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8种本事没有人脉圈做不好老板(1 / 3)

第8种本事没有人脉圈做不好老板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西方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产生了一个交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重视人脉的重要作用。所以,构筑自己的人脉圈,这是你要偷学的第8种本事。

拥有好人脉,才有好机遇

要实现创业的梦想,除了机遇、创意之外,良好的人脉资源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一定要有几个得力的帮手,同时,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一个贵人的出现,也许可以给你提供出好的机会,或者指引出最正确的方向。那些成功的老板常常会说:“人脉就是财脉。”人脉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宝贵资源,它可以为你扫清一切障碍,为你铺垫一条最通畅的财路。

当然,有人会说:“谁不想有好人脉?可是建立人脉,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实,这是对人脉认知的偏差。好人脉,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人脉,只要你掌握搭建人脉的方法,用心打理,就能聚集自己的人气。有了人脉,再加上自己的远见卓识与刻苦努力,那成功离你也就不再遥远。

哈维·麦凯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人际关系大师,他担任麦凯信封公司董事长,年营业额超过7000万美元。国际演讲协会将其评为全球五大演说家之一,他每小时演讲费可高达4万美元。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哈维·麦凯大学毕业时,去很多地方应聘却都被一一拒绝。在那段时间里,他的生活状态非常糟,每天闲在家里,无所事事。

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一名记者,他的人脉很广,看到儿子找不到工作,就想利用自己的关系,给儿子找点事做。

一天,哈维·麦凯的父亲遇到了一个名叫查理·沃德的人。麦凯的父亲曾经给予过他帮助,对此查理·沃德一直心存感激,一直想找个机会报答。在他们闲聊的时候,麦凯的父亲谈到自己的儿子,说哈维·麦凯刚大学毕业,正为没有工作而发愁呢。查理·沃德听到后,立即提出给哈维·麦凯安排一份工作!

父亲回到家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儿子。哈维·麦凯高兴极了,马上打电话到沃德的办公室。一开始,秘书不给他转接,提到父亲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先生通话的机会。沃德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

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他本以为,这会是一场严肃的面试,没想到竟是一次轻松的聊天。沃德提起了哈维·麦凯的父亲,并给他讲述他们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哈维·麦凯顺利到公司来上班,并且有着非常不错的待遇。就这样,哈维·麦凯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把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42年后,哈维·麦凯成了全美最著名信封公司的老板。

哈维·麦凯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不过在踏上他的成功之路前,首先要给他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他尝试去寻找工作,但却屡屡碰壁,最终正是凭借父亲的人脉资源,才让他获得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获取机会之后,他的事业道路从此走得一帆风顺。

这样的故事也许会引起一些争议,因为哈维·麦凯是靠自己的“关系”,才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他并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竞争获得。但毫无疑问,这是现实的情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脉资源,对此我们又为何不好好利用呢?我们不仅要利用好自己的人脉资源,我们还要去努力搭建自己的人脉资源,这样自己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

对待人脉一定要排除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过度排斥人脉,一种是过度依赖人脉。有些人只相信个人能力,拒绝任何人脉上的帮助。他们的独立能力值得人们钦佩,并且在创业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忽略人脉,他的创业之路必然会走得非常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人脉。有些人认为,有了人脉就等于拥有了成功。不再付出努力,也就不能收获成功,那最终这些人脉资源,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寻找人脉,有效利用人脉,才能让这些人脉资源在自己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胡雪岩是清朝著名商人,他初进商场之时,就非常通晓人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一些人小恩惠。

胡雪岩结识了王有龄。王有龄本是杭州府的一个小官吏,两人相交颇深。一天,王有龄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这几年非常苦恼。因为没钱,所以我总不能再升一级,只能在这个小官差上混日子。”

胡雪岩听罢,说:“老兄,别担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

胡雪岩是个重承诺的人,他不惜变卖家产,筹集几千两银子,以资助王有龄。

当王有龄去京师求官后,这件事也在当地传开,很多人都笑胡雪岩傻,为了别人居然变卖自己家产。不过,胡雪岩对此并不放在心上,仍旧操其旧业。

转眼几年过去,这时候,王有龄已身居高官,他没有忘记老朋友胡雪岩。一天,他来拜见胡雪岩,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他。胡雪岩笑了笑,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胡雪岩没说什么,但王有龄是个讲交情够朋友的人,他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得到官府庇护,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占领杭州,王有龄自缢。失去王有龄支持,胡雪岩并没有苦闷多久,因为他找到了新的依靠——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

