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5.2 政府部门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项目(3 / 3)

具体程序是:首先制定招标项目管理办法和招标书,明确培训目的、对象、工种、时间、形式、内容、学员报名方式、培训后颁发证书、学员就业、培训单位条件、财政补助标准、培训收费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收费标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项目实施期限及管理要求以及中标依据、评标办法等。其次是召开项目招标发布会,邀请区内所有学校和新闻单位参加,扩大宣传影响。然后,各学校自愿投标,按照招标办法要求向项目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办公室接受培训单位申请后,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组建评审小组,通过召开评审会议、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经过开标、评标、定标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公开、公平、公正评审。最后,由项目办公室将评定结果通知投标单位,由区农业局与各中标学校分别签订培训协议,并向社会发出《通告》,公布各中标学校承担培训的情况,让广大农民知晓,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公开化和社会化。

招投标的优点是:(1)遵循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市场法则,实现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的结合。对于政府发包的培训项目,绝大多数学校都表示了强烈的参与愿望,投标报名积极踊跃,30所学校递交了投标书;(2)实现了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凡具有合格的职业培训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有联系安排就业能力的培训机构,包括中等职业培训学校、职中、技校、农业广播学校等都可以参与投标。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多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职业培训单位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联系安排就业渠道和能力、单位信誉、收费标准等,择优确定。经过评标,有17所学校中标,其中,公办学校8所,民办学校9所;(3)确保了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效果。中标的学校除具有职业培训资质、独立法人资格,竞标方案符合要求,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具有较好的农民培训基础和业绩,培训质量和社会信誉好,学员就业出路明确、有保障,收费合理,各项措施切实可行等一般性条件外,最重要的一条是各学校都能安排接受培训的农民就业,并承诺:学员入校后即与学校签订就业安置合同,学校跟踪服务一年,一年内可多次安置,不能安置的退还全部学费。通过招投标获得培训项目,也增强了学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坚持规范化管理,通过直接给受训农民发放培训补助“代金券”的方式,加强对培训单位培训和就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农民直接受益。万州区承担5000人的培训任务,重庆市财政安排培训补助经1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农民学员的学费,补助标准原则上按培训费的30%,直接给学员发放培训“代金券”。实行培训“代金券”的管理办法,保证了农民直接享受政府补贴,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对加强培训单位培训和就业工作的监督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的做法是:按不同的补助标准印制了13种规格共5000张培训“代金券”。对纳入补贴的培训班,每期培训开学后5天内,根据培训单位报送的学员花名册和身份证复印件,由培训项目办公室直接到培训班给学员发放培训“代金券”(正券),存根(副券)则由培训项目办公室统一保管。学员入学时只给学校交纳70%的学费,结业并联系好就业后,再将亲笔签名的培训“代金券”当学费交给学校。如果学员对培训和就业情况不满意可以不交。培训结束后,农业部门对学校提供的培训花名册和培训“代金券”及收费票据存根进行审查、复核,签署意见后,由承担培训的职业学校持加盖学校公章的培训“代金券”到区财政局申请报账,区财政局再将培训补助经费直接拨付给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

第三,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按需培训,注重实效。全区17所定点培训学校按照“四自主”(即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联系安排就业)原则,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培训模式,形式灵活,针对性强,就业有保障,学校的招生和培训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了保证学员就业有保障,各个职业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培训就业安置模式。

1.委托订单培训。培训学校与用工企业签订就业订单,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书或就业订单,以明白的就业承诺开展定向、定点招生培训。如三峡服装艺术学校针对目前服装加工用工市场走俏的现状,发挥自身优势,与广东联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国十多家大型知名服装企业,每年签订委培合同2000余人的用人订单。万县中医药学校与上海文华福利院签订社区护理工委培合同100人。

2.校企联合培训。发挥企业招工优势和学校办学优势,把企业用工与农民转移培训结合起来,搞好劳动力的对接,增强了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庆市鱼泉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下属鱼泉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同开展榨菜加工培训450人。万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与中庆公司175大酒楼开展酒店餐饮服务员和厨师培训98人。三峡服装艺术学校在福建泉州与双喜公司联合建立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在库区招收农村学员直接赴泉州培训,培训合格,就地安置。

