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4.2 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民非农职业教育(1 / 3)

从不同的角度看,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具有不同的性质。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农民的继续社会化过程,也是农民增加个人社会资本的过程,同时是公共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

4.2.1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是农民的继续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要经过社会化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克塞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简而言之,获得了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文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

在一般的社会化中,包含着劳动社会化。职业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劳动社会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劳动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劳动知识、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适应工作场合的文化,成为合格劳动者的过程。具体地说,劳动者的社会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掌握一个职业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劳动者,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劳动者的基本条件。劳动者要自食其力,要创造财富,离不开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从幼年到渐渐成年,人们都要经过一般的社会化,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但是要完全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则需要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和工作实践过程。

第二,了解工作环境的文化。所谓工作环境的文化,是指在劳动组织中,有一套制约劳动者的习俗、惯例、公约、规范、制度和价值观,这就是工作环境的文化,也称为企业文化。对于已经熟悉了这个环境的劳动者来说,遵守劳动规范,顺应工作环境的各种习俗、惯例和制度等已成了自觉的行动。但对于一个新到来的劳动者或者即将进入某个行业、某个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来说,则有一个了解、学习、适应、遵守这些文化,并把这些文化吸收内化的过程。

第三,学习扮演劳动角色,并把劳动角色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劳动者对工作环境文化的适应和调节不仅包括社会性的内容,也包括心理上的内容。从心理上接受适应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劳动组织和社会的期待,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角色冲突和摩擦。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职业教育机构传授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态度,培养劳动者的社会能力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劳动者的劳动社会化过程。劳动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因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和培训就是社会对个人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职业教育和培训就是人的社会化,同时也是人的劳动社会化。

人们一般认为,农民的社会化与一般的社会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一般社会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因为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塑造、教化的结果。因而,农民的社会化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社会实践中,按照农村社会文化的要求,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活动的社会人的过程。

农民的劳动社会化就是农民学习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规范和态度,适应劳动环境的过程。千百年来,农村社会就是农业社会,农民的劳动社会化是进行农业职业教育,是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社会的延续服务的。但是近代以来,农村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迁,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更是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风俗、习惯等文化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今天,如果还认为农民的劳动社会化就是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的职业教育等于农业职业教育就太不合时宜了。然而,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不但一般大众这样认为,中央的教育决策部门这样认为,地方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样认为,不少农村职业中学也同样认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是要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民间的职业教育实践说明:在今天,农民的职业教育不单是要对部分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教育,更要为广大农民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工作劳动,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服务,对他们进行非农职业教育。在今天,农民的劳动社会化不仅是要塑造适应农村文化环境,参与农村社会生活的社会人,而且要把农民塑造成为既能适应农村社会文化,参与农村社会生活,又能适应城市社会文化,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因而在今天农民职业教育的内容,也就是农民劳动社会化的内容更丰富了,也更复杂了。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是为农民身份的人从事非农工作或者为农民在非农领域创业而举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培养农民的非农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适应非农工作需要的社会文化和能力。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农民尽管还没有改变身份,但是经过培训的农民却要进入非农部门就业,因而我们认为,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农民的非农社会化过程。不管他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虽然他的身份未变,但是职业角色却经历了根本的转变,非农社会化帮助他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所谓农民的非农社会化,是指农民在经过家庭、学校、和农村社会的基本社会化以后,为了适应非农工作的需要,在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在非农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学习非农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能力和组织文化的过程。由于农民的非农社会化是在农民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进行的,所以它是农民的继续社会化。

由于多数经过职业培训的农民进入城市或小城镇工作,贫困地区的农民更多的是去了东南沿海和大城市就业,因而我们认为,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仅是一个非农社会化的过程,而且应该是一个城市社会化的过程。许多农民工由于没有经过非农职业教育,没有经过农民的城市社会化过程,进入城市以后会发生角色冲突。人进了城,但是价值观念、行为举止还是像在乡下一样。农民的城市社会化是指农民在农村成长并在农村经历了农村社会化,学习了在农村生活的技能和农村文化,适应了农村社会生活之后,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适应城市社会生活而接受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社会能力,学习城市文化的过程。由于农民的城市社会化是在农民的基本的农村社会化之后进行的,因而它是农民的继续社会化。

目前,多数职业技术学校认识不到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是帮助农民顺利适应非农工作和城镇生活的非农社会化和城市社会化过程,只注重传授职业知识和职业技术,有的片面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忽视城市文化教育,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许多城里人阻挠民工进城的借口和说辞。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曾经编了一首《民工兄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词如下:“第一小农意识要去掉,说话粗鲁让人受不了;第二装修进了房主家,手脚不净(指偷盗)就要犯事了;第三不要老乡泪汪汪,五湖四海大家要帮忙;第四不许随地大小便,刮胡子剃头天天要洗脚;第五不看黄盘(指色情光盘)和小报,学习文化素质要提高;第六不要轻信小广告,头疼脑热医院去治疗;第七盖房结婚要用钱,年终算账不能差分毫;第八回家早订火车票,小心路上被人掏腰包。”尽管这首歌对民工不无歧视色彩,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是它也反映了农民工进城之后,由于没有经过充分的非农社会化和城市社会化,导致的冲突、失范和越轨现象。

总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既是农民的劳动社会化过程,也是农民的非农社会化过程和农民的城市社会化过程。由于它是在农民的基本社会化之后的进一步社会化,因而,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也是农民的继续社会化。

4.2.2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是建构社会资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