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一节 千古豪侠说墨家(2 / 3)

墨家人物,无不具备墨子所传的伟大精神,他们严于律己,吃苦耐劳,勇敢坚定,敢于为理想而献身,正如《淮南子》书中所说,墨家人物,“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以赴汤蹈火,就算是面对死亡,脚跟也不会向后转)。墨家的首领叫做巨子,墨子后任有一个巨子孟胜在帮人防守的时候,敌人过于强大,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孟胜命令两个弟子突围出去,传达命令传巨子之位给田襄子。两位弟子把命令传给田襄子后,毅然回到被围的城中,和其他兄弟死在一起。慷慨豪迈之气节,令人闻之荡气回肠。

秦一统天下之后,墨家学派消失了。而关于墨家如何消失,也没有文献记载。我相信在暴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墨家弟子们一定是最坚定不屈的抵抗者,也正是因为墨家的刚烈,所以他们也必定遭受了暴秦最残酷的屠杀,因此最终全部玉碎。在面对狼群一样的秦国侵略军的时候,不知道墨家弟子们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在暴秦专制后的焚书之劫难中,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也被湮没了。

墨家灭亡,但是墨家精神却并未完全消失,保留了墨家风格的是中国的“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义气中,也包含着墨家的精神基因。至今金庸小说中的一些人物身上,尚保有墨家的精神遗传。例如《天龙八部》中的大侠萧峰,以天下苍生为念,一力避免大宋和契丹之间发生战争,就完全是墨家“非攻”思想的化身。记得有一次,金庸去某名校演讲,学生问难:“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金庸先生的小说鼓吹侠义,是否也有不足和问题?”目前网上见到一位,也是以“侠以武犯禁”这句话来攻击金庸。实际上,“侠以武犯禁”这句否定侠的话是谁说的?是韩非。法家是墨家之死敌,当然要攻击墨家,“犯禁”不过就是触犯了法家统治者的利益而已,并非是墨家之过错而正是墨家之伟大的表现。

说到墨子思想,一般总结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大志、明鬼等十个方面。实际上,墨子最核心的思想是兼爱。

兼爱思想,和儒家的仁爱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仁爱的来源是本能中对父母、子女和亲人的依恋性质的爱,儒家通过“推己及人”的心理策略,借助“移情”的心理机制,使这种本来是局限于亲人之中的爱扩充到其他人,从而达到一种普遍性的爱。因此,仁爱是一种由近及远的、有差等的爱。而兼爱则相反,它一开始就是一种无差等的、普遍性的爱。他不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而是一开始就试图去爱一切人。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和兼爱相似的爱,那么也许耶稣所推许的博爱,那种爱邻如己,那种不仅爱朋友,甚至爱和自己为敌的人的精神,和墨家精神倒是颇为类似。

墨家的兼爱,是一种伟大的理想,是精神生命胜过物质生命的表现,是一种美好的信仰。这样的爱不是建立在生物本能基础上,不是来源于生物性的依恋本能、性本能、自我保存本能等任何一种。当然,这种爱也是人性中固有的,但是却不是人性中的生物性,而是人性中固有的精神性。墨家思想是不能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来解释的,因为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基本的假设就是“人是生物”,而墨家的兼爱超出了生物性,是精神分析所不能理解的。倒是荣格心理学,指出入有精神性的先天倾向,人不仅有性的本能,也有追求超越、追求神圣事物的“类似本能的东西”,也就是后来马斯洛说成“似本能的需要”,它才可以解释墨家的精神。人是生物,但是人不仅是生物,人也同时是神圣的,因为你有“兼爱”。

墨子和孔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是他们的做法很不同,孔子是从一个人人都能达到的低起点开始,运用心理策略把人性提高。这个方法似乎更适合多数人,也比较实用,但是我们发现其缺点是,也许“推己及人”过程只能部分地完成,差等的爱反而导致了家族集团共同谋私带来恶果。墨子的方法则一开始就从精神的高端开始,似乎技术难度更大——我们怎么能让平凡的人懂得并开启那种最伟大纯洁而超凡脱俗的大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