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3 研究的困难和可能的创新之处(1 / 1)

1.3.1 研究的难点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向来少有人涉足这个领域,客观上有许多原因。研究农民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有以下难点。

1.3.1.1 数据的获取有很大难度。由于前人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有限,现成的数据很少,文献中的数据不多,各类统计年鉴中甚至教育统计年鉴和劳动统计年鉴也没有相关统计指标。加之研究经费有限,因而获得的相关数据也有限。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本文选取了部分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培训学校及地区进行研究。社会学注重对个案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李景汉先生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史国衡先生的《昆厂劳工》,于建嵘先生的《岳村政治》就是这方面的杰作,本文主要选择了陕西这一区域内的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及农民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同时,以其他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学校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予以补充。

1.3.1.2 计量比较困难。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多种形式和模式,有正规的培训,也有非正规培训;有几个小时的短期培训,也有几年的长期职业教育;有业余的培训,也有全日制的学校教育;有规模化的集体培训,也有一个或几个人的学徒式培训。因而,对农民的有关培训要进行计量研究有很大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本的研究者多数研究学校的普通教育和正规教育,而较少有人研究职业培训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也是正式注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本文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定量研究,同时,用定性研究和田野调查方法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

1.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1 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学者把焦点集中在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上,他们关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应用,忽视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更忽视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非农化对农村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新要求。研究一般职业教育的学者忽视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和转业的教育和培训。本书主要讨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首次从农民非农就业的角度来研究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问题。

1.3.2.2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职业教育和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过程,对人的投资是经济效益很高甚至最高的投资。本书认为,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是回报很高的投资行为,还是农民的非农社会化过程,是改造传统农民的过程,是塑造现代公民的过程。因而农民的非农职业培训不仅仅是让农民掌握某个工种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加他们和社会的人力资本,更要让农民摆脱传统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局限,接受新的文化和现代文明,既增加他们的个人社会资本,同时也增加社会资本的过程。

1.3.2.3 本书对社会资本重新进行了分类。提出从纵向看,我们可以说表层的社会资本是种种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个人关系网络,组织关系网络和社区(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所有者们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关系网络而获得各种资源;深层的社会资本是社会的自生性要素(包括历史传统、文化、风俗)和再生性要素(包括法律、制度),它能影响和改变处于网络中的人们的关系,能促进或抑制社会、经济活动。从横向看,根据社会资本的主体,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个人社会资本、组织社会资本、国家社会资本,甚至家庭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等。这些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社会资本,是可以为个人或内部人享用的社会资本,比如朋友关系、亲属关系、家规、企业文化等;另一类是公共社会资本,可以为社区、国家、民族或社会多数人共享的社会资本,比如民族传统、文化、风俗、宗教机构、社会团体、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在对社会资本分类的基础上,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农民的就业培训问题。

1.3.2.4 研究农民非农就业的学者多数都指出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技能差,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然而没有学者对具体的培训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可以操作的对策。本书通过对陕西及北京等地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农民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操作的基本模式——社会项目委托管理。

1.3.2.5 本书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民营职业技术学校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职业学校在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政府的投资不能局限于公办学校,应该以公开招标和职业教育券的方式对民营职业技术学校和非营利职业学校予以支持。使公办职业学校、民营职业学校和非营利职业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从而降低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成本,提高他们教育培训效果和就业率。

1.3.2.6 本书对农民非农职业教育中的就业指导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农民职业教育研究中农民的就业指导的意义、方法还不曾有学者进行探讨,本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