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章 用两性情感上的独立将自己持久滋养(1)(1 / 3)

,还是在脆弱依附中日渐凋零?

不要考验对方的爱情,宁可相敬如宾。不要追求心有灵犀,还是多做交流,明确告诉对方你需要什么。真正的爱情和婚姻是彼此滋养,把自己和对方都看成是成年人,有独立的自我,而不是脆弱无依的孩子。是相爱而不仅仅是依附,或只是你一个人的爱。

爱情是个不结实的东西

不长久的才叫爱情,请用平常心对待

情侣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永远爱你。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一遍遍重复这句话。如果说是因为永远的爱重要,那么永远要吃饭难道不重要?失去恋人不一定会死人,不吃饭却注定会死,为什么他们不发誓说永远要吃饭?

所以,誓言的作用都是为了让对方放心,而这也正是因为对方不大放心。正如要证人在法庭上宣誓说真话,是因为他们有可能说假话。不说永远要吃饭是因为他肯定永远要吃饭;总说永远爱你是因为他不一定会永远爱你。这个道理其实情侣们心里都明白,就是都不愿意承认。

当然终生相守不离婚的夫妻多得很,但终生相爱的 —却没有那么多。相守、相爱,一字之差,意思却有很大差别。狱卒和囚犯总是在一起相守,但谁也不会说他们相爱。终生相爱至死不变的情侣是有,那也不过是他们爱情的寿数长一些而已,并不是爱情就一定能永恒。感人的爱情故事里常有情侣中一位先死去,剩下另一位活着,往往心里的爱情也难以保持得很长久。想一想临死的情侣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是“别忘了我”,你看,还是不放心。

人们都愿赞颂忠贞不渝、白头偕老的爱情,也正是因为这种爱情少见。物以稀为贵,长久的爱情自然是很珍贵的。

情人们如果发现爱情消亡了,不必太伤心,更不必寻死觅活。要知道这是很普遍很常见的事,换句话说,是正常现象。韭菜根留着,新韭菜自然还会再长出一茬来。要是爱情几十年不消亡,那才是稀奇的事呢,换句话说,是不正常现象。当然不正常也不是坏事,正常的大象是灰色的,白象是不正常的,可白象倒是珍兽。

从辩证的角度看,爱情和人生一样,不可能完美。你希望这份爱可以天长地久,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永远甜蜜幸福如初,只有非常少数的关系结局能如此。

古人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爱情是个好东西,爱情也是个不结实的东西,难以保持长久,所以对爱情的消亡不要抱怨。倒是爱情还在时要好好珍惜,像珍惜那转瞬即逝的日出和那娇美的昙花。

爱情的三个中心

用“三点式”分析法,可厘清所有爱恨情仇

“为什么自己对这个人又爱又恨?我真打算和他(她)结婚吗?我要不要与他(她)分手?”当你内心为此“剪不断,理还乱”时,不妨依照心理学家建议,采用“三点式”分析法。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因而在心理内部经常会出现矛盾,如对一个人又爱又恨,又讨厌又离不开,或竭力想爱却怎么也爱不起来,想忘却怎么也忘不掉等等。在决定建立关系 —结婚,或破坏关系—离婚之际,这些矛盾会格外激烈,使人犹豫彷徨,难以决断。一个自我说:“这个人不错,天天献花,体贴周到,事业有成,跟了他会幸福。”另一个自我却鄙夷不屑地说:“看他那副胖乎乎的样子。”再如对丈夫不满的妻子想离婚:“他太差劲了,一点小事就和我吵架,下了班就看足球看报纸,和他在一起没一点幸福浪漫。”而她的另一个自我却会在离婚将发生时说:“我还是舍不得他。”

当你内心矛盾时,你才会认同这个心理学原理:一个人的心理如同一个小团体,是由几个不同的“人”组成的。有矛盾时,一个“我”想爱,另一个“我”却讨厌,也许还有第三个“我”持第三种意见。

