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20节:_从一而终_对谁有好处(2)(1 / 1)

词汇本身必须好,如果希特勒用的词汇是"邪恶"、"屠杀",则德国民众不会跟随他。而他实际用的词是"奋斗"、"荣耀"等,"屠杀"也被改称为"彻底的解决"。这样,就不容易引起心理抵制,也就能渐渐"催眠"德国民众,让他们跟随他去做他们原来并没有打算去做的事情,甚至包括屠杀。

在这样的广义催眠过程中,如果我们用比附的方式,把两个外表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多次重复地说,则产生的效果会是,听者会忽略逻辑,把这两个事物在他们的心中联系到一起。如果这种比附还有和谐优美的节律甚至押韵,表面上似乎有一种合理性,则更容易增加这个联系的强度。因此,当我们一次次听到,"天有三光,人有三纲"的说法,就会产生一种倾向,以为天有三光、人有三纲,这两件事是相互联系的,乃至认为人有三纲的原因就是天有三光——虽然这完全是胡扯。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实际上可以编写很多句子,"天有三光,人有三妻"——说明一夫多妻是合理的;"天有三光,人有三喜"——然后我可以把我自己觉得最好的三个东西说成是三喜。"天有三光,人有三亲"——然后我可以找三个人说成是你最亲的人……虽然董仲舒的三光理论完全是胡扯,但是有效,古代很多的中国人都以为"三纲"是和"三光"有联系的,而"天有三光,日月星",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于是大家在董仲舒的催眠下,也误以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的三纲也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了。董仲舒还有另一句催眠语是"天不变,道亦不变",更加强了大家的盲目相信。而如果一个人认真地去思考,就会发现董仲舒的说法没有什么根据,"天不变"不能证明"道不变",更不能证明"三纲"之类的东西就是"道"。但是,已经被催眠的人们,大多都失去了进行正常思考的能力了。

就是通过这样的比附性的广义催眠,"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联系到了一起,而且让人感觉这仿佛是一种"天命",一种不可改变的"道"。因此,好女不嫁二夫的越多,就越能增加忠臣不事二主的决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广义的催眠中,还有一个技巧,那就是通过授予一个"好"的名誉,来鼓励守贞的行为。如果女人守贞了,我们会称她们是好女人,是贞女或者烈女。如果男人守贞了,我们会称其是好汉子,是忠臣义士。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强化,用这个技巧,可以不付出一分钱,仅仅付出好听的名词,就可以让对方做自己想让他做的事情。

因此,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明以后的中国,不仅很多女人在努力做贞女,很多男人也在努力做忠臣,而从中获益最多的,是那些君王和各级统治者。

我们读中国古代史,会看到一些很极端的守贞行为。只举一例,饥荒年间,某女人被屠户当作猪羊一样,放到案板上打算宰了卖肉。有个旁观者一时不忍,说要出钱(完整地)买了这个女人做自己的妻妾。女人说:"我就是不愿意再嫁,才落到这个地步,宁愿被杀,绝不再嫁。"于是慷慨就死。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男子的一些在我们现代人不理解的行为。比如,很多被俘的将领宁死也不投降,并非是认为对方的军队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先投靠了另一方而已。为了守贞,这些将领有时候明知自己所在的一方没有胜利的希望,即使胜利了也未必是正义的一方,但还是要把自己和许多兵士的生命毫无意义地葬送在这里面,也只是因为自己碰巧先投入了这一方的队伍中,而"忠臣不事二主",只好随着这个烂主子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