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7种本事不懂细节管理做不好老板(2 / 3)

结果,戴尔总部发布的2004年财务报告显示,就其最新的一个季度而言,戴尔集团的运营收入达到了9.1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5%;而运营支出却降到了公司历史最低点,仅占总收入的9.6%。

通过快速整合供应链,依靠节约来降低成本,戴尔在IT行业利润越来越稀薄的时候,交出了一份闪亮的成绩单,铸造出自己的辉煌。这也是“DELL”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在市场上越来越常见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是一个持续跟进和改善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增加利润的过程。降低成本的做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在微利时代下,曾经粗放的管理产生的浪费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像戴尔这样,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才行。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利润越来越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常言道:“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薄利多销自古以来就被商界奉为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量变促使质变,一分钱集聚起来就是厚利。利润小并不是公司的末日,更不是你不成功的借口。我们不需要去抱怨“生不逢时”,市场是公平的,机会也是均等的,就看我们如何去看待和把握,只要我们能够从那些成功的老板身上学习到足够的经验,下一个成功的人就会是我们。

质量细节:打造你的“拳头产品”

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同类产品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质量已成为决定公司发展前景的核心问题。不过,虽然说质量伴随着公司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但遗憾的是真正将质量要求转变为实际行动的公司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公司仍然把产量、销量放在第一位,力求从价格、产量上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殊不知一家缺乏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的公司是不可能在市场中长期占据优势的。

要知道,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它们的产品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分质量,它们就能多一分市场。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永远不能把他们当傻子。因此,严格把好产品的每一道质量关就是在为公司创造利润,没有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市场,也没有效益,更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公司的质量管理中对细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任何的“差不多”、“还可以”之类的想法,都会害了你自己。

奔驰汽车在德国机器当中可谓是佼佼者。他们对产品每一个部件的制造都一丝不苟,有时可以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人们看一辆汽车,首先注意的肯定是这辆车的外观,其中比较具备专业知识的则会关注这辆车的性能,而汽车的座位却很少有人关注。但即使在这个极少惹人注意的部位,奔驰厂也极为认真。奔驰车的座位座套所用的纺织面料是羊毛,这些羊毛必须专门从新西兰进口,其粗细必须在23~25微米之间。细的用来织高档车的座位面料,柔软舒适;粗的用来织中低档车的座位面料,结实耐用。纺织时,根据各种面料的要求不同,还要掺入从中国进口的真丝和印度进口的羊绒。

座套下面就是奔驰车的真皮座椅了。据说,为了选好皮子来做椅子面,奔驰公司曾经派人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最后还是在德国本地选了一家质量最好的供应商并额外要求他们的供货商在饲养过程中防止牛出现外伤和寄生虫,保护良好的卫生状况,以保证牛皮不受伤害。如果你认为这样应该已经可以了,那你可就太小瞧他们的严谨态度了,因为选好牛皮的原料才只是一个开始。一张6平方米的牛皮,奔驰厂拿来做椅子面的还不到一半,因为肚皮太薄、颈皮太皱,而脚皮又太窄,这些“边角余料”都是不符合规格的。此后的制作、染色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直到座椅制成。最后还要由1名工人用红外线照射器把皮椅上的皱纹熨平,这样才能体现奔驰的品质。

事实上,奔驰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他们强调的是为了品质不惜精力,不惜成本,对待公司的管理一丝不苟。这既是他们的理念,更是他们在经营上的战略方向。公司从上到下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微小细节处的工作态度都极为严肃认真,这是奔驰车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

深圳的意大隆公司一直遵循“质量求生存”的发展原则,而且在质量管理上追求细节化管理,并把这种细节管理有效地融入产品生产的每一道生产工序中。该公司对每道工序规定了明确的程序和方法,使每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过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细致化,力求每一件产品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为了确保质量管理的执行力,意大隆公司更是制定了严明的奖惩制度。例如每月进行的绩效考核,每月月底前进行考评,从而达到激励、约束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质检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后一个关口,意大隆公司的质检人员并不是仅仅是在产品完成后再做彻底的检测工作,而是分散到各条生产线上实施抽检,及时解决产品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将问题解决在生产线上。

