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四、数据和方法(1 / 2)

(一)数据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06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在三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实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三所学校在校生的所有院系及专业的本科3、4年级和研究生1、2、3年级。样本选取依照分层随机抽样法,抽样比例按照应调查学生人数的20%抽取,抽取样本8390个,实际回收7454个,其中有效样本7062个。问卷详细记录了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个人在学校的学业成就、社会活动、就业意向以及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等相关资料。

(二)变量选择和统计描述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结合已有的研究范式并对其作了适当修改以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因变量是样本中的大学生求职意向,自变量在以下几组变量中考虑:(1)背景和家庭变量。生源地、性别、父亲的教育程度、父亲的职业、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2)就读学校的类型、研究领域、学历层次;(3)大学的学术成就和英语能力、政治追求以及工作经验。详见论文所用变量的描述分析。

家庭背景中的阶层背景是本研究变量设计的重点。本研究以埃利克逊和戈德索等人的职业等级11分类为基础,将父亲职业地位重新划分为高级阶层、中高级阶层、中级阶层、中下级阶层、低级阶层和农民及其他阶层等六个阶层。父亲的教育水平是一个定序变量,将父亲的学历转化为受教育年限。结合本文调查的数据研究者将家庭最近一年的总收入划分为五个阶层:高收入阶层(5万元以上),中上收入阶层(3万—5万元),中等收入阶层(1.5万—3万元),中下收入阶层(0.5万—1.5万元)和低收入阶层(0.5万元以下)。这种划分参考了2005年全国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10787元。就业单位变量通过被调查者的单位级别和职业地位来测量。把单位级别当作获得地位的测量手段,其理由是工作待遇、工资、晋级、政治调动和福利住房作为单位的职能(Walder,1992;Logan & Bian,1993),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弱化这些效益,但是再分配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在劳动力市场分化的同时,各个级别的单位控制着不同的资源,这种“条”、“块”分割使得社会资源含量在单位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壁垒和体制转型对个体的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边燕杰、李路路等,2006;梁玉成,2006;冯仕政,2006)。因此本研究将沿用以上成果,将中国就业单位划分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外资/合资机构。

按照本研究框架设计,因变量以求职意向的三个方面作为核心考察变量,自变量侧重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作用研究,控制变量是年龄、性别和生源地。在样本中凡是取值为“不回答”和选择“其他”的变量都被重新赋值为缺失值,以简化统计模型。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来检测假设。多元回归方法的目的是要理解多个自变量对某个因变量的共同影响力大小,进而求出影响力较强的自变量。也就是说,它可以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评价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单独影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社会研究中容易出现的虚假因果现象。由于因变量有多元分类变量和连续性变量,所以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回归统计模型,对于多元分类变量采用多元选择的Logistic回归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inear Reg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