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序言(1 / 2)

在今天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处理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要求和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建立之初的状态。一方面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创新高,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配不平衡,人口增长和社会流动的压力逐年增大,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问题和改革推进艰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重要论断,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高度综合和复杂性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准确性规划,需要我们在发展理念和治理方式上做出调整。这个时期的社会治理方式应该是一种综合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应该对这种综合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学科化。然而,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不同学科都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各自学科的问题和对策。和谐社会建设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日益加速、错综复杂和不平衡的局面展开的,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问题是整体性和相互交错的,从各学科的视角提出的对策建议不免流于片面化,甚至冲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从理论和思维层次上进行整体性思考和综合化研究,需要将不同学科知识和理论整合起来进行研究。社会工程就是进行学科整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范式。社会工程是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综合利用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工程科学的相关知识,建构和选择社会运行的具体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向,寻找解决社会问题、重构社会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社会工程以社会模式、制度、政策、法规等社会规则体系设计为核心内容,以设计性、建构性、价值性、真理性、整合性等统一为思维特征,通过各类社会设计与社会建构作用于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社会要处理多层次问题,进行多变量的分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任务和重要领域。

社会工程是与自然工程相对应提出来的,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同构性特点。单纯从逻辑上讲,有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工程,也就应当有设计改造社会,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工程。相对于自然工程而言,社会工程是非物质形态的柔性工程,社会工程和自然工程紧密联系,自然工程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活动的运作过程。如果说自然工程是创造一个新的人工物,社会工程的标志则是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或者说社会工程的标志是形成一类新的社会关系结构或者机制。首先,社会工程以人的行为活动为对象,研究对象的本质具有人文性;其次,社会工程本质上是建构性的。社会工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把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创造出来,是一个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的过程,是人们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象设计构思出蓝图,再通过过程设计将蓝图化为现实,是一个合乎规律、合乎目的的建构性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建构性认识的基本特点在于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事物;再次,社会工程有自己的独立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社会约束条件。与自然科学是自然工程的学科理论基础相一致,社会工程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科学及其部分交叉学科的理论和原理,例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以及广泛认同的习俗道德和文化观念的制约;最后,社会工程的目标和目的性。通过不同的政策规范和制度设计,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活动的投入产出率和社会效益,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就是社会工程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