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三、结论(1 / 1)

1.影响就业的因素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还有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因此,不能仅仅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就业问题,而应该运用社会工程的分析方法,对就业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运用政治政策资源、经济政策资源以及社会政策资源等,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控制或者消解。

2.决策者追求的社会政策目标不同,制定就业政策时运用的政策资源将会有很大的差异,结果就业政策控制和消解掉的就业影响因素也将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参考文献:

[1]周天勇:《究竟怎样才能扩大就业》,载《财经科学》2002年第2期。

[2]赵国香、刘洪:《就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9期。

[3]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载《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0期。

[4]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载《财经研究》2003年第4期

[5]赖小琼:《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6]蔡昉、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载《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9期。

[7]杨宜勇:《双稳健政策下的就业拓展》,载《市场论坛》2004年第9期。

[8]伊蕾娜·迪克森:《社会政策的计划观点——目标的产生及转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王宏波:《论社会工程决策的协调思路》,载《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3期。

[10]王宏波主编:《社会工程研究》第一辑、第二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1]李黎明:《社会工程学:一种新的知识探险》,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2]关信平主编:《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3]赵曼主编:《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4]李钦湧著:《社会政策分析》,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9年11月版。

[15]袁银传:《在公平和效率之间保持张力——简评西方经济学家有关公平和效率的三种理论》,载2002年8月27日《光明日报》。

[16] 袁伦渠:《中国劳动经济史》,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216页。

[17]1990年4月,国务院《关于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

[18]高书生:《中国就业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迹出版社1998年版,第175页。

[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5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次全会通过。

[21]袁志刚:《中国就业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22]张台秋:《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非一致性分析》,载《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3] 胡鞍钢:《中国就业政策和建议》,载《宏观经济研究》1998年12月总第1期。

[24] 袁志刚、方颖著:《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附录1 1994年到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

1994——2004年的失业人数及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