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三部分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操作(3 / 3)

而有了意象对话中的子人格定位,我们就可以对某个子人格专说某种话。我们可以呼唤出来访者的自卑子人格,鼓励他,而当傲慢子人格出来想听这些赞扬的话的时候,叫着傲慢者的名字告诉他:“你不需要听这些,你需要的是学会谦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某种心理干预专门给某一个子人格,使其效果格外地显著。

六、子人格扑克分析

子人格扑克分析是左辉发明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展示人际交往,辅助人际交往的心理调节。

首先,设计一种“子人格档案袋”。为每一个子人格建一张档案袋,档案袋正面是这个子人格的名字(最好有一个画像),背面是这个子人格的各方面的信息,并为每一个子人格编一个号码。袋子中放一些卡片,上面写着子人格的姓名和编码。

在分析一段社交的情景时,把两个人的子人格档案拿出来。一个人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有什么内心活动,我们就看一看这是哪个子人格。然后,从相应子人格的袋子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桌子上,代表这个子人格出场了一次。

然后,看一看另一个人的回应,分析这个回应来源于哪个子人格,从相应的子人格袋子中取出一张卡片放在桌子上,对方子人格卡片对面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然后再看第一个人的回应,取出卡片放在对方子人格卡片对面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这样一直下去,我们就可以最后横向排列出两排子人格卡片,都是向一个方向排列成排,代表的是这次交往中子人格的出场情况。

如果一个人同时有几个子人格出场,可以把这几个子人格纵向排成一串,主要出场的子人格在上方,背后出主意的子人格在下面。

根据这些卡片的排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交往的时候,哪些子人格用得最多,什么情况下哪个子人格出场,哪些子人格和对方的哪些子人格关系好,哪些子人格和对方的哪些最容易发生冲突,自己的几个子人格在这个情境下如何配合或相互干扰……我们也就可以做相应的调节,通过自己的子人格的替代、自己的子人格之间以及和对方子人格之间的关系的调解等多种方式来改善交往过程了。

总之,人格意象分解中的各个方法,在实际治疗中可以共同使用、互相结合,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意象对话中的评估

意象对话中的评估是综合性的,可以借用现有的其他诊断方法,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方法。意象对话的评估思路总体上是采用心理动力学的思路。

意象对话的评估贯穿整个心理治疗过程,而不局限于初始阶段,而且意象对话的评估和治疗性干预往往是不加区分的,这样在标准化上虽然有所损失,但是对治疗却是非常有益的。

本章不介绍意象对话评估的整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和其他心理动力学疗法大同小异,只介绍意象对话评估中有特点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心理治疗中是结合到整个评估中去用的,而不是僵死的、分隔的方法。

心理问题和障碍种类的评估

我们对心理问题和障碍的种类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寻找各类心理问题的特征意象。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对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分类基本沿袭现有的分类,区别只是在实际心理治疗中,我们不会花很多时间辨析很细致的分类,而会把精力放在更有治疗意义的心理动力学分析上。

我习惯的一个做法是,对未达到心理障碍的来访者,参考心理障碍的分类来分析。例如,某人性格比较谨小慎微,有完美主义倾向,程度轻微而达不到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我们会把这个人称为“有强迫性人格倾向”的来访者。不过,我们不会给来访者“贴标签”,即使是按照公认的诊断标准是有心理障碍的人,我们一般也都不给他们一个诊断性的标签。

意象对话中会评估各种心理障碍以及“心理障碍的倾向”,方法除一般的根据症状以及来访者的行为模式来诊断外,也会根据一些意象对话过程中意象的特征做评估。根据我们的研究,各种心理障碍的来访者所出现的意象中,固然有一些共同的成分,但是也有一些很典型的特有的意象。某些意象在某种心理障碍患者和有这个障碍倾向的来访者身上非常常见,而在其他心理障碍患者身上或有其他倾向的来访者身上则并不常见甚至没有,则这样的意象被我们当做这种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的特征意象。

例如,药物依赖、酗酒、吸烟或有其他成瘾性行为的人,特征意象就是“用水泡烂的、腐烂肮脏的动物、动物尸体或食物”。出现这样的意象的人,大多数都是有某种成瘾性的行为。当然也有例外,有性不洁感的人、某些和性问题有关的强迫症或强迫性倾向的人也会出现肮脏的动物的意象,但是并不一定会有成瘾行为。但是,这些强迫症的强迫性清洁等行为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对“清洁”的成瘾。再有就是稍加分辨,这些人的意象和其他成瘾者的特征意象还是有差别的。其他成瘾者会有子人格把这些腐烂肮脏的东西当做食物,而强迫性的人的主导倾向则是努力清除这些腐烂肮脏的东西。