英国作家 D·H.劳伦斯写了一本非小说类著作《人的秘密》,认为人有两个中心:一个在身体上部,是理性的中心;另一个在身体下部,是性的中心。两个中心仿佛两个独立的人,各自有自己的爱憎。

劳伦斯的直觉是出色的,用这种方式来分析人心理的层面也是极恰当的。但实际上人至少应分为三个中心:“头部中心”“心胸部中心”和“性中心”。

为了澄清你对伴侣的态度,心理学家可以分别弄清你的这三个中心—换句话说,你这三个不同的自我对伴侣的态度。

“三点式”探测

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你想象自己的头、心、性器如同三个小人儿,想象他们能说话,然后让他们分别表示态度 —如同这三个人在开会讨论。这样你就可以知道:那个爱对方的是谁?讨厌对方的是谁?自己心里是谁和谁在发生矛盾?

“头中心”

“头中心”重视理性。有时他是以现实的态度看婚姻的。对方的社会地位如何?经济地位如何?……虽然女性号称更感性,但是实际上在决定婚姻时,女性更多地用“头”。这种“头”带来的婚姻多为“现实婚姻”,感情平淡,冲突也不明显。

“头中心”也不全然是冷冰冰的计算,也有自己的感情,他喜欢的是和自己“观点一致”“谈得来”的人,喜欢在智力上与自己匹敌的人,对这种人有种悦纳的情感。知识分子夫妻中颇有一些是“头中心”与“头中心”相爱的,他们的兴趣在于谈论争辩。这种“头中心”的爱情实际上性别意识并不强,感觉上如同好朋友。这种“头中心”的相爱带来的是“友谊式的婚姻”。

“心中心”

“心中心”重视情感。他不大重视现实条件,重视的是情感的种种需要。夫妻间“心”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方宠爱另一方如同宠爱一个孩子,有的是两个人如同两个孩子互相依恋,有的是相爱如经典爱情故事。有的时候,两颗“心”发生冲突,那又是痛苦烦恼轻视厌恶仇恨之源。凡此种种喜怒哀乐,种种忧伤痛苦,种种甜蜜幸福都可以发生在这个层面上。

“心中心”是有性别意识的,但是这种性别意识的重点不在于性行为,而在于精神上的性。女性的性别意识体现在女性的优雅、柔美,体现在把自己奉献给爱人,体现在被动性。这是一种月光般温柔的精神。而男性的性别意识体现在男性的阳刚、强健,体现在为爱人降龙伏虎,体现在主动性。这是一种如阳光般炽烈的精神。这二者结合就是真爱。

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开发出“女性精神”的,也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开发出“男性精神”,更不是任意两个“男人和女人”总能相遇相爱,因为这种纯粹的爱是很难得的。

在“心中心”的夫妻关系中,最常见的是亲情依恋的关系。长期共同生活后,两个人如同相邻生长的两棵树,根枝都缠在一起,分也分不开,如父女,如母子,如兄妹。

正如某女士在想象“心”这个小人儿说话时,她想象中的心说:

“我与丈夫的感情与其说是男女之情,不如说是兄妹家人。下班回家,我做饭,他看电视,我觉得我是个充满母性的大姐姐,他像个受宠的小弟弟。我知道他有缺点,不爱干活啦,对我有时冷落不关心啦。可是这些缺点比优点更让我喜欢他 —就像母亲或长姐不喜欢那个完美的男孩,偏喜欢那个不完美的男孩一样。”这种情况下的婚姻是“亲情婚姻”。有家的温暖,却较为平淡,缺少明显的性别意识。

有些不幸的人,“心中心”对自己伴侣的态度是不满意不喜欢的,于是他们时时会感到婚姻的不幸福。

“性中心”

