作,我觉得里面气氛太诡异了,一对对,一桌桌,都在窃窃私语,每个人都各怀鬼胎,那时刻我一心想的是,他们来自哪里,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完全沉浸在这种想象里。不过,咖啡馆里的故事确实多,尤其是爱情故事,每个人的到来和离去,都有一段与之相关的故事,都关乎着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