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各种神经症、各种人格障碍和各种其他心理障碍都有其特征意象,这使得意象对话在发现和诊断评估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

重性精神疾病的判断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意象对话不做对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有几个特征性的意象。一是恶兆性的意象,它可以表现为一团让来访者非常害怕的、感到是恶兆的乌云;或者是一群恶兆的鸟,大多是黑色的鸟,比如乌鸦,盘旋在来访者的头顶。二是严重隔离和分裂的意象,比如外星人就象征着自己的一部分人格已经和自我的主体结构完全分离了。三是分散的意象,比如发现一个人实际上是由一群虫子组成的,这些虫子分散四方而人形也消失了。四是石化的意象,也就是说看到一个活人由于某种原因(比如中了魔法)变成了石头。五是恶魔或恶巫师的意象,并且在意象中他们正在计划某种阴谋。六是其他原型意象,各种最深的原型都有可能出现,并且来访者越来越失去现实感,没有自觉和自我控制地深深卷入这个潜意识世界。

这几个特征意象并不仅仅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中,因此,不能用做僵死的诊断标准,但是却可以用做参照。例如,外星人意象除了会出现在精神分裂初期外,也可以出现在边缘性人格、分裂性人格的来访者身上。分散的虫子意象可以出现在死亡本能现身的时候。石化的意象可能会出现在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身上……不过,这些意象如果不止一项出现,则有重性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

特征意象只是来访者心理障碍的一个或然性的标志物,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指标物。

对人格的评估

意象对话中对人格的评估方法主要是用人格意象分析的方法作人格的分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人格意象分解,利用人格意象分解的资料,我们还可以作多种分析,从而了解来访者的全方位的情况。

一、子人格关系图

首先,我们可以在上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问来访者各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子人格关系图。

子人格关系图是一个矩阵,横向和纵向都列上各个子人格的名字,然后在表中每一个交点方格中填上代表相应的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的符号。+代表喜欢、-代表不喜欢,/代表不认识,=代表认识但是不关心。左边纵向的子人格代表主格,横向代表宾格,也就是说,第一行第二列的方格中的那个符号,代表的是第一行的那个子人格对第二列的那个子人格的态度。第二行第一列的方格中的那个符号,代表的是第二行的那个子人格对第一列的那个子人格的态度。

以上面第十二章中那个女孩的资料为例,她有18个子人格,所以子人格关系图是一个18×18的矩阵。整个矩阵太大,下面我将把这个矩阵左上方的4×4的部分展示如下:

二、人格内部和谐度

我们可以用上述子人格关系图来计算来访者各个子人格的总体关系是否和谐。我们把计算出的结果称为内部和谐度。计算方法是:

内部和谐度=表中“+”号总数总子人格数×(总子人格数-1)

理论上,假如所有的子人格都相互喜欢,则内部和谐度将等于1(或100%),假如没有任何一个子人格喜欢另一个子人格,则内部和谐度将等于0(或0%)。当然,因为任何人多少都会有些心理矛盾,所以现实中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的内部和谐度等于1。而我也没有发现任何人的内部和谐度为0,因为一个完全地不自爱的人将不能继续生存。

一个人的内部和谐度越高,则表明这个人子人格之间的关系越好。这个人一般来说自我接纳程度会比较高(孙新兰博士发现内部和谐度和自我接纳问卷的结果有显著的正相关),他会心理更健康,性格更快乐开朗,对别人也往往比较有爱心。

内部和谐度低,则表明子人格之间疏远或者敌对,来访者自我接纳不够。来访者往往有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也会有问题。

三、人格内部敌意度

内部敌意度=表中“-”号总数总子人格数×(总子人格数-1)

此分数越高,表明子人格之间关系越差,表明来访者内部的心理冲突越多。分数高的来访者性格矛盾冲突,敌意强,人际关系容易发生冲突。

四、人格隔离度

人格隔离度指一个人使用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程度。隔离度高的人不自知,性格往往比较理性化或冷漠。他们的子人格之间相互不认识的比例高。

人格隔离度=表中“/”号总数总子人格数×(总子人格数-1)

人格隔离度的分布也是从0到1(100%)。分数越高,表明这个来访者越隔离。

五、人格冷漠度

人格冷漠度高的人情感卷入很少,性格冷漠。他们的子人格之间虽然相互认识但是漠不关心的多,整个人表现得没有生命力。

人格冷漠度=表中“=”号总数总子人格数×(总子人格数-1)

