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1 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概述(3 / 3)

在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更缓慢,缺师资,缺设备,更缺生源。生源缺乏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民穷,没有钱来供给子女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农民就业的需要;农民学习了农业技术后由于缺资金、缺市场,使得学习的农业职业技术无用武之地,白白浪费了时间和学费。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不大。事实上,只要职业学校传授的职业技术能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许多农民甚至愿意负债供子女学习职业技术。

4.1.4 农民的非农职业技术教育

农民的非农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对农民进行的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既不同于农民的农业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职业教育。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是和农民的农业职业教育相对而言的。农民的农业职业教育是为农民从事农业劳动和生产而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几千年来农业职业技术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父子相传的。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要通过职业学校、培训班、示范园等方式传播到农民手里,于是出现了农业中专、农业专科学校、农业中学等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技站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推广机构,出现了农业推广硕士这样的高级职业学位。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加上强调农村职业学校要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农村职业学校几乎没有非农专业。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农民的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都是权力严重缺失、社会地位低下、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但是两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以下因素导致了农民非农职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异。首先,两者培养的对象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培养的农民多数进入城市和城镇,进入一个工业或者商业企业组织劳动;后者培养的对象主要在农村,在自己家庭承包的土地里自主经营。其次,两者培养对象未来工作的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前者要进入一个陌生人的社会,要在工作中和雇主、上级、下级、师傅、徒弟、客户建立业缘关系,工作之外还要和房东、警察、社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这就要求它必须具有适应工商组织内外关系和城市社会生活的社会能力;后者依旧劳动和生活在自幼就浸润其中的家庭和村庄里,依旧还在以血缘和地缘为主要纽带的乡土社会里,当一个农民成人时,适应乡土社会的生活和劳动的基本社会能力就在家庭和农村社区教育下形成了。第三,非农就业的农民需要更严明的纪律,更强的时间观念;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不需要这些,偏远地区就更不需要了。第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差异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对从事农业的农民进行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对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的职业教育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一般城市居民的职业教育也有差异。中国拥有城镇户口的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卫生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都享有农民没有的权利。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安排下,在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居民无论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无论文化程度多高,国家都设法保证其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就业制度有所改革,企事业单位有了用人自主权,城镇青年和失业人员就业也遵循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但是城市政府为待业的青年和失业下岗人员提供职前或转岗培训,而农民的培训问题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部分农民子弟通过考取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到职业技术的同时也转变了身份,在目前的体制下也可以相对顺利地就业。

城镇居民和子弟由于国家政策制度的倾斜,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可支配收入高出农民3-10倍,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比农民多。在目前的城市,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多数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接受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由于分配给农民的接受正规职业教育的指标有限,再加上农民经济条件较差,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少得多。

从城乡职业教育的实践来看,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城镇居民的职业教育也有较大的差异。

第一,城镇居民多数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比如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等)教育,以及新兴的证书培训等;农民的职业教育从专业来讲,相当一部分人接受的是政府供给的农业职业教育。接受非农职业教育的农民由于支付能力有限,多数选择非正规的不花钱的学徒方式,进入正规职业教育机构学习的农民多数选择收费低、周期短的民办教育机构或者公办职业教育机构举办的短训班。

第二,学员就业的地点来看,城市居民一般还在城市就业,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文明很了解,对城市里的工商组织以及各种职业角色也比较熟悉,所以对他们的职业教育主要内容是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农民要进入工商企业组织,要进入城市,要扮演农村社会里并不常见的角色,要适应城市生活,所以对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还需要更多的城市社会知识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民还需要非农社会化和城市社会化的再社会化过程。

第三,城镇居民就业的岗位多数比较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劳动强度低,劳动保护的条件好,有工会组织,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况少,劳动纠纷也相对较少;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一般称为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事故频频,没有农民工组织,绝大多数农民工也没有加入工会,劳动纠纷很多,欠薪现象很普遍,因而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还需要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

市场经济在中国已经倡导多年了,许多领域已经彻底的市场化了。但是在教育领域依旧是以计划经济的管理决策模式为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公办的农村职业学校片面强调农业教育,不能满足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出现停滞和倒退,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近年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农村职业学校探索开办非农专业,许多民办职业学校应运而生,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的非农就业,为农村城市化服务。针对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