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10.1 农民非农就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与原则(1 / 3)

随着“三农”问题日益升温以及农民就业问题的尖锐,以政府、学校、企业等为主体的各类农民非农就业培训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农民的非农就业教育作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农民非农就业培训过程中,专业设置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是非农就业培训的首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否科学合理地设置和开发专业直接关系到农民非农就业教育和培训培养目标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着农民非农就业培训的效果和收益。因此,加强对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专业设置的研究,为科学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提供依据就成为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0.1.1 农民非农就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

农民非农就业培训是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民进行技能训练或短期再教育的活动。它具有系统性、适应性、区域性及短期性等特征。专业设置作为就业培训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应该充分体现农民就业培训的各种特点,依据市场需求、农民需求、教育资源等条件进行设置。

10.1.1.1 市场需求分析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这是农民就业培训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农民非农就业培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专业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经济结构的布局与调整,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近期和中期的调查,确定专业适应的主要岗位群或主要工作范围。目前,影响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专业设置的市场因素主要有区域产业技术结构和社会职业分类两大因素。

(1)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设置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专业

区域产业结构指不同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各地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结构状况。产业结构决定着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取决于职业培训的专业设置。因此,产业结构决定着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专业设置的分布结构。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生产,包括林业、渔业和牧业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建筑业和工业,具体指冶金、电力、食品、纺织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其不平衡,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大体上符合的基本规律为:东部地区三大产业中,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比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较小。这决定了对于东部地区的农民要拓展从事建筑业、加工业等非农技能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有所倾斜;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要加强其农业技能的培训,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收益提供科技保障,同时为了促进农民务工经商,需要开放更多的非农业。

目前,对农民就业培训的专业设置还应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民科技培训专业设置的实施重点。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和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郊区,应重点设置培训农民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出口创汇农业所需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中部地区应重点设置培训农民优化粮食品种和品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和集约化养殖业所需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西部地区应重点设置培训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所需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重点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业设置。一要加强设置国内消费量大,生产有潜力,通过扶持和发展,能够有效抵制进口产品冲击的优势农产品产加销技术培训专业。主要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甘蔗和牛奶等。加强设置培训这类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技术的专业,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交易成本,搞好产销衔接,从而实现稳定国内存量市场,抢占国际增量市场的发展目标;二要加强设置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有扩大出口潜力的农产品产加销技术培训专业。主要包括苹果、柑橘、牛羊肉和水产品等。设置培训这类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技术的专业,重点设置培训产品质量安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市场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的专业,增强竞争优势,扩大出口,打造知名品牌,提高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发展目标。

(2)根据社会职业岗位设置农民就业培训专业

由于不同职业岗位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各类职业岗位对从业者技能、学识和经历等都有明确的不同要求。因此,按照从业人员所从事工作种类、性质,乃至职业活动所涉及的领域、使用的工具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提供产品和服务种类等对职业岗位进行划分,依据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农民非农就业培训专业设置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

从市场需求和农民工务工的实际看,需求最多的行业农民就业人数也最多。因此,我们可以参照目前不同地区农民工就业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专业。据工人日报调查显示,2006年上海低端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而租赁商服、制造和批发零售三行业招工需求量大;北京劳动力市场需求缺口最大的三个职业分别是:营业人员、体力工人和裁剪缝纫工,而供需最不平衡的职业则是餐厅服务员;广州金融、贸易、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岗位需求较大,零售、批发贸易、住宿餐饮等岗位需求所占比例也不小,电气机械、计算机软件、医药化工、环保、电子设备制造等岗位需求高技能人才和技工人才;武汉推销保险业务员、缝纫车工、制造加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及厨工等岗位需求较大;浙江熟练缝纫工、餐饮业服务人员、操作工等较为紧俏,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等制造业人才也相对紧俏。

10.1.1.2 农民需求分析

农民是就业培训的对象,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既往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使他们在教育和培训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考虑农民意愿,遵循农民需求,以提高农民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农民培训需求分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培训需求和传统农区的一般农民培训需求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