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163篇:锁石琐话(1 / 2)

俗语话说‘一方山水,育一方人。’锁石地处湘中,位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金紫峰余脉之下。‘村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是这里真实的写照。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孕育了一代代人民,蕴藏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启迪着人民的智慧,踏着前人的足迹,义无反顾,勇猛激进,开拓向前,演奏出一串串动人的音符。俗语说‘小故事,大智慧。’平常老百姓日常小事,却闪烁着人类生活的哲理和智慧的光环,为了不‘总被雨打风吹去’,只言片语记录下来,以赏大家耳目。

一、前清举人—王如庭

王如庭这个名字,在锁石家喻户晓,无不为之动容,啧啧称赞,引以为自豪。对他的逸事如数家珍,常常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教育后辈做人的标准,有着‘生子当如王如庭’的感慨。

王如庭族属梽木王姓,王姓在当地属名门望族,可说是‘三里不断王、四里不断李’。王如庭年幼家贫如洗,四面徒空,但从小聪明达慧,由隶属王族出钱送他读书,疲寝忘食,先达贤人的诗书烂熟心中。在家中众兄隶属第四,当地尊称为四爷,是前清末年最后一界举人,也是锁石王族唯一的举人,‘王家出头人’自然也成了他的冠冕堂皇的代名词。

在前清中了举人就有了仕途通达的资格和坦途,可王如庭心恶官场积习,在家乡专心从事教育后代,一者可以培植后秀,二者也是对族上孕育的回报,三者可专心圣贤诗书,俗语说‘鱼熊不可兼得。’他却三而兼之,令人叹为观止。在当地流传有关他很多的故事,常常语出经典,成为现在当地的‘口头禅’或俗语,现选录部分如下:

王如庭中了举人以后,为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未带分文,只身离开家乡,向湖南、四川、江西、江浙一带游学。离家乡一年多,不闻音讯,家中人急似热锅上的蚂蚁,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望洋兴叹!有一天,喜从天降,突然接到从四川归来的当地生意人带回他的书信。‘家书抵万金!’家人喜出望外,急忙打一开看,凉了半截,只见来信只有廖瘳数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语出经典,终不知此时此刻身在何地,下一步去向何方。

经年累月,跋山涉水,王如庭到了四川省一个王姓富裕人家,也是前清中取得过功名,家财殷实,王如庭住了几天、畅谈数日之后,为完成原来的宿愿,只好告别此家,向新的目的地出发。该王姓人家为人仁厚,四爷临行时,拿十两银子馈赠给四爷。可四爷一见到这么银子,面色聚变。愤愤说道:‘你怎么谋财害命?你与我无怨无仇。’‘没有啊,只是出门在外,总少了银子。’

‘那怎么拿那么多银子给我,别人不谋财害命才怪呢?’四爷愤愤地说。

‘送多点给你,也是为你好啊,你这个人…’

‘过了王一,还有王二啊,钱不愁没有。’

最后,四爷仅拿四个铜板走路。‘过了王一,还有王二’就成了我们那里的俗语。

不管是圣人,还是凡人,人人离不开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在农村的王如庭也冲出不了这个生活牢笼,只不过是偶而为之。相传说他有一次去集市买柴,和卖柴者讲价。四爷在集市相中一担好柴,可一问价格,昂贵!买之,则不甘;弃之,则可惜。因有四爷买柴砍价(讨价还价的意思)一事。只见四爷摇头晃脑,口若悬河而曰:‘斯柴也,外干内湿,烟多火少,请损之。’未读书的卖柴老头,呆若木头,不知所云,不知所答。最后,生意未成,挑柴而逃。

大年刚过,春寒乍峭,勤劳的百姓有的开始下田耕作。有一天,四爷外出有事回来,路过锁石完全小学(现在双峰县第六中学),往回家方向,不到一百米的路程,‘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一个既宽又深、水流甚急的田坝,不知道怎么过去。口中不住的低嘟‘来时好好,回时泱泱。’怎么也想不出一个适当的办法来。这时,恰巧有一个青年路过,问他怎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