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史学奇才张荫麟及其宋史研究(3 / 3)

所以本书将《思想与时代》第27期编者识看作张荫麟写《两宋史纲》的纲目,以此排比他关于两宋的文章。

《两宋史纲》第一章是作者生前审定发表的。通史原为普及,缺略是难免的,因此本书将其相关的六篇论文附录于后。第一篇质疑金匮之约的真实性也就是质疑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第二篇《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涉及宋代政治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关节,是后来宋史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最可注意的是《宋代南北社会之差异》一篇,该文所论述的宋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确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关捩点。《北宋的土地分配与社会骚动》是用社会统计方法研究历史的一个尝试,其结论很有意思:社会骚动与土地的集中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反抗最激烈的地方未必是被压榨最残酷的地方。至于王小波、李顺之乱,一经拈出,后来成为我们主流历史教科书脍炙人口的故事。

第二章,北宋的外患与变法,也是已经发表的成稿,将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一并写来,参酌人物轶事,将范仲淹和王安石的人格形象写得非常生动。1937年他拟就的《儿童中国史》目录关乎宋代的英雄人物传包括: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宗泽、孟珙、文天祥。因为抗日期间,张荫麟对抵御外侮和对内改革弊政的历史英雄是格外注意的。

第三章,宋代的文学与思想。他只是开了一个头,这便是“北宋四子之生活与思想”。附录四篇,主要是他关于太极说和陆九渊思想的讨论。这里显然缺少了朱熹理学这个关键点。张荫麟本来是学哲学的,他对宋代全面思想论述的缺失让人倍感遗憾。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是全部缺略了,仅仅有一篇《曾南丰先生年谱序》,鉴于文章性质以及曾巩在中国文学史中不甚显赫,本书未收。该文非常简短,大致观点是:文章与世运为隆污。五代之文芜而弱,太祖、太宗两朝馆阁篇章不过五代之余;王禹偁、杨亿有才无识;尹洙有识无才。直到欧阳修奋起提倡古文,加之东坡之宏肆,王安石之奇峭,曾巩之质健严整才成就盛宋文学的规模。

第四章是全缺的。附录两篇,一是《跋折公墓志铭》,主要彰显张荫麟对出土资料的重视;同时钩沉折可存(1096—1126)这位宋史无传的将领,他有抵御西夏和抗金经历,还可资考辨方腊和宋江故事。二是刘锜与顺昌之战,这是南宋抗金战争中,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著名战例。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岳飞、韩世忠的抗金故事,抱憾而缺。

第五章也是全缺的。附录三篇,主要是一质疑端平入洛的是非曲直,二关于南宋的军队、民生和财政等问题,说明南宋之亡的历史之由。张荫麟另有《南宋末年的民生与财政》,写得清晰易懂,只是内容完全和稍后的《南宋亡国史补》的第二部分相叠合,且材料不如后者丰赡,所以本书未收。

张荫麟的宋史研究成果大致荟萃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