人格冷漠度的分布也是从0到1(100%)。分数越高,表明这个来访者越冷漠。

六、心理年龄

用人格意象分解来计算心理年龄的方法很简单:子人格中的“人”的平均年龄就是心理年龄。

有些子人格没有年龄可计算。如鬼神、佛、菩萨等形象是永恒的,没有年龄可言。有些子人格虽然有年龄,但是过于巨大也不能算入平均值中。比如,大树爷爷的年龄是几千岁,不能加到平均值中。动物的年龄一般也不加入平均值中,但是个别的时候也可以加入。动物年龄加入计算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校正,必须先算出这个动物的一岁相对于人的多少岁(例如,猫的寿命一般是15年,人的寿命则是90年,所以猫的一年大致相当于人的6年),然后用校正后的年龄进行平均值计算。

七、心理性别度

心理性别度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更多的是一个男性还是女性。心理性别和现实性别不一定一致。比如一个性别认同障碍者的生物性别可能是男性,但是,在他心目中自己却是女性。心理性别度的计算方法是:

男性度=(子人格中男性总数/女性总数)×100%

数字越大表明男性度越高。

女性度=(子人格中女性总数/男性总数)×100%

数字越大表明女性度越高。

男性的男性度越高,女性的女性度越高,则性别认同和自我生物性别越一致,对自我的性别越接受,本性别的气质越明显。但是,男性度太高的男性会有些过分粗犷不够细腻,女性度太高的女性则会过分小女人气和易感伤,他们和异性交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男性的男性度或女性的女性度很低,则容易出现性别认同问题、双性恋或异性恋等问题。

八、心理复杂度

子人格的总数是心理复杂度的指标。

子人格人数少,则往往内心比较简单、单纯。子人格多,则内心比较复杂。

应用人格意象分解的资料,我们还可以进行很多计算,从而为了解人格提供信息。

当然,不用人格意象分解,我们也可以对人格做一些分析。其中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让来访者在计算机上,用各种颜色画一幅“抽象色彩图”,也就是说这幅图画上不能画任何能识别的图像,比如人脸、动物和建筑等,只能用色彩涂抹一些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要求来访者,要让画的这幅图能符合他们对自己的感觉。通过对来访者的图画的颜色和形状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对来访者人格有许多了解,特别是对他的心境或情绪基调能有很多了解。当然,在人格意象分解后我们也可以作一个颜色分析,方法有所不同,那就是把各个子人格衣服或动物子人格皮肤毛羽的颜色进行总结并分析,可以获得更多更细致的资料。

心理健康程度的评估

意象对话治疗理论并不认为心理健康程度是单维度的,而是认为有多个维度。有些心理问题表现上并不严重,但是治疗却可能比较困难;有些心理问题表现上很严重,但是治疗却未必难。因此,在心理健康程度评估上,我们主要是对具体的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心理要素进行评估。

能见到的心理能量大小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人的心理能量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现状上看,因为压抑和沉溺的情况不同,则有些人很有能量,有些人非常衰弱而缺乏能量。

心理能量大的人,进行意象对话心理治疗见效一般比较快。即使他的能量都是负性的,比如是愤怒和攻击性的能量,也没有关系,我们只要找到合适的转化方法,则这些负性的能量很快就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但如果来访者心理能量很少很衰弱,则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会比较慢而且困难,因为来访者没有能量去完成心理领域的一些任务。

心理能量大小的评估,可以根据来访者意象的形体大小来作为参考。一般来说,形体大象征着心理能量比较大。如大象的心理能量远大于老鼠。但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那就是由于补偿机制的存在,有些小形体的意象会把自己“变”成超大形体。如老鼠会用魔法把自己变成巨人。这个情况必须靠心理治疗师判断并修正。

压抑程度的评估,在意象中可以用颜色、质地和破损程度等来进行推断。有些意象可以用颜色来评估,比如火的意象,如果火的颜色是大红色,则一般表明压抑很少。压抑越多,火的颜色越深。紫色和蓝色增加是更压抑的象征,而黑色表示最压抑。有的意象可以用破损程度进行推断,比如房子越破损,就表明压抑越多。

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有时可以用子人格来辅助判断:有些子人格是在创伤的时刻产生的,或者某些子人格的年龄会因创伤而停止,因此,和创伤有关的子人格的年龄,有时可以作为判断这个心理问题或障碍产生持续时间的标志物。

