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9.2 农民就业指导的内容(1 / 3)

9.2.1 就业思想指导

9.2.1.1 就业思想指导的内容

就业思想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直接表现,也是教育中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业务教育的综合结果。就业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选择职业的动机和方向。就业思想指导的主要内容是:对农民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及向“新科技革命进军”的教育;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今天,还要帮助农民消除市场经济中包含的消极影响,在引导和帮助农民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要求农民继承和发扬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

9.2.1.2 就业思想指导的方法

中国农村数千年来世代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以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固定方式生活劳动,因此相当多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他们把土地仅仅看做一种满足基本生活的手段,一种生存的保障,而忽视或没有意识到土地是一种可以增值的资源。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离开土地去从事其他行业,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再加上他们认为自己除了农业生产以外不具备其他的劳动技能,所以宁愿赋闲在家里,也不愿意进城务工。即使少部分人具备其他劳动技能,但由于社会就业现状本来就存在供大于求的矛盾,而农民的劳动素质与社会中其他阶层相比又普遍较低,要实现转移就业仍十分困难。还有一部分农民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这些农民往往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便自动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短视行为无论是农民本身还是在农村基层干部当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这就在无形中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鉴于此,对农民进行就业思想指导,具体地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由于进城农民很多,而就业岗位又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进城农民必须改变原来的“等”、“靠”的思想,进城农民中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农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积极地寻找出路、自主创业。尽管这部分劳动力的比重较小,但他们的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其他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第二,创新就业形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一是在时间上,采取长短相结合的形式。要根据就业形势、产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决不可因循守旧、无所作为;要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自主决定就业时间。二是在空间上,采取本地异地相结合的形式。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业,绝大多数是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流向东部地区,这在现阶段有其必然性。但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业,必须采取本地异地结合的方式。三是在产业上,采取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形式。

第三,主动融入城市。引导广大农民融入社会化大生产和城市服务行业,成为企业工人、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这是农民市民化,实现充分就业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居民对农民持一种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农民低人一等,于是处处与农民针锋相对,格格不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农民要想在城市找到工作,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破除陋习,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构筑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在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不断缩小与城市人之间的差距,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作岗位上潜移默化地完成角色转换,最终完全融入城市。

第四,还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如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报纸等,大力宣传农民就业的形势及要求;宣传农民就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宣传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及目标;宣传各行业对农民的要求;请老专家、教授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农民朋友畅谈关于扎根基层、锻炼成才的经历和体会等,使农民始终置身于一种良性的、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