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节 中国文化“简史”(3 / 3)

破法家“法”之毒的方法,是现代法制建设,其中关键不是建立多少具体的法,而是确立“法的精神”。现代法制中的法,不是当权者意志的专断,而应当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当我们的法成为民意的体现后,法就不再是束缚人的镣铐,而成为了规范人的交通灯,保护人的斑马线。

破法家“术”之毒的方法,是“真诚”的文化建设。所有术的背后都是欺骗,而骗人者也被人骗,中国人“诈伪不诚”的恶习也就是从这里起始的。而更诚实,也就有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信任,而有更美好的文化。增进新闻自由,也许就是这方面可以首先去做的事情。

破法家“势”之毒的方法,就是现代民主建设,是树立人与人平等的意识形态。

当然,破法家所有毒素的关键,在于心理建设,在于让人们得到爱、懂得爱,让人们都懂得人性的尊严,也知道如何保卫自己的尊严,让人们有安全感有自信和对人的信任。当人们心中有爱,有尊严,有信仰之后,法家的那些阴霾必将散去,如薄雾飘散在风中。

那时,法家所遗留的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只是一些具体的管理技巧,清洗掉这些技巧中所含有的病态价值观之毒后,也许这些方法对我们还有一些用处。——就像一个被收服的妖怪,也可以为菩萨的山林去做一些打杂的工作一样。

诸子百家是一座矿山

相信进步的人,以为古代的东西当然是过时的,因而往往是无用的。某些方面确实如此,比如在自然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如果试图用古代的有关知识与之抗衡,在多数领域都必然会如同螳臂当车。但是,如果在人文领域比较古今,就未必会得到同样的结论了。在人文知识上,古代知识未必过时,而现代人对人性的理解也未必就更加深刻。

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并非完全过时,有些方面至今依旧有价值。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思想体系看作是矿山,矿山中并没有现成的钢锭或者铝锭,但是,那里面有矿石,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冶炼,我们就可以在这矿山中得到资源和财富。

一、墨家是信仰精神的金矿

墨家思想的基石,是“兼爱”两字,因为“兼相爱”,所以才有“交相利”(好像我们现在说的“双赢”,但是“赢/输”这样的概念本身还是竞争语言,不属于墨家);因为兼相爱,所以“非攻”(好像今天所说的和平主义,不过,墨家是赞同防御性的战争的);因为兼相爱,所以要“节用”,避免自己的浪费导致资源不足和人际争夺……

兼爱,不是亲人之间的爱,是所有人之间的爱,是一种比血缘更博大的爱。

为了让我们相信这种爱的正当性,墨家提出“天”和“鬼”让我们相爱。这个方式类似西方人所说的,“上帝就是爱,上帝让我们相爱”。墨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具超现实信仰精神的一家,但是墨家所信仰的,与其说是天神,不如说就是“爱”本身。

因为有信仰,墨家做任何事情都有爱心融化其中。墨家是最好的工匠,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技术,更是因为他们有爱心。墨家中有武林高手,是因为他们有心愿要保卫自己爱的人们。

也许正是因为墨家精神最纯洁而伟大,所以也就格外不能被秦始皇等法家人物所容。韩非子恨恨地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些犯禁的侠士,最多的就是墨家的传人。

墨家是信仰精神的金矿,继承和发扬墨家的精神,可以把中国人从庸庸碌碌的凡俗生活中超拔出来,带我们的灵魂到那光辉灿烂的天空,让爱的金色阳光照亮挣扎在痛苦泥潭中的人们,让大地上开满鲜花。

我希望自己能够看到这一天。

二、阴阳五行家的五色石

阴阳五行家的创始人邹衍是从儒家中分出的,阴阳的思想也和儒家对《易经》的研究有关。不过,如果我们远观阴阳观念的起始,那要远远早于孔子研究《易经》之前,《汉书·艺文志》认为,阴阳家是源于远古负责研究天象的官员。五行的思想,也是在更古老的《尚书》中就已经出现。

对天象的观察和对天文的研究,是各个古老民族都十分重视的事情。欧洲的自然科学,就是从天文学研究开始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最早也是在星球的运动中去验证的。从中国的天象观察和天文学中,引申出的不是自然科学,而是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当然不是科学,但是它和科学一样,都是一种用于理解和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家的认识方式,反映了中国式认识活动的特点,那不是和西方一样的逻辑精密而概念界限分明的思维,而是一种看似模糊的但却更为辩证的思维模式。阴阳五行可以看作是一种模糊数学的符号,可以用来进行运算。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和医结合,成为了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在中医中,可以反映人身体的两种不同的机能,而五行更直接对应五脏,用来运算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