3.校、乡、企一条龙培训。学校送教下乡,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引进的企业用工,农民就地培训,就地转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万州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挥熟悉“三农”和贴近农民的优势,与白羊镇政府及引进的重庆市雄鹰矿泉水厂联合开展罐装工培训45人;与长岭镇政府及引进的欣新珠宝公司联合开展宝饰加工培训316人;与龙沙镇政府及引进的珍爱食品厂联合开展菊芋加工培训50人;与李河镇政府、李河杜家坝花园农家乐联合开展园林工培训50人。鱼泉榨菜公司既在公司本部培训,又在榨菜发展集中并建有加工厂的武陵、龙古、白羊、弹子等乡镇办培训班。

4.推荐就业培训。培训学校完成培训后,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如阿贵美发美容职业技能学校初级美发师培训50人,安达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计算机操作培训320人,天香、长城厨校的厨师培训180人,绝大多数都实现了较好的就业。在搞好培训人员区内就业的同时,还在区外建立学员就业办事处,配备专职人员开展相应的工作,使学员就业有保障。

此外,学校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还针对农民学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班方式,如安达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设白班、夜班、周末班。对有充裕时间,刚从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及未外出打工的青年农民开办白班;对白天工作,晚上有时间学习的城内务工的农民开办夜班;对在城内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开办周末班。三峡服装艺术学校和万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还将培训点办到乡镇,节省交通、食宿费,减轻了农民负担。对贫困农民学员,各学校基本上都是实行低收费制,鱼泉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实际收费大大低于公示的收费标准,农业广播学校除财政补贴部分完全实行免费培训,三峡服装艺术学校实行学费从培训就业后的工资中扣出,很受农民学员的欢迎。

第四,实行奖惩制度。对学校的培训工作进行经常的检查评估,奖优罚劣,调动培训学校的积极性。对任务完成得好、成绩突出的培训单位给予通报表彰,授予“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工程定点培训单位”牌匾和“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称号;对不能按项目有关规定执行和不能按期完成培训转移任务的培训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资格。

5.2.6 政府实施培训项目和投资办学的比较

政府部门逐渐的开始运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管理和调控农民的职业教育了。陕西省扶贫办和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局都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陕西省扶贫办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作为贫困农民的培训补贴,培训并安置了4150名农民就业。重庆市万州区安排培训补助资金100万元,以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培训5000人,指导就业4250人。可以说,他们的项目是很有实效的,和以往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门的拨款办法相比,项目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能达到培训农民,促进就业的目标。

按照以往的投资办法,陕西省扶贫办投入的500万元资金顶多可以供一个县建两所职业中学,学校建成之后还要负担100人左右的人头费每年100万元。而学校可能还招不到足够开办的学生,甚至一个职业班的学生都招不来。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比较重视设施设备的配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等等投入,而不重视职业教育投资的产出,即使发现问题重重,也没有应对的办法。提到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加大投入,而不是充分挖掘现有的设施设备、师资、校舍和园地的潜力,徒然浪费大量的教育资源。提到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总是想到把钱投到公办职业技术学校,从来没有想到可以把政府财政的职业教育投入用适当的方式投入到民营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民间非营利职业技术学校。总怕国家财政的资金落入唯利是图的民营学校,岂不知民营学校也是可以引导、控制和利用的。只要管理措施方法得当,民营学校同样可以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为农民的非农就业作出贡献,甚至比很多公办职业学校做得好。

陕西省扶贫办和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局,通过实施项目管理的投资和管理办法来实施对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和脱贫解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局还采用项目招标的办法,完全公开招投标过程,并进行公示,使培训项目运作市场化、公开化,提高了培训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顺利地完成项目目标。与此相反,政府部门沿用多年的农民职业教育投资和管理办法都是投资办学,并指派干部管理学校,对学校的人、财、物大包大揽,资金浪费严重却并没有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帮助农民脱贫解困的教育目标。公开招标,项目管理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目标、时限、经费数量明确,监督和评估严格,可以较好的达到投资目的;第二,使职业教育管理利用市场机制,促使公办学校、民营学校、非营利学校的公平竞争,提高职业教育投资的效率。

§§第六章 农民非农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