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一章 在各个环节上起作用的技术(1 / 3)

如果我们想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就需要让他的成功经验增加。我们可以通过先设置相对低难度的任务,让人多一些成功的经验,提高一个人的自信。然后再逐步提高难度,从而让人不断改进,也进一步提高自信心。这种提升自信心的方法可以用作心理训练。

第一节 在焦虑环节停止循环

在循环中少犯错误,达到较好的效果,固然也是对人有益的。不过,如果能让循环暂时停止,就可以更彻底地避免每况愈下的结果。

在焦虑环节可以停止循环。

焦虑之所以会引起欲望,原因之一是,我们不喜欢这种感觉。原因之二是,我们看到了消除这种感觉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能忍受焦虑的感觉,不生起“不喜欢”的感觉;或者即使生起了,也带着不喜欢去忍受焦虑,那么欲望就不会生起。

或者,不去想消除这种感觉的可能性,也可以避免欲望的生起。

如果忍受焦虑,但是不生起欲望,那么焦虑中的心理能量会被消耗。如果是继发的消极情绪,因为情绪的量是有限的,渐渐地这些能量消耗完,消极情绪就会消失。于是焦虑成分就会消失,焦虑就会减少。如果是存在焦虑,那在“我”的能量没有消耗完之前,存在焦虑会一直存在。但有存在焦虑而没有了其他焦虑,已经进入了在界,这已经达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个很高的目标了。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让人忍受焦虑,这个人很难同意去做。

就好比伤口有个血痂,很痒,如果忍住不去动它,慢慢地伤口就完全愈合,而痂也会自然脱落。但是如果用手去抠掉血痂,就可能导致出血,重新结痂,愈合得会更慢。但是在很痒的时候,让人不要动痂,人很难做到。

如果我们告诉来访者,如果忍受焦虑,焦虑会逐渐自然消退,这个方法消除焦虑更无后患,而来访者相信了我们的说法。那么对于来访者来说,实际上欲望环节还是产生了,他们想让焦虑缓解,策略环节他们把“忍受”当作了一个策略,而“忍着不动”也就成了一种行动。那么,随后他们就需要检验,看这个方法是不是有效。如果有效,那就是他们习得了一种减轻焦虑的策略。如果在来访者期待的时间范围内,没有发现效果,那么他们就会否定这种策略。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焦虑环节都没有停止循环。

如果我们不许诺,我们告诉来访者焦虑可能消退,也可能不消退,但你要忍受焦虑而不要有欲望,也就是接纳自己的焦虑,如果来访者能够接纳会很好。但是这个方法有一个困难:来访者有什么理由接受你的建议呢?如果这个建议对他可能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带来焦虑?

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那就是让人们忍受现在的一个焦虑,但是同时去满足别的欲望,以别的策略出发去做别的事情,于是他就会检验另一个目标是不是完成,而不是关注现在这个焦虑是不是减弱了。就像让身上痒的那个人去做别的事情,让别的事情占据他的注意力,等一段时间之后,痂就会脱落了。

可以把“观察你的焦虑”作为一个任务,让他相信这个是消除焦虑之前的一个条件,于是他的欲望就是看清焦虑,策略和行动都是让自己看清焦虑,而只要看得更清楚,检验就会认为有效果。而不需要焦虑减弱,才算有效果。这样,来访者就不会急于消除焦虑,而又保持对焦虑的觉知,这样焦虑就会消耗并减弱。这样就可以在焦虑阶段停止这个循环。

第二节 在欲望环节停止循环

停留在欲望环节,不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有时候是可以做到的。或者说,如果欲望不是很强烈,接纳未被满足的欲望,是可以做到的。

古代有句俗语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偷不着就是欲望未被满足的状态,但是人可以忍受它甚至觉得这种感觉不坏。

欲望的未被满足,也是一种避免欲望满足后失望的策略,因为一直没有得到过,所以希望就一直没有破灭。“欲望”之所以比“焦虑”更容易忍受,就是因为有希望在。

强的欲望,接纳其未满足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这个欲望违反伦理,或者对别人有害处,我们也会要求来访者约束自己的欲望。如果一个人总是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心理成长将难以实现。

因此,简单的方法就是:表达自己的欲望,并决定不去满足这个欲望。接纳欲望不满足的感觉。

接纳欲望但不行动,和压抑欲望不接纳,区别在于是不是承认欲望的存在。不承认欲望的存在,就是压抑,压抑欲望对人是有害的。

在欲望环节停止,并不会自然地使得欲望消退。欲望的消退,要么是因为得到了满足,要么是因为彻底放弃了满足。如果我们停止在欲望阶段,那么这个欲望既得不到满足,也不会被彻底放弃,所以它会继续存在。

但在欲望环节的暂停,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追溯欲望的源头,从而回到焦虑环节。然后我们可能会找到更恰当的用来缓解焦虑的其他欲望,或者让焦虑得到消退。或者,我们可以把社会不能接受的欲望,转向到社会能够接受的欲望上去。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在欲望环节暂停,而是帮助来访者满足欲望。在欲望满足的时刻,会有一小段时间暂时没有欲望,这是一个给我们机会去看到更深层的焦虑的时刻,而看到更深层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回到更原初的循环圈。

第三节 策略环节的咨询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