以董仲舒为代表,后来阴阳五行家和儒结合,从中出现了所谓的谶纬,这是一种预测学,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政治人事的变化。阴阳五行化的儒家,认为人事和自然现象都属于阴阳五行的变化,所以可以交互感应。因此,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阴阳失衡中,了解到人事上的阴阳失衡。例如,朝廷上如果后妃当权,就会感应而造成阴盛阳衰,这样就可以引起母鸡打鸣公鸡下蛋等异常的自然现象。

阴阳五行家和道家结合,成为道教。而中国的种种方术性质的活动,占卜风水、驱邪等,无不以阴阳五行为其基石。

独立的阴阳五行家,在汉末已经消亡,魏晋之后更是完全不复存在。而阴阳五行的思想,却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直到今天依旧影响广泛。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乍看起来,阴阳五行这样一种体系似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所应用的范围和科学有一定的重合,而科学已经如此成功,我们不再需要一个不够成功的体系。我们如果希望知道明天的天气,与其找一个熟悉阴阳五行的人去算算阴晴,不如看看气象台用科学手段作的预报,后者虽然也时常会有不准确,但是准确度却比算命先生的平均水平不知高了多少倍。我们选择一个盖房子的地方,也可以用科学手段测量这个地方的电磁场、日照、噪音等指标,确定它是否适合人居,似乎也比风水更能令人信服。

但是,阴阳五行学说却未必会因此消亡,在我看来,阴阳五行学说这样的特殊认知方式中,还可以引出某种新的东西,也许它会滋生一种新的科学,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会发生。这块五色石,究竟是宝贵的矿石,还是一块没有多少价值的花花石头,我们还要等等才能知道。

三、杂矿:名家、农家、兵家和纵横家

名家主要以辩论见长,是中国文化中对类似西方的逻辑最熟悉的人。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并未得到发展,在两个大师惠施、公孙龙之后,并无出色的传人。在当代看来,他们所做的事情,西方文化中已经做了而且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尚未发现名家流传下来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哲学所没有的潜在的东西。所以,我个人以为中国名家不需要发展,我们只需要引进西方的逻辑学和哲学作为替代就可以了。

先秦所谓的“农家”,并不是指那些种地的农民,不是我们现在说“农家乐”的农民家庭,而是一个重视农耕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许行,提倡“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和“市贾不二”,也就是提倡人人都参加农业劳动、物物等量交换。这一派的思想流传不广、影响也不大,很快失传后,现在已经没有留存下的文献,因此,也谈不上怎么去继承了。

兵家在中国发展很好,这是文化的幸事,但是刚好说明了中国人的不幸,说明中国战争频繁,所以中国的聪明人有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军事。

如果我们比较中国军事史和西方军事史,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人用兵之神妙,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在中国比比皆是。而中国兵家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卓异的成就,主要是兵家善于运用道家的辩证性思维。

作为一种实用军事学,中国兵家的经典还是有相当的价值的。

纵横家是古代的政客,所谓纵横之术也就是政治权术,和兵家一样,在实用层面也有价值,但是在文化建设上,却谈不上有多大的价值。历史上的纵横家们并没有多少文化理想,不过是运用纵横之术混个金饭碗吃饭而已。

当佛来到中国后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早期佛教造像和后来的佛教造像,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区别:早期佛教造像中,不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一概都是深眼窝高鼻梁甚至卷发,一眼就看出不是中国人;而后来的造像中,佛和菩萨们逐渐地越来越像中国人的样子了,看看我们的观世音菩萨,完全是一个慈祥的中国女性的相貌。

如果我们把这也看作一个象征,那么它的象征意义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佛教对中国来说,已经不再是“外来文化”,它成为了本土文化;佛已经不再是外国人,它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获得了中国国籍。

佛教,是中国最成功地引进和吸收了的一种外来文化。

一、佛教和道家的融合

佛教进入中国时,中国本土和它最接近的思想体系就是道家思想。比如,佛教推崇的境界是破除执着,而如果我们去看庄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辨证论述,你几乎会以为庄子是个佛教徒,因为他所做的正是在破除执着。

