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一、玉门迁市:城市化建设激励下的政绩观(3 / 3)

先让我们看看玉门市对玉门镇的介绍和理解:

玉门镇地处河西走廊西部,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交通枢纽,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维”之称。全镇共辖7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办事处,下设41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5万人,其中农村2845户、9006人,耕地面积20926亩,镇区共有驻镇单位112个。镇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和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09名。近年来,玉门镇紧紧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兴大产业、建大市场、上大项目”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全镇经济呈现出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喜人局面。目前,全镇已形成了矿采冶炼、建筑建材、仓储运输、水电能源、农产品加工五大龙头骨干企业体系,二、三产业总户数达到1514户、4050人。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亿元,镇财政收入1700万元。

而2006年的《甘肃经济日报》对玉门市产业转型做出了报道:

今年,玉门市继续把发展设施养殖和种草养畜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实施“万千双百养羊富民工程”,目前,全市规模养殖户达到4812户,牛、羊饲养量达到2.1万头和80.7万只,50%的农户建立起草畜增收主业,农民人均来自草畜产业的收入达到10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5%以上。

该市抢抓国家政策向西部,向生态能源、基础设施倾斜的机遇,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论证、筛选、申报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发展基础。2005年,全市9乡镇共落实各类项目96项,总投资11.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玉门镇莫高麦芽、拓璞酒花浸膏、昌马渠首电站、下西号绿地生物制品等4项,千万元以上项目有玉门镇中汇牛羊屠宰、花海华泰棉业、昌马大蒜恒温库等19项,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亿元。今年,各乡镇结合实际,围绕啤酒原料、草畜等特色产业积极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共落实农产品加工项目19项,目前,有12个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隐含的东西。首先,玉门镇从90年代就是玉门市的经济开发区。在玉门市的市属企业由于石油企业的困境基本上被“挤垮”以后,玉门市重新设计了自己的产业体系,基本上把所有的工业项目都设置在玉门镇的周围。许多较大型的项目都安置在这里。有这样的基础,玉门镇的市容建设在短期内是很有成效的。其次,如果玉门市政府搬迁到玉门镇去的话,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将玉门镇开发区的地位改变成为一个标准的县级市。再次,“迁市”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可能得到“上级”的财政支持。这种“一箭三雕”且近乎完美的城市建设规划的背后透射着的却是一种现行制度下两种利益主体的博弈和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全面摆脱在与玉门石油局交往过程中级别低、不对等的“小媳妇”的尴尬局面,同时又可以保留作为城市政府对玉门石油局财政税收地方提留所应当享受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远离玉门石油局而又属于自己的地盘上尽情地施展一级政府在城市建设上的“宏图大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尽管这种博弈是极为艰难的,它不仅包含着难以预测的结果,而且面临着现实的困难。但是对于玉门市政府而言,无论面临多少困难,冲出“现有体制的藩篱”已经成为玉门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义无反顾地执行下去。玉门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想到的是通过迁市实现自我解放,完成由“服务型”政府向独立自主的决策型政府的转变,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迁市决策就其实质而言是以一个地处偏远的低级弱势政府的力量在向强大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挑战,是在以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向集权化的政治经济制度挑战。他们为可能获得的自主决策权和可以施展的远大抱负所激励,为可能遇到的资金难题和现实困难所困扰,但是他们所不能预见的是他们正在以自己的“博弈”方式使自己步入另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化进程,进入了“政绩合法性困境”的迷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