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175章 物竞天择1(1 / 2)

我忙看了看宁檬给我的参赛介绍,肖子墨的位置标的是扬子江创投,这是一家香港背景的创投公司,近两年在国内市场势头正劲,参与投资了不少知名项目,但是我却不明白为什么扬子江创投的代表会是肖子墨。中间的位置是国内一家知名商学院的院长也是营销界的泰山北斗级人物,右侧是国内知名电商品牌的代表江湖人称铁娘子的董事长蔡英洁女士。第二排的顾问组也有三位,一位是化妆品牌的掌舵者陈睿,多年前在天地的年会上他还曾经是我崇拜的偶像,想不到有一天我居然能和他比肩而列,还有一位是省人力资源中心社会保障部的张局长。听主持人介绍今年的专家评委阵容乃历届之冠,集创投界、学术界、企业界、政界各个渠道的明星人物全部请到了现场,同时仍然保留一位神秘场外嘉宾作为创业项目的总顾问。

看到屏幕上显示出的顾问人影,我想起自己参加比赛时,丘枫垂帘听赛的模样,那时自己还是个努力爬坑的创客,如今成了居高临下的点评者。每一年都有无数像我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勇敢地站上这个舞台,对自己的未来和梦想奋力一搏。有人失败,有人成功,命运的轮盘在这个舞台上重复上演着当年我和邬晴郓的故事。

看着眼前一位一位的参赛者我有些跑神,好在按规则前两轮比赛不需要点评,只有在最后一轮角逐前三甲的时候顾问组和评委组才会和选手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

这一届的项目最有优势的是共享单车和无人驾驶汽车。这两个项目在国内都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两个项目,但是同时也是融资量较大的项目。所不同的是共享单车在全国有相似的项目约60家,而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却仅此一份,所以两个项目巨大的差异在评委中产生了强烈的争议,而比赛再次出现了当年我和邬晴郓同赛时的并列分数,所以按比赛规则三位评委和三位顾问以及一位场外顾问和大众评审必需重新投票选出本次比赛的冠亚军,共享单车和无人汽车之争出现了白热化。

以肖子墨为代表的评委和部分大众评审团力挺共享单车,但以神秘顾问为首的评委和另一部分大众评审力挺无人驾驶汽车,双方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上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争议。

那位神秘的幕后顾问首当其冲向共享单车提出了一针见血的问题:“共享单车做的是“非顾客”生意,如何解决那些有消费意愿却没能成为顾客的群体,所共有的贪和懒病?”

这个问题提得十分尖锐因为所谓“非顾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这类人群说白了有两个共性,一是贪,非要9.9元包邮那种;二是懒,要求服务上门,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谁能用创新模式满足这些欲望,谁就会封神。

“这位老师的问题问得很有深度,您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中国某些群体消费者的通病。当然传统经济组织无法解决贪和懒的问题,因为成本结构不允许。共享单车解决的是2-3公里的短途出行问题。在全球所有大城市都有这种需求,1995年公租自行车型出现在欧洲,2008年移植到北京,第一代的共享单车都是有桩模式,看起来方便,但仍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未被满足的“非顾客”需求,就是希望自由取还,不受任何限制。1.0版本的共享单车之所以不能普及因为他们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取存地点有限。我们做的是共享单车2.0版本,随时取放和大面积高数量的投放单车,可以很好的解决消费者的懒病。

其二,共享单车的赢利模式并不仅仅在短途出租,而是利用人的贪去赢利,一辆车成本200块钱,押金200元,骑一次5毛,每辆车每天骑10次,3个月成本就赚回来了。共享单车本质上就是一个高频率、低粘性的用户入口,是流量而不是租金收益平台。这就是共享单车的价值。”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冯冀才回答得十分自信,思路也很清晰,他的回答获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看得出这位野心勃勃的创客胸有千壑的规划版图。

“商业原理谁都看得懂,但在中国创业者之前,并没有人敢去挑战这么重资产、高风险的玩法。”幕后神秘顾问并未被冯冀才的高谈阔论打动,仍带着重重顾虑。这一点我颇为认同,当年传奇的重资产成为了失败的原因之一,让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库存负担,不仅举步为艰还消耗了大量的利润。幕后总顾问的话不由得让我也提出了相同意见。

“据我了解,共享单车在近两年的发展中,钱烧的既没品味,也没技术含量,一味的贪大贪多,据报道共享单车被人藏在家里、被刮掉二维码,丢失率达到70%以上。虽然你满足了某些消费者的劣根性,但必然会被劣根性打倒。迁就不合理或者满足不应该被满足的需求是一切生意衰败的开始。”我的疑问也获得了铁娘子和某些观众的认同,但却遭到了冯冀才的强烈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