再比如,佛家的“空”和道家的“无”也是很相似的,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一种“无遮无碍”的状态;而“无”也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佛家要破除一般的知识,而彰显大智慧,大智慧不是通过知识学习而得到的,相反获得大智慧的操作方法之一是禅定,也就是通过专注而减少以至于不再有念头,大智慧自然会发生。而道家也同样有类似禅定的“玄览”,道家所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减,减而又减,以至于无”,听起来颇像对禅定方法的注解。

因为佛道之间的相似,甚至会有一些传说,说这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佛教中有种说法,说老子是佛的一个弟子,来到中国;而道家则说老子骑青牛出关后,不是到了别处,而是到了印度,他实际上就是佛本人。这些传说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可靠性当然不会大于零,但是在精神层面作为一个象征去看,则并非一派胡言,因为佛道之间的确有着精神的一致性和联系。

当然,佛教和道家还是有不同的。比如,佛教的目标是达到涅槃境界,完全超越人世;而道家却并无这样的追求,而乐于游戏于人间。佛教更主动地度化世人,而道家则更为顺其自然。佛教更是出世间的,而道家游戏人生则无所谓出世入世。

从具体形式上,佛教有正式的仪轨,而佛教刚进入时,道家并无正式的团体和仪轨,至于道教的仪轨,那还是后来学着佛教而创立的。

不论如何,佛教和道家并无本质冲突,因此很快就相互影响并且开始融合。而这个融合的最大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佛教支派——禅宗。

禅宗的直系来源当然是佛教而不是道家,达摩祖师也并没有学习实践过道家,但是,禅宗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却和中国人具有道家基础有莫大的关系。佛教支派很多,但是在中国禅宗最为兴盛,就是因为这个支派最符合中国的土壤。唐三藏西天取经,回国后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就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和中国的水土不合。

如果我们看印度佛教的经典,你会发现那往往充满了详细繁复的推理,使用印度的逻辑学即所谓的因明,啰哩啰嗦颇像我们心目中的唐三藏。而禅宗则完全不同,废话少说,用最简练的语言甚至不用语言,更多靠启发人的顿悟,就传达了佛家的深刻洞察。

这恰恰是因为,禅宗的这个方式很“道家”,“道可道,非常道”,道家一贯教导中国人,真正的道是不可言传的。而佛的大道,当然也不可言传,而同样适合用启发的方式,让我们自己去顿悟。

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禅宗是和道家结合的佛教。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是佛教在中国结的果实。到了六祖慧能,我们可以看到禅宗已经完全“中国”了。

后来,禅宗在中国经历了一个很昌盛的时期,造就了许多高僧,也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当然,影响中不仅仅是积极影响,也有由于学佛者的一些误区而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野狐禅之类。

二、佛教与儒家

佛教与儒家却并非像和道家那样一见如故。

因为,出世的佛教和入世的儒家,有一些很明显的差异。儒家不能接受佛教出家修行的方法,因为儒家的自我修养的过程从来都是“在家”的,这里说的在家不是佛教所说的不出家而已,而是确确实实要在一个家庭里,儒家认为只有家庭才是最适合修养自己的地方。儒家弟子要做的事情,第一是修身,第二就是齐家,以后才是治国平天下。

儒家看来,一个人抛弃了家庭,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于不顾,不担负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去生儿育女,这是不孝的行为。这是要被谴责的,而更何谈成为人生的榜样?而且,儒家看来,佛教出家人也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这也是不可取的。不忠不孝,在儒家看来,这样的宗教是不可容忍的。因此,早期儒家弟子往往对佛教采取了敌对的排斥的态度。

但是后来,随着相互了解和相处,慢慢地佛教和儒家之间的冲突减小了,双方也都互相有了一些影响。佛教逐渐中国化,在一些方面向中国人的习俗靠拢了。比如,本来完全靠别人布施而生活的僧人,在中国也开始有种田的了,这样,佛教就得到了社会的宽容——毕竟不是白吃饭了。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不好的变化,那就是在印度,僧人是不敬拜帝王的,因为僧人是佛的代表,不能屈尊敬拜区区的人间帝王。而到了中国后,逐渐地和尚们不仅敬拜帝王,而且对地位高一点的人间官员都去敬拜了。