要想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公司要关注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遇到再多再难的问题,也要一一解决。像意大隆公司这种重视产品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的管理理念,既是对消费者负责,同时也是对公司自身的发展前景负责,因为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还会给公司带来经济上和信誉上的重大伤害。

要知道,追求产品质量已经是很多公司寻求发展的一种共识,只要公司能够从每一个细节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公司就能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那些成功老板成功企业追求质量的成功经验,是真正使得我们学习的成功宝典。

创新细节:多动动脑,一切都会不一样

用钱赚钱是过去那个时代的王道,用创意赚钱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流行趋势”,你有价值一百万的创意,你就有机会赚到一千万;你有价值一千万的创意,你就有机会赚到一个亿。对于一个老板来说,重视细节创新,多动动脑,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彼得森是一家戒指公司的创办人,为了打开竞争激烈的市场,他不得不开动脑筋,寻找新的赢利点。

彼得森明白,想要让自己的戒指充满创意,那么就必须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否则便是哗众取宠。经过一些考察,彼得森在订婚戒指图案的表现方法这一细节上动了一番脑筋。

彼得森想到,象征着爱情的首饰多数以心形构图,这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所以,他对此传统依然沿用。然而在构图的表现方法上面,彼得森却独具匠心。他将宝石雕成两颗心互相拥抱状,以此表现出“心心相连”的浪漫。接着,为了表现爱情的纯洁,他又用白金穗铸成两朵花托住宝石。

这个细节上的设计,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不过,彼得森仍然没有满足,他在两个白金穗中,又设计出了一个男婴和一个女婴。男女婴儿手里牵着挂在宝石上的银丝线,以此来祝福新郎新娘未来美满幸福的家庭。那条男女婴儿牵的银丝线更是独具特色,那银丝线上有很多手工镂刻出的皱纹,皱纹的数目能够随意增减。这个设计,彼得森是为了方便购买者,让他们可以利用皱纹来做记号,比如男女双方的生日、订婚日期、结婚年龄及其他私人秘密。

彼得森的细节设计,令这款戒指非常受欢迎,几乎每对新婚夫妇都会对它赞不绝口。就这样,彼得森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很快从市场上脱颖而出。

对于细节上的改进,彼得森永远不会感到疲倦。他不断思索如何能在戒指设计上找到新的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细节,并且不断探索戒指生产的新方法、新工艺,终于在1948年发明了镶嵌戒指的“内锁法”。

1948年的一天,一位富商慕名而来,他拿出一颗硕大漂亮的蓝宝石,要彼得森镶嵌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戒指,并且最好能使蓝宝石得到很好的体现。商人想将这枚特殊的戒指送给自己的女友。看着这颗宝石,彼得森并没有在图案上做什么大的变动,而是在宝石的镶嵌方式这一细节上进行了创新。他按照商人要尽量体现出宝石的要求,用金属将宝石底部包托起来,宝石的90%便暴露在外,只是掩盖了底部的一点面积,完全满足了商人的需要。

正是这一次的细节改进,使得内锁法这种钻戒行业中的经典加工方式被彼得森创造了出来。这种内锁法一经上市,立刻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这一项发明很快便获得了专利,珠宝商们竞相购买,在技术转让费上,彼得森又赚了一大笔。

后来,彼得森又发明了一种“联钻镶嵌法”,采用这种方法将两块宝石合二为一做成的首饰,能够使两块1克拉的钻石看来像一块2克拉的那样大。这种新技术引发了新一轮的戒指消费热潮,而彼得森利用自己重视细节的理念和聪明的头脑,最终成为了一代“钻石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