为了得到左宗棠协助,胡雪岩不顾众人反对,从库房拿出不少银子交给湘军,资助粮饷和武器。这件事,让左宗棠对胡雪岩有了好感。随着左宗棠权力的不断升级,胡雪岩也吉星高照,最终被左宗棠向慈禧太后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一位“红顶商人”。

胡雪岩是个善于交朋友的人,他的成功,与他的人脉资源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胡雪岩懂得搭建人脉,他倾尽财力,去帮助王有龄,当王有龄去世之后,他又认识左宗棠,这为他事业发展赢得了最重要的机会。他更懂得利用人脉,王有龄来感谢他时,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反而让对方更心存感激,面对湘军,他又果断拿出家财进行资助,最终赢得左宗棠的信任。依靠人脉,他让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依靠人脉,他最终达到了历史上一个商人从来没有到达的高度,成为被历史所记忆的一个人。

一个老板要想拥有成功的事业,一定要树立起人脉的意识。善于发现那些对自己将来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搭建好自己的人脉,维护好自己的人脉,利用好自己的人脉,让这些人脉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会让自己成功的道路走得更顺利,也更久远。

找到适合自己的“队伍”

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柳传志给了我很多管理上的经验,段永基给了我很多宏观理念上的启发。”可见成功的老板身上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个人如果能更多地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这些宝贵的经验,那他的成功之路,必然会走得更顺利。

与成功的老板为伍,要学习他们所具有的眼光与态度,要学习他们的品质与技能,这是他们能够获取成功的宝贵经验,更是自己获取成功的独门法宝。只有更深刻地从他们身上挖掘出这些最有价值的知识,才能为自己获取成功奠定出更高的高度。

沃伦·巴菲特创造了自己的财富神话。当我们对他的经历进行分析,寻找成功的原因时,我们得到的答案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贵人,并且学到了最宝贵的技能。

巴菲特原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后来得知著名证券分析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商学院任教,他就想尽办法来到哥伦比亚商学院学习,最终如愿以偿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名门下弟子。

在哥大这段时间,他已经在投资市场上小有名气。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劝他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可他认为还不到时候,他觉得,自己还能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更多东西。

为了学习,巴菲特帮助格雷厄姆赚了不少钱,并且从来不去计较报酬。直到最终他把老师的投资精髓学成后,他才离开了老师,开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成功的老板,总能知道什么样的人对自己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巴菲特有着强烈的意识去寻找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转到哥伦比亚商学院,只是为了投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在自己有能力开办公司的时候,他却选择留在本杰明·格雷厄姆身边,以继续完成学业。他知道,只要找到正确的人,那就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道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人会对你事业或生活的转折起到关键作用,留意这样的人,发现这样的人,在他们的指引下,你的事业才会寻找到最正确的方向。

沃伦·巴菲特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在生活面前,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种公平,就是寻找生命中那个对你最重要的人。从他那里,你可以获得最有益的指点,从他那里,你可以获得最充分的信心,从他那里,你可以获得追逐成功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一个人如果感受自己事业受挫,不要去感受懊恼,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缺少一个这样的贵人?当你寻找到那个可以指引你人生方向的人时,也许路途就会变得顺利。

在美国杂志界中,埃德沃·波克是一个传奇人物。可谁也无法想象,他最初却穷得差点儿要饿死。

在波克6岁时,全家人移民到了美国。不过,初到美国的他们,只能居住在贫民窟中。

波克一生仅上过6年学,上学之余,他还要做许多工作。波克从小就是一个“工作狂”,无论是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愿意去干。在他13岁时,便辍学了,在一家电信公司工作。然而,他没有忘记学习,他省下了车钱、午餐钱,买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传记大成》。

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他直接写信给书上的那些大人物,向他们询问书中没有记载过的童年往事。例如,他写信问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哥菲德将军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过;他又写信给格兰特将军,询问了他有关南北战争的事情。

凭借着这个办法,年纪只有14岁、周薪只有6元2角5分的小波克,迅速结识了美国当时最有名望的大人物:哲学家、诗人、名作家、政府官员、大商人等。这些名人也很爱他,都乐意接见这位充满好奇心且又可爱的波兰小伙子。

波克并没有为能够与这些名人交往而感到满足,为了和这些名人成为真正的朋友,波克又采取了新的行动。他开始努力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然后在他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上流社会人脉网中毛遂自荐,替他们写传记。那些大人物们很相信这个有才华的小伙子,在那段时间里,自传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到了波克手里。波克忙不过来,于是雇用了6名助手帮他完成。

这个时候的波克,年纪连20岁都不到,却成了上流人物中谈论的焦点。后来,经人介绍,某杂志邀请波克担任主编工作,这个年轻人爽快地答应了,一做就是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