“性中心”重视性爱。他是最少社会性的,最生物性的中心。他要求于异性的,是给予自己最充分的性爱快乐。

“性中心”和谐的夫妻关系是激情狂热的,在性上双方深深地相互需要,如饥似渴。性爱是令人激动的,疯狂的,灼人的,仿佛两只动物一样,他们忘记了你是谁我是谁,你是什么性格我又是什么性格,只知道我是男人你是女人,或我是女人你是男人。“性中心”和谐的巨大力量可以把相互不喜欢,有时甚至是相互仇恨、讨厌的男女联系到一起。

有一对夫妻就是这样:他们的感情完全没有了,女人轻视那个男人,认为他只是个土包子;男人也轻视那个女人,甚至当面骂过她“贱货”。白天两个人各住一间屋子,见面都不打招呼,但是到了晚上,有时是男人,有时是女人,都会悄然到了另一个人的床上。两个人一言不发,但是性的激动却越来越强,抚摸、喘息、呻吟,

直到不顾一切地叫着,疯狂地做爱。而当一切结束后,来者就转身回到自己房间去,仿佛这一切没有发生过。

“性中心”不和谐往往是由于双方不匹配,欲望强的一方对另一方很轻视、很无情。

“三方会谈”

最理想的婚姻是两个人在三个“点”上都相互吸引。他们在思想上相互是知己,在智力上相互匹敌,在情感上真心相爱,在性上和谐。换句话说,在客厅他们是挚友,在厨房是亲热温情的一家人,在床上是狂热的有生命力的动物。

这种婚姻是极为罕见的。你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它,因为你也许追求一生也得不到,却失去了虽不这么完美,也还说得过去的婚姻。

当一个人为“是不是和他结婚”或“离婚”而矛盾时,他与对方在“头”“心”“性”这三点上不会都没有联结的纽带,如果都没有纽带,双方就会很容易分手了。三点中有联结点,也有排斥点,于是会产生种种矛盾。如理智上认为对方不合适,但是情感上却恋恋不舍,明知不该爱却不能不爱;或者,情感上并不喜欢对方,但是却因为性的纽带而联系在一起。

当“头”“心”和“性”讨论时,你会发现他们的价值观是多么不同,当他们之间有矛盾时,对同一个人的态度和评价也会截然相反。有一位女士曾滔滔不绝一小时讲她为什么想离婚:“他一点不懂关心人,冷漠;他的价值观与我差异太大……”但是当她的“心”讲话时,“心”只讲了一句:“我不敢离开他,离开他我害怕。 ”“性”也只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不够。”而最后这位女士还是没有离婚。我想,是她的心不许她离开。

当你困惑不解,不知道你对他(她)是爱是恨是冷漠,不知道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勇敢地留下来时,你可以让自己开个“三方会谈”。这样,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种种心绪,就可以理出一个头绪来了。也许你仍旧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但是至少你知道了,是在哪一点上你们联系在了一起?又是在哪一点上还需要新建立联系。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爱永远不可能完全说清楚,但是有了“三点式”分析法,我们在爱中就可以多一分清醒,少一分迷茫,多一分理解,少一分错误。

谁是你的真爱

想遇见真爱,先要内心独立而纯洁

当你寻找爱情的时候,或者在两个异性之间苦苦选择的时候,再或者清楚地意识到身边的人并不是真正属于你的时候……你也许会问自己:“是不是有一个人,一个上天安排给我的人,他(她)才是属于我的真爱?当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他(她)时,会心动,会和他(她)心心相印,会了解他(她)如同了解我自己,会和他(她)融为一体,会毫不犹豫地与他(她)终生相守?”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每个男人的灵魂中都有一个女性的成分:每个女人的灵魂中也都有一个男性的成分。你灵魂中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子是固有的 ,它就是你心中对未来爱人的活生生的画像。

假如你有幸遇上了一个和你灵魂中的人完全一样的异性,就会出现那种被称之为“一见钟情”的表现:如同被电击或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击中,你不会思想了。你的心会告诉你:“不错,就是他(她),这就是我的爱。”你不需要再去了解他(她)了,因为你如同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他(她)。你灵魂中的画像已和他(她)相吻合。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妻子告诉我,她的丈夫总不能全心全意地爱她,因为他爱着另一个女人。他虽然只见过这个女人一次,而且是在梦里。他告诉妻子,那次梦中相会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这位丈夫梦到的,就是他灵魂中的异性。

