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十四章 由焦虑转化而来的强迫症(2 / 2)

第二节 在试图消除症状的欲望下工作

少了“欲罢不能”的焦虑,也少了“越治越坏”的焦虑,因为初步经验表明,没有更坏,相反好像有所好转。

消除焦虑症症状的欲望再次浮现。想治好病的欲望重新产生,这导致感觉上刚刚出现的一点缓解消失了。这是因为“消除症状”这个任务很困难,导致对完成任务的焦虑。

这时,需要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让来访者觉察到症状的意义,知道症状是为了缓解焦虑,而且症状的存在也的确对我们有帮助,我们不用承认自己的失败,可以把失败归因于症状,从而保护自我使之不那么自卑。感谢症状所做的努力,不去试图消除它。当我们不试图完成消除症状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的焦虑会有减少。因为不试图消除症状,所以症状的存在不算失败,于是少了失败感(这是指守界产生的失败感)。

第三节 直接面对以前在营界的失败感带来的焦虑

这时来访者会觉察到更原发的焦虑,也就是营界失败后的焦虑。

来访者意识到在症状背后的,那些追求成功时曾经有过的焦虑,以及所有混到焦虑中的情绪:恐惧、无能、沮丧、急迫、忐忑、愤怒、混乱、不知所措等。

鼓励来访者去面对、接纳这些情绪,如果难以做到面对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强迫症状作为“我会用的减少焦虑方法”。这样,即使是症状也是一种成功和能力的表现。

练习无目标的行动,或者游戏性的活动。因为是游戏,所以无所谓成功或不成功。行动过程中的所有恐惧、无能、沮丧、愤怒、混乱和不知所措,都看作是正常的反应,不需要因为有这些情绪而进行内在的自我批评和贬低。

没有评价也没有目标的行动中,来访者可以享受自我成长和自我认可。如果焦虑减少,就享受喜悦,如果焦虑没有减少多少,就欣赏自己能和焦虑共处的能力。这时他会感觉到焦虑减少,症状也会自然减少。但是,消极情绪一减少,试图控制世界的欲望会出现,他会希望在外在世界获得“真的成功”,而想到其困难,为成功努力所带来的焦虑就会浮现。这也就是所谓的“畏难情绪”。心理咨询要把这种情绪正常化,接受它的存在: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种情绪,哪怕是非常成功的人。这种情绪有时甚至能被体验为一种激动或者兴奋。

第四节 改善营界的策略

成功欲望再次出现。来访者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寻找解决曾经控制失败的问题的新办法。不再关注消除失败带来的情绪——告诉自己那些情绪是副产品而已,任由它存在。保持上一轮中学会的从容的态度。

如果有所成功,则信心增加。如果失败,就保持上一轮学会的坚定。新的消极情绪出现,就接纳它。不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意味着自我值得欣赏。这样,对自己的评价和感受会更好,因此焦虑会有所减少。

这会带来一种新信念:我未必一定成功,但是可以面对成功也可以面对失败的这个我,值得尊重。

但一般来说,总会多一些成功的,这让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加。但成功是无为而得,又会增加一种“自我”的努力虽然重要,但成功也有一些其他的我自己不能控制的影响因素,有功也不傲慢,无功也不自怨自艾的信念。这就进入了营界的循环,并且比一般人多了对“不可控”的“无常”的接纳。

回归疗法中,对各种问题都有这样的一个回归路径,按照这样的路径,最终一个人至少可以回归到营界,并且在营界获得一定成功。进一步,如果在获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借助成功带来的暂时欲望减弱,去觉知更深层的欲望和焦虑,就可以意识到我们最终所追求的,是存在焦虑的缓解和存在感的获得。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回归到在界,从而让生活中的焦虑保持在最少的范围之内。

当然,如果更勇敢地面对“我”不存在的真相,如果能长时间面对存在焦虑,人甚至可能超越在界——但这就不是心理咨询所要完成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