而儒家受到佛教的影响则更为巨大。宋明理学虽说名义上是纯粹的儒家,但是实际上,在宇宙观人性论等很多方面,受到佛教的启发很多。——实际上他们往往是在佛教的启发下,突然理解了一个孔子说过但是没有明确说清楚的道理。于是他们说,我们并非学习佛教,而是阐述儒家圣人早已知道的道理。——这话当然也并非假话,但是多少还是有些不承认佛教功劳的偏心。比如在儒家人物中,王阳明受到佛教影响应该是最多的,“良知良能”和“佛性”应该是大有关系的。

三、佛教与民间

大智慧的佛教,到民间必须有一些转变。比如,佛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但是到民间,你不可能不塑造一个佛像让人崇拜。

佛教对中国民间的影响,主要是:确定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和提供了作为心理寄托的偶像。

因果报应的观念,使苦难中的人得到了安慰:即使我今生得不到幸福的生活,至少以我的善良,来世我有希望得到幸福。因果报应也足以让人发泄愤怒,有的人穷凶极恶,我拿他没有办法,但是至少我知道,将来他会在地狱受苦。

因果报应的观念,也能够使人多多少少能多做一点善事,而在做坏事的时候也能够稍微有一点顾忌。

佛教也为民众提供了心理寄托。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人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去求助的对象。大肚子弥勒佛,用他那永恒的欢笑,安慰着愁苦中的中国人。而中国土产的济公,也用一种道家式的不修边幅的风格,到处去扶危济困。

佛教给过于现实的中国人,带来了超越现实的信仰,这种信仰自墨家被灭亡之后,已经不大存在于中国了。正因为佛教可以有这个作用,所以许多人也借助佛教的力量去组织政治性的团体,比如白莲教、弥勒教等。在信仰的力量下,一向现实的中国人可以变成不现实,可以为一个理想(也许只是幻想)而英勇献身。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佛教在民间的发展并非取代儒家的地位。如果一家有个孩子要出家,大多数家庭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他们还是会觉得这多少有些不孝。接着大家就会猜测这个人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心理创伤,比如他也许是感情受挫而心灰意冷,才会“遁入空门”。

近年来,由于宗教信仰的自由,我们看到信佛教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佛教,还在中国继续发展着。

西方的不速之客

近代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还未完全确定。

中国一开始对西方持轻视的态度,但是这个态度很快被纠正,甚至可以说彻底扭转了。西方的坚船利炮轻易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摧枯拉朽一样摧毁了中国人内心的自负。

失败,使中国人在西方面前有了强烈的自卑,也使得中国人异常焦虑。

于是,我们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焦虑而自卑中的学习。结果我们未必学习到了西方的优点,也许反而更多地学习到了对方的缺点。

自卑,导致两个极端的表现。一种表现是,盲目追随西方,好像西方的什么都是好的。以追随西方的最新思潮为荣,并试图全面引进西方的东西,用西方来改造中国。以心理学界为例,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取决于西方心理学家近来研究的方向,最得意的成就,也只是自己的论文能发表于西方的杂志。其他各个领域也无不如此,甚至连城市的草坪上铺的草,也都是欧洲人所用的地中海区域的草种——而这种草常常并不适合中国的气候。

另一种表现看似完全相反,但是实际却出于很类似的自卑心理。那就是盲目的国粹主义,好像只有中国古代的才是好的,拒绝吸收西方的东西。而对中国传统的东西,不加鉴别地赞赏,甚至包括中国最腐朽没落肮脏的传统。我们的古装电视剧中,那些津津有味地演奴才、演太监,演宫廷勾心斗角的故事,可以看出有些电视人和观众还真的是乐在其中。心理学研究指出,有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反向作用”,是说当我们想掩饰一种心理时,很可能会不自觉地走向反面:不承认你恨一个人,你可能就会表现出格外爱他;不承认爱一个人,你可能就会表现出格外讨厌他;同样,当你不承认自己在外国面前的自卑时,你可能就会表现得格外“对中国传统自大”。因此,那些盲目的国粹主义者,也许内心同样自卑。

只有不自卑,我们才可能真正像鲁迅先生所期望的那样,成为“拿来主义者”,才能够从中国传统和西方文化中自由地选择最优秀的成分,有机地消化吸收,并创造一种结合中西的优秀新文化。

焦虑,导致的是急躁。急于富国强兵,可能使我们对某种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制度不加深思地接受,有可能反而使我们走了更多的弯路,更延缓了中国社会改进的速度。

经过20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有不少中国人意识到了西方文化中的积极价值: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但是如何吸收这些文化,并和我们原有的文化很好的整合,这个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所有这些,是过去,而我们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