消极意象的特点和量也都可以用于评估,如果来访者用冰象征他的“心寒”,那么冰的厚度就象征着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来访者用雨象征着泪水,则雨的大小就是悲哀程度的标志。如果灰烬的意象代表着来访者的失望,则灰烬中有没有残余的炭火就能作为他问题严重与否的判别。这些评估中,心理治疗师对意象的了解和分析能力是很重要的。

咨访关系的评估

咨访关系指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咨访关系是心理治疗是否有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此关系的评估是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会心关系在意象中的体现

我们认为罗杰斯所说的共情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体验或洞察,第二个阶段是理解,第三个阶段是传达。而这里的体验和洞察并不是通过任何推理、判断和猜测来得知当事人的感受,而是用另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从当事人的内心洞察”。本书中把这个阶段称为“会心”。

真正的会心不是理解来访者,也不是设身处地地想象来访者,而是直接体验到来访者的体验。来访者的情绪也在心理治疗师的心中翻腾,来访者的痛苦让心理治疗师也痛着,来访者的欲望也让心理治疗师的心激动着。会心是心理治疗师理解来访者的基础,因此其重要性非常大,有能力会心也是优秀心理治疗师的最重要的特点。

在意象对话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会心是不是存在的指标?如果心理治疗师有会心,则在意象对话中,他可以准确地知道来访者没有说出来的那些意象的细节和特征。

例如,我们让来访者想象去看一个房子,来访者描述说:“这个房子里有张桌子。”在来访者没有进一步描述这桌子的细节的时候,有会心的心理治疗师应当能在自己的眼前看到这桌子,并且心理治疗师看到的桌子的颜色、质料、大小、样子、新旧等,都应该和来访者所看到的一样。当来访者说:“意象中出现了一个人。”心理治疗师应当能看到这个人是男是女、什么相貌、穿什么衣服,而且应当和来访者看到的一样。

充分会心是比较难以达到的状态,即使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也并不能经常达到,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是时常能够有一些“会心的时刻”。心理治疗师在这个时刻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后,来访者会非常惊奇地发现居然和自己看到但是还没有说的那些细节完全一样。

发现心理治疗师能如此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意象,来访者会有一种非常好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终于有人了解我的心”的感受,是一种深深的满足。来访者还会很惊奇,并且可能会增加对心理治疗师的信任感。

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的人,有时会觉得这个经验也许会让人恐惧,因为另一个人可以这样清楚地看到自己。但是,实际经历过的来访者的感受却并不是恐惧而是满足。我估计其原因是,如果心理治疗师没有达到很好的心理品质,不能真心接纳来访者,他不可能有很好的会心。而如果心理治疗师有了很好的会心,至少在这个时刻他对来访者一定是很接纳的,对一个很接纳我们的人,来访者是不恐惧的,一个接纳我们的人越了解我们,我们会越感到满足。

在心理治疗师会心地看到来访者的意象时,他还没有进行任何分析,因此和来访者一样他也并不能在理性上知道这个意象的意义,但是他能够和来访者一样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意象带来的感受。下一步或者他可以分析这个意象,或者可以不分析,只要他知道这个意象“是来访者的”,在必要的时候他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告诉来访者,共情过程就可以完成了。

当然,充分的会心以及在其基础上达到的共情是很少见的,不过,不充分的会心和共情也是很有益处的。所谓不充分的会心,在意象上的表现就是:心理治疗师大致能看到来访者所说的意象,也能看到其细节。心理治疗师所看到的细节和来访者看到的基本一致或相似。例如,心理治疗师能看到,来访者的桌子是深颜色的,比较旧,但是看不大清楚是什么颜色,似乎是深棕色又有些像深绿色,质料不是木头,但是也不是铁,而且似乎不十分平整。而来访者告诉心理治疗师,这个桌子是深绿色的,质料是编织的很紧的藤条,所以是有些不平整。这就是不充分的会心,但是一般能有这个程度的会心,对心理治疗师来说已经算很理想了。

二、爱与关怀在意象中的体现

爱和关怀体现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有生命的意象的一种态度,首要的是一种真正接纳的态度,还有就是采用任何有益于这个意象的方式来对待意象。

意象中体现出缺乏,爱和关怀体现为给他或者帮助他找到需要的东西。如果意象是干渴的,就给他水或者含水的东西。如果意象寒冷,就想办法给他温暖和热力。

和意象交流,询问他的情况和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这不仅仅是一种了解来访者的手段,也同样是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有爱和关怀的表现。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意象对话,看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自发表现,来分析自己是不是有爱和关怀。

