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四章 由焦虑转化而来的强迫症(1 / 2)

觉察焦虑的存在,尽量让来访者能觉察到两层:觉察到想“放弃消除症状”不成功带来的焦虑,以及“想消除症状而不得”所带来的焦虑,并能够分辨这两者。能知道自己内心中的矛盾状态。

由于人类可以“创造”出各种心理障碍,罗列它们的名字是不可能的,详细地说明它们的成因更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中仅以一种情况为例,展示一下回归疗法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心理问题的。

强迫症是一种因焦虑而产生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强迫性的思维或行为。也就是有一些念头和行为不可控制地出现,强迫症患者努力消除这些症状,但是越努力这些症状越严重。

按照回归疗法理论,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呢?

当焦虑很大,而对世间的成功也没有了什么希望的时候,守界的欲望是:减少焦虑症状。

有些人在营界时,习惯于尽可能全面地控制自己的方式生活,采用一种“尽可能不犯错误”的方式来对待问题;并且选择了对情绪“克制”的策略,试图靠压抑来减少焦虑感。当他们在世间成功方面失去信心之后,进入守界。他们还是会沿用原来的方式,来消除焦虑。

他们感到焦虑太强烈,随时可能失控而爆发。于是他们会努力试图想出一些办法来获得“控制感”。这时,他们会自我暗示,只要做了某些事情,就可以避免危险。而后去做这些事情,就成了一种获得控制感,减少对失控的焦虑的方法。这些事情本身可以是无意义的行为,比如不要踩到砖块之间的缝隙,出门要先迈左脚等。有些人会让自己尽量去想一些无意义的念头来避免更令人焦虑的想法。这些就形成了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但是,这些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会对社会适应造成一些困难,而且也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不正常的”。这种结果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也就是说这种试图减少焦虑情绪的努力,在缓解了一些焦虑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的一些焦虑。

那么就会在下一圈产生一个欲望:放弃这些症状,不要去想那些无意义的念头,不要做那些无意义的行动。但是,因为这些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在前一圈是有其存在必要的,所以并不能被消除。因此,试图放弃这些“症状”是做不到的。这个失败又会带来消极情绪。

于是下一圈,有些人会产生一个“放弃消除症状的努力”的欲望。但是,因为“减少焦虑症状”的欲望还在,所以想让自己放弃也是很难做到的,那么这个“放弃消除症状的努力”就可能再度失败,这个时候来访者内部就出现了矛盾冲突,从而带来了强迫症状。“放弃努力不甘心,努力无效又焦心,接着努力更担心,对己对人没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回归疗法可以怎么做呢?那就是一层层走回来。

第一节 回归到“试图消除症状”

觉察焦虑的存在,尽量让来访者能觉察到两层:觉察到想“放弃消除症状”不成功带来的焦虑,以及“想消除症状而不得”所带来的焦虑,并能够分辨这两者。能知道自己内心中的矛盾状态。

然后,帮助他们至少能接纳“放弃消除症状”的努力不成功带来的焦虑,既然“不甘心放弃努力”,那就带着对越治越坏的担心,继续去参与治疗(治疗也是一种努力),下决心“就算越治越坏我也只好认了”。不以治疗成功为目标,而只是把治疗当作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不放弃治疗,去做有益于缓解焦虑的一些事情,比如放松的方法练习,但是不去设定治疗目标。把观察自己的焦虑的表现作为任务,但不求改变。这一步,咨询师可以把行动说成是测试,做的动作对不对,有没有效果都不重要。或者把行动说成是其他目的,比如干点工作看你是不是有诚意。

病解决不了不要紧,因为还不到干预病症的时候。心里不能放弃治疗的欲望,正好就让这个欲望存在。焦虑减少与否不是目标,只是觉知这个焦虑,理解这是“消除症状的准备工作”。他的这个行动是在消除症状,但是并不是要焦虑减少才算成功。咨询师不用“对、错、好、坏”来评价来访者的行动,但可以给出测试结果。

这样做之后,因为行动没有目标,所以没有失败,也不会有新的失败感,反而矛盾冲突感减少,因放不下带来的焦虑减少了。发现总体感觉上好像反而好了一点。这时,也许他“病治不好”的信念反而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