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求变、认同与融入:社会工程的困境与超越(2 / 3)

需要指出的是,提出历史的还是逻辑的生成路径,并不是说这两条路径一定是并行不悖的,而是国内社会工程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了二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另一方面,也并不是说这两条生成路径孰优孰劣,而是要以此来辨别社会工程的社会基础,反思社会工程存在的社会价值。

2.社会工程的意义:实践活动还是方法论

创设社会工程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将钱学森老先生提出的将社会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一种新的方法论予以推广,还是社会工程自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进行理论构建,使社会工程的知识体系能够融入现代学科的规范体系之中?王宏波教授对社会工程的概念界定明确了社会工程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他说,社会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将这些知识和技术进行重构与整合,以社会问题的解决为指向,以选择和建构政策、制度和具体的社会关系模式为内容,研究和探索社会发展模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这样看来,关于社会工程意义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正是抱着以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去规划和管理社会的学术信念才有了社会工程学术研究今日之蓬勃。无疑,社会工程的立足点不仅仅是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供一种方法论的指引,而是要为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具有学科交融特色的,以整合技术为方法的独特的实践活动。田鹏颖教授就将社会工程定义在了实践活动之上。他认为,“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体人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前提,以社会技术为中介,与“物理工程”或者“自然工程”相对应的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可以说,实践活动才是社会工程学者塑造的社会工程之精神品格。

在有清晰答案的前提下,为什么仍要提出这样一个“幼稚”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以“解决社会问题,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控制社会发展风险”为立足点的社会工程并没有走出概念的探讨,跳离哲学的思辨,而走向社会问题的解决。可以说,目前的社会工程在更大的意义上等同于社会工程的哲学。

哲学作为人们对世界及其自身的形上把握之特有方式,它始终为人类提供真正的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这是哲学的最高价值与最高智慧。因此,从哲学的层面认识社会工程,追问社会工程的价值,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工程的立命之本。这个阶段也是社会工程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如果仅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从哲学的层面诠释社会工程的话,那么势必会导致社会工程的跛足前行,也与社会工程最初设立的意义背道而驰。社会工程应该跳出哲学的思辨,走向社会实践。

@@@二、重塑社会认同:社会工程规范建构的始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认同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它是团体增强内聚力的价值基础。引入社会认同的概念,意在号召社会工程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建构社会工程的学术规范。提出重塑社会认同,还在于社会工程研究虽短短几年,但是已经露出了“分化”的端倪。目前来看,还不尽繁荣的社会工程已经呈现了四种研究走向。

1.社会工程的四种研究走向

虽然在社会工程这同一个大概念之下,但是目前的学界研究却呈现了不同的走向。概括而言,可以分为社会工程的哲学观、工程的社会观和社会的工程观。

社会工程的哲学观。社会工程的哲学观首推王宏波教授和沈阳师范大学的田鹏颖教授。王宏波教授依据科学的方法论展开思维而形成的组合有序的符合逻辑推理的概念和原理体系,奠定了社会工程的逻辑起点。他对于社会工程概念方法的探讨绝对具有哲学意义。田鹏颖教授索性直接指向社会工程哲学,在其新著《社会工程哲学引论》中更体现了他从哲学角度探究社会工程的立场和观点。甚至他还提出社会工程是风险社会时代重要的哲学范式的论断。

工程的社会观。广义地讲,工程的社会观来自于工程哲学中的社会观。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提出,任何工程理念都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必须体现工程的系统观、生态观、多元价值观和社会观。工程的社会观为工程哲学细化为社会工程哲学提供了索引。在社会观之下,工程活动不仅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在技术要素集成与综合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着社会要素的综合与集成,发生着与技术过程、技术结构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形成。与此同时,工程活动的进行与工程项目的实现会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工程活动的标准与管理规范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目标相协调,不同的社会目标又规范着工程活动的不同模式、过程与特征。我们不能认为,工程活动仅仅包含改造自然的工程活动,工程就是对不同领域的技术发明的综合集成,从而把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过程排除在工程活动之外。当我们新建一个工程项目时,也要创造与这项工程活动的结构相一致的社会组织形式,也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一般的说,当随着工程项目的进行和实现,与这个工程项目的运行相一致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就跟着产生。因此,工程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而当代工程观下的工程活动既包括改造自然的工程,也包括变革社会的社会过程。

狭义地看,工程的社会观就是工程中的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在这方面黎昕先生在社会学视角下进行的移民问题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提出在工程移民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中、安置结束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变移民为发展”的战略安排。狭义的社会工程观在研究对象上等同于赵文龙先生使用的工程社会学的内涵。他分析了工程与社会的嵌入关系,认为从“嵌入性”的视角来看,人类的工程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无法脱离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一方面,工程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的约束下进行的;另一方面,具体的工程活动尽管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但这些工程活动对一定的社会结构又会产生反作用,能够建构一定的社会结构。并指出,任何一项工程包括规划、设计、决策、建设、运行等多种环节,这就决定了工程活动同时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建构性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的开展与实施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的工程观。社会的工程观主张利用工程学的思维与方法管理社会,进行社会谋划,实行社会管理。何明升教授提出将社会仿真作为社会工程主要研究方法的思想。所谓社会仿真,就是以社会科学、数学、控制论、计算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模拟揭示、验证、控制、预测某个社会系统的动态过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传统的实践检验社会政策的方法成本高,而且无法观测到全面影响,会给决策带来困难。社会仿真的应用有助于对社会行为特征、组织形态演化、社会政策制定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社会工程的社会政策导向。学者们认为,要把社会工程研究从一般原理层次转化为现实层次,就一刻也不能离开对合理制度的规划和设计。只有实现了这种具有“实践感”的、可操作性的创造性转换,才能解决好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王宏波教授和杨建科先生对社会工程问题进行了界定与分析。可以说,制度设计、政策制定角度是社会工程目前和国际接轨的一个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