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二章 回家:越走越快乐(2 / 2)

回归的过程,就好比逐渐加热的过程,循环一圈就好比冰加热了一个刻度,而当加热到足够的量之后,冰就融化为水,然后继续加热,直到某一个时刻,水变成了蒸汽。

回归过程中,焦虑越来越少,快乐感也就越来越多。

在不同的层级,快乐的感觉有质的差异。在同一层级内的不同圈,快乐的感觉量的大小不同。

不同质的快乐,比较其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蟠都是“好色之徒”,但是薛蟠的好色,是动物性的性欲求层级,而贾宝玉则是追求爱情。动物性的性爱当然也是快乐的,爱情当然也是快乐的,但是这是两种不同质的快乐,它们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量的差别。严格来说,这两者之间是不可比较的。性爱满足的量增加到多少,能等于爱情的快乐呢?晋武帝的后宫中有上万的嫔妃,性爱的量应该是极大的了。但是如果你问晋武帝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他照旧还是不知道。冰不知道水流动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就算把冰的数量增加到一座冰山那么多,它也一样是不知道。

不过在同一层级,同品质的快乐之间,是可以比较的。晋武帝的性满足,和薛蟠的性满足相比较,显然是前者更多。

心理疾病的患者中,那些比较轻微的病患就多了一些快乐。这种快乐,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是不会懂的。平常人中,有些人更幸福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的快乐多一些,其他人是懂得而且羡慕的。但是平常人可能就不懂得陶渊明采菊的那种快乐是怎么一回事。因为陶渊明的“悠然”和平常人下班放松了的那种感觉,其实并不是同一种,而是另一个层级的另外一种东西。

在回归的过程中,当我们的烦恼焦虑越来越少,我们就会获得更多,或者更高品质的快乐。虽然我们这一生可能都到不了最终的归处,但是不断地回归也必定给我们更多的更高品质的幸福。

第三节 找到烦恼的根并终极回归

假如我们接近了最后的归处,也就是我们的循环走到了最高的层级,并且最终可能超越了这个循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那时,我们会看到所有焦虑的最根本的来源。

我们能毫无遮蔽地面对最初的,第一个焦虑。

并且我们有机会去穿越它。

从原理上,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有机会超越,从而离开循环。停止了循环中无望的努力,没有任何焦虑——当然,实际上我自己也做不到。

所有烦恼和焦虑的根是什么呢?我们发现,是“执着于有一个我”。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有一个独立的、实在的、稳定的“我”。而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实体。我们日常所说的“我”,实际上是对精神和肉体的结合体的一个称呼,而这个结合体实际上是变化的,不独立的,而没有一种“我”的实体——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走到佛家的立场了。或者我们也能联想到庄子——是的,这个理念并非我们所原创,而是古哲人早有的。

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先天的倾向,有一股很大的力量,要坚持“我”的存在。人的所有一切的欲望,从最根本上都是这个力量的化身。

但是人又有天赋的智慧,所以人在最深的心灵深处,自己也知道自己坚持的那种“我”是不存在的,或者说真相和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这两者的矛盾就带来了基本的、终极的焦虑。这就是所有烦恼的最终根源。

如果我们解除了这个烦恼,那么我们就离开了心的循环圈。那时我们会有绝对的快乐,但那种大快乐,是现在的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那里就是回归的终点,但是我们不必要求自己达到这个终点。我们只要更接近那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