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三章(1 / 2)

时光荏冉,十年过去了,已是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掌灯时分,焕成才带着马帮从重庆回来。

一进屋他锁紧双眉,满腹心事,一言不发,让秀儿拍拍身上灰土,一屁股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秀儿递过一杯茶水,他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个底儿净。秀儿静静站在身边,见他放下水杯,忙地上水烟袋,吹燃纸媒子点燃烟袋。焕成呼噜呼噜抽起来,足足吸了一袋烟,才向后一仰,长长出了一口气,闭着眼,沮丧地叹道:“这世道越来越乱,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

秀儿扶着丈夫肩头,轻声柔语说道:“相公,生意做不下去,咱就不做了罢。反正家中也不缺银钱,何苦冒这么大风险呢。”

自从十年前汪大爷把他的人和马都交给了他,焕成的二十匹马骡,十多伙计的马帮就成了县里第一大帮。别人只是替人驮货,赚脚力钱,焕成从来就是自出钱买货,到了重庆涪陵再找来熟知熟地老主顾家悉数卖给他们,这样不仅赚脚力钱,还赚了很大一笔差价,所以很快他就大大地赚了一笔银子,已是囤满钵满。

今天他由重庆带回的是洋布洋货,差一点就泡汤了。现在的重庆因为四川护路风潮,群情激愤,市民上街、商人罢市,城里乱成一团围着重庆知府衙门,喊口号,坚决反对朝廷收回四川铁路路权,而且把路权卖给洋人。更有人提出杀掉川督赵尔丰以谢全川百姓。城里道路拥堵,焕成只好绕了半个城,才找到老客户们,看着老面子,凑足了货。哪知回来路上凭白地多出了许多关卡和守卫兵丁,害得焕成多花了许多银子。实在不行他就拿出大哥焕文的帖子,这才一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大哥焕文在十二年前中进士在京城候补。庚子之变,他惶惶然逃离京城,在邢台遇见带兵进京勤王的广东布政使岑春煊。岑春煊问明焕文的情况,就叫他在军中效力,专管筹集军粮。队伍火速赶到张北护送慈禧和光绪逃离险境,顺利经太原到达西安。后来八国联军撤兵,清政府与联军订签了卖国的辛丑和约,慈禧和光绪才得以回銮北京。慈禧对岑春煊们大加赏赐、加官进爵。焕文因筹粮得力,被钦点放了湖北武昌知府。前年焕文走了点路子,摄政王指名放回四川做了盐巡道台(相当于省盐业厅厅长)。盐道本是肥缺,尤其在四川。四川煮盐的人很多也极富,贩私盐的更多。所以一心想巴结他的很多。焕文身份顿时倍增。大娘神气了许多,摆宴大庆,还发柬请了焕成。宴席间焕成向大哥讨了一张帖子(即名片)。有了这张帖子省却了许多麻烦。

“谁说咱家不缺钱?”焕成指着秀儿日渐隆起的肚皮,“你自己看看,肚子又大了。眼前咱们有二个儿子、二个女儿,还要添丁的。儿子要读书、女儿要嫁人。哪儿不用钱?”

这些年焕成把赚来的钱大部分买了田和土、几处房屋,手头还有一千多大洋。正因为有钱,他才敢将泽元送到涪陵读县立高等小学堂。

泽元五岁就到晏家祠堂的家塾读书。十岁那年塾馆的老夫子特意从祠堂家塾来到高家湾找到焕成,说道:“三老爷,你家大少爷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别家小孩子象他这般大还只会背百家姓三字经。而你家大少爷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文章写得也好,聪颖通透。若是在过去,可以下场取功名了。唉,现在可好,朝廷停了科举,真是无用武之地呀。”

“老夫子,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焕成忙问道。焦急之情让老夫子忍不住笑了。

“不须多虑,不须多虑。当下时兴新学。三老爷,你何不让大少爷去新学堂读书呢。老朽对新学一窍不通,大少爷若是进了新学堂必然前程远大呀。”老夫子缓缓讲道。

焕成怔住了,两眼圆溜溜瞪着,没说话。他对老夫子是很了解的。自己小时候曾经受其启蒙,经其调教,后来考取秀才功名。他对恩师是崇敬有加。老夫子人品好、学问好,只怪运气不济,自从他十六岁考中秀才之后,连着考了三十年没能中举。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委屈来这个偏僻晏家祠堂的家塾来教书。晏家虽是大族,又不乏官宦,对他却十分高看,每年二十两舘银,管吃管住,每逢年节还替他添些衣帽鞋袜,待遇甚是优厚。老夫子在晏家教舘近三十年,晏家弟子考上秀才举人很多有二十多人,考上进士的也有五、六个,其中焕文就是一个。自打焕文返川当了盐道道后,就返家省亲过。焕文特意摆下一桌酒席款待过老夫子,席间单单封了百两银子送与老夫子,以表示当初教诲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