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8.4 建立良好稳定的农民职业教育资金筹集和管理机制(3 / 3)

不仅应该实施项目管理,而且在实施项目管理时,对委托人即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实施公开招标,使所有的各类职业学校参与公开竞争,使资质更好、效率更高、热衷农民职业教育事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承担培训项目,重庆市万州区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之所以非常成功,就是因为不仅实施了代金券的助学模式,而且公开招标,引入了竞争机制。

8.4.2.3 加强监管,保证民间投资的有效利用

政府投入的培训资金可以实施社会项目委托管理,对于农民自己掏学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培训,政府也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从陕西的农民职业教育状况来看,政府投入农民职业教育的资金是有限的,大量的职业教育投资是农民的个人投入。农民自己掏钱进入公办或民办学校学习培训是个人行为,他们和学校形成契约关系。但是由于契约失灵现象存在,农民和职业学校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契约的完全执行无法得到保证,农民在培训中的权益常常受损。这也使得农民的职业教育投资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地达到农民投资职业教育的目标,损害了农民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只有民间资金投入能被有效利用,能达到投资的目标,农民的投资才有积极性,才能激励农民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

要加强民间资金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的监管。我们知道目前的农民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和民营职业技术学校,像富平职业技术学校和北京农家女培训学校这样的社会非营利职业学校很少。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有福利最大化倾向,民营职业技术学校有利润最大化倾向。无论是福利最大化倾向还是利润最大化倾向都会加大农民职业教育的成本,损害农民投资职业教育的效率,抑制农民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要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监管,保证农民的职业教育投资效率,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

第一,对职业学校进行参与式的监测和评估。已往的监测评估都是教育和劳动部门的官员走马观花式的印象评估或者通过考试评估,这种评估简单粗糙,形式主义,达不到客观、全面评价职业技术学校和促进农民就业的目的。对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最知情的是正在接受培训的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是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只有他们的参与才能使评估更全面、更完整。参与式监测评估是在评估中广泛征求职业教育和培训各方的意见,搜集各方面的情况和信息,以保证监测评估的完整、全面、客观、公正,从而保证培训效果。参与式评估各方应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用人单位、职业教育专家。参与式评估可以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扶贫部门或者培训项目的委托人组织进行,也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组织评估。

第二,重视结果评估而不仅仅是过程评估。把学员的就业率和工厂的意见作为评估的最重要的指标,因而评估要深入学员就业单位。这会增加评估费用,但是这是保证职业教育投资效率的最有效的举措,这一笔开支是值得的。

第三,加强学校的财务审计,审计要重视效率审计。审计发展至今,早已超越了查账的范畴,涉及对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1972年美国审计总局对审计下的定义是:“审计一语,包括审查会计记录、财务事项和财务报表,但就审计总局的全部工作来说,它还包括如下内容:①查核各项工作是否遵守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②查核各项工作是否经济和有效率;③查核各项工作的结果,以便评价其是否已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包括立法机构规定的目标)”。日本著名审计学者三泽一教授在《审计基础理论》一书中为审计所下的定义是:审计是具有公正不伪立场的第三者就一定的对象的必须查明的事项进行批评性的调查行为,还包含报告调查结果。

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扶贫帮困的社会工作和社会事业,对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的审计除了经济和财务审计外,还要重视社会效果审计。要审查职业学校的资金到底用到哪里去了,要防止公办职业学校的福利最大化倾向和民营职业技术学校的利润最大化倾向。

第四,加强舆论监督,把评估、审计结果公之于众。要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使好的职业技术学校为公众所认知,也使唯利是图有欺诈行为的职业学校的真面目大白天下。要把监测、评估、审计的结果在多种传媒上公示,使得广大农民在选择的时候有更充分的信息,也促使职业学校的竞争来推动农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8.4.2.4 跨区域委托培养,突破地域局限

陕西省目前县县都有职业教育中心以及一两所职业中学,多数县没有成规模的民营职业学校,多数贫困县没有民营职业技术学校。多数公办职业学校没有职业班学生或者学生寥寥无几,连咸阳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这样的样板职业学校都是普通高中学生占三分之二,职业班学生占三分之一。政府财政的职业教育资金是全部拨给公办职业学校的,公办职业学校由于没有面向市场办学、没有面向农民办学,农民不愿意到这些学校就学,这就导致了各县财政的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浪费和流失。

许多偏僻的贫困小县人口只有10-20万人,西部山区不少县的人口只有几万人。在这种人口稀少的地方,职业学校的规模无法保证,即使勉强建成职业技术学校,设施配套、师资配备都成问题,质量无法保证。由于学校规模小,开设单一的职业班都凑不够开办的人数,就更不可能开设学制多样,门类相对齐全的专业。专业和学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就会抑制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积极性,导致学校招生难,规模就更上不去,形成恶性循环。在规模没有保证的前提下,职业学校无法生存和发展,只能造成资源浪费。因而,在贫困地区没有必要县县都建职业技术学校,应该通过适当的机制支持或者引导人口密集的大县及市府所在地现有的适合农民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市场和农民办学,也同样支持和引导一批民营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促进农民就业。

由于各县的公办职业学校不能满足农民的职业教育需求,当地很少,甚至没有民营职业技术学校,农民们跨县到职业技术学校接受教育和培训的现象很普遍,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职业教育可以跨地域就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跨地区就学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在本地就学。而职业教育和培训阶段教育的学生年龄大多数都在15岁以上,完全可以跨县、跨市、甚至跨省就学。

事实上农民跨县跨市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情况非常普遍,跨省就学也不稀罕。渭南市的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学员主要来自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甚至还有四川、湖北的农民来此就读,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来自陕西各个县市。目前农民跨县市就读职业学校完全是自发行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几乎没有投入多少资金,也没有其他的引导政策和措施。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应该跨区域招生,政府财政资金可以以教育券的形式跨区域投入,允许农民跨区域就读职业学校。也可以通过委托培养的方式委托外地职业学校培养当地农民,突破地域小圈子。引入市场机制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促使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就业安置。这样就可以使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农民就业,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使他们迅速脱贫解困。

§§第九章 农民的非农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