生活中有幸遇到自己的真爱的人极为稀少。那种天作之合、天生和谐的婚姻如凤毛麟角。

多数人找不到自己真爱的原因是他们心灵的眼睛被污染了,因而错把不是真爱当作真爱。他们的心灵不够纯净,所以得到的爱也不纯净。

最常见的情况是:男性把母亲的形象(女性把父亲的形象)当成了自己爱人的样本,找了一个像母亲(父亲)的人做爱人。因为男人在小时候最爱的人是母亲,女孩则往往爱着父亲。心理学家称之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越是依恋性强、不够成熟独立的人,恋母或恋父情结对其影响就越大。当他(她)恋爱时,会对不仅外貌像,而且性格像父母的人“一见钟情”。但是这种“一见钟情”是错误的,因为你所爱的不过是她(他)像你母亲(父亲)的地方而已,并不是其本身。

有时,你对父母不满,会找一个看起来和父(母)完全相反的人做恋人。但是这还是恋父或恋母情结。你是希望通过这个恋人,实现改造父母的愿望。似乎你的丈夫(妻子)是个经过你改造的、更理想的父亲(母亲)的化身。

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女人的丈夫尽管有很严重的缺点,但她还是决不离开他,而且努力改造他。“这是爱。”她会说。但是这往往不是真正的爱情。如果细加询问,你会发现她的父亲可能也有同样的缺点。她不是在爱丈夫,而是在爱父亲,是在努力想改掉父亲的缺点。真实的父亲老了,改变已不那么容易了,而这个父亲的化身还年轻,改造他还来得及。

但是这种改造往往会失败,因为,丈夫毕竟不是父亲。

对男人来说也一样。

小时候对父母的爱越不完善,长大后就越难于摆脱对父母的依恋而独立。在恋爱时,也就越容易受到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影响。于是你找到的人只是父亲或母亲的化身而不是你的所爱。你会觉得你爱得很强烈、很狂热,但是你的爱没有那种巨大的幸福。当然也有一些幸福时刻,但是和真正爱情的那种巨大幸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种种世俗之见也会污染心灵。

例如,世俗告诉我们要计算利害得失,但这种计算将污染心灵的“眼睛”。你将会考虑对方的条件:他(她)的地位、财富、名望、权势……或者他(她)的相貌、年龄、风度等。你会计算和他(她)结婚是不是吃亏了?他有没有前途?她是不是善理家务?这样,当你以一颗被利害污染的心灵去接触人时,就算遇见了那“天赐给你的爱人”,也不一定能认出他(她)来,也不一定会震撼,因为他(她)也许不符合你的“择偶标准”。

以利害之心去择偶,只能成为一场交易、一个婚姻合作社、一个合伙公司,却不可能得到真爱。

不幸福的婚姻之所以如此之多,正是因为人们往往用利害之心去择偶。这可以满足物质的需要,满足虚荣心的需要,满足性的需要,满足到了年龄就结婚不被人家称之为老姑娘或老童子的需要……但是满足不了对真正爱情的渴求。

一些已婚者追求(或者至少暗暗期待着)婚外恋,有的已实践着婚外恋,其中大部分人是因为渴求爱(特别是女性)。我却并不认为他们能在婚外得到真爱。个别的也许会得到,但是绝大多数只是徒劳无功。原因很简单,当你没有清除恋父或恋母情结时,你的情人仍旧是父母的化身而已。你和丈夫(妻子)之间的矛盾都必将在情人身上重现。当你利害之心很强时,特别是有些男人出于好色贪婪之心而去寻求婚外性行为时,只能得到不纯净的爱和性满足。心不会打开,你无法认出谁是你的真爱,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感到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