判断心理治疗师是不是有爱和关怀的意象指标不如会心的指标那么明确,因此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心理治疗师希望自己是“有爱心的”,所以,在作这个判断时,准确度往往不高,心理治疗师偏向于高估自己的爱心。因此这个评估的可靠性相对比较弱。

判断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有没有真正的爱和关心,重要性也不大,因为在存在心理障碍的人身上,爱别人的能力是极其微弱的。虽然他表现出似乎很爱谁,但是实际上这往往都是精神分析所说的移情,是一种虚假的爱。

来访者的真正的爱要在心理健康已经恢复了的情况下才能出现,最初往往表现为对自己的真实的怜悯和同情。一旦出现了这个迹象,就说明来访者的心理已经进入健康状态了。

三、真诚在意象中的体现

在意象侧面进行欺骗是比较困难的,只要你说出了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就会把你潜意识中的内容反映出来。如果对方懂得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方法,那他就可以知道你的真实心态和情感。如果对方不懂得这个方法,他理智层面不知道你的真实心态和情感等,但是,他的原始精神机构层面却知道你的真实心态和情感。

因此,只要心理治疗师肯对来访者说出自己看到的意象,就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真诚。

在意象对话过程中,来访者描述自己的意象时,心理治疗师也在自己心中跟着去想象,想象来访者说出的情景。在心理治疗师提出干预建议的时候,他也必然需要先想象出一个意象,然后再把这个意象说出来进行干预。例如,来访者见到一个可怕怪物想逃跑,心理治疗师说:“你不如站着不要动。”这个时候,心理治疗师自己心中同时会浮现出一个人站住不动的意象。还有,在意象对话中,有时心理治疗师会自发浮现出一些意象。例如,在来访者想从怪物身边逃开的时候,心理治疗师眼前也许会浮现出一只胆小的小老鼠的意象,并觉得这个来访者真是一只胆小的老鼠。

把这些能说出来,就是真诚的一种表现。如果心理治疗师再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或者分析了自己的意象的象征意义,这更是一种真诚的表现。

不真诚的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的表现,是尽可能不说或者少说自己所看到的意象,尽可能不表达或者少表达自己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指标测定来访者也测定心理治疗师的真诚程度,那就是他说自己的意象的意愿和次数。如果这个次数非常少,就表明他不够真诚。

意象对话操作中的方法要求,使得心理治疗师几乎不可能完全不说出任何自己所见到的意象。因为意象对话中除非只做很少的干预,例如只要求来访者面对而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否则心理治疗师必定会说出某些意象。当心理治疗师运用替代技术进行干预时,用什么积极意象替代呢?这需要心理治疗师做一些描述。当心理治疗师运用支持技术进行干预时,如何在意象中支持呢?这也需要心理治疗师说出自己的意象。因此,使用意象对话的干预技术本身,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真诚。而这也就把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呈现于来访者面前了。如果来访者刚好是一个也会进行意象分析的人,则心理治疗师在来访者面前也不可能掩饰自己的内心,即使来访者不懂意象分析,他凭感觉也能对心理治疗师有较多的了解。

这是意象对话固有的优点,就是它增进了心理治疗师的自我暴露。也会使一些心理治疗师感到恐惧或不安,因为它使得心理治疗师不再能很容易地躲避于专家的职业面具后,躲避在专业技术的帷幕后,不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心理治疗师如果有什么不足,意象对话治疗中来访者都可以看到。因此,意象对话治疗中格外强调心理治疗师的一个态度,那就是不能把自己打扮为正确的权威、不犯错误的专家,而应当采取一种更加坦诚的态度,允许来访者发现自己的真相。

四、尊重在意象中的体现

尊重在意象中的体现,主要在于对“人我界限”的尊重和保护。我们理解的尊重是,每个人都有他自我的界限,界限内是他自己的领域,界限外不是他自己的领域。对自我界限内的事情,是每个人自己决定并为之负责的。我们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能进行强制,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在意象对话中,房间的墙、院墙或围栏及其他所有权标志物,以及其他的边界意象都往往和自我界限有关。比如,有来访者意象中出现了一个地球,而地球的大气层就是边界的象征。意象对话中的尊重体现为:想象中当心理治疗师要进入来访者的房子、院子和围栏时,需要用某种方式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心理治疗师不能自作主张地在想象中从这些领域中拿走东西,或者做大的变动而不经过来访者的同意。

我们可以通过对来访者意象中的边界的分析,了解来访者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情况。如果来访者意象中边界不清晰、边界太弱,例如有来访者说自己的房子没有墙,别人可以随便进出,这就是自我界限太弱的象征。这样的人容易被别人不尊重,心理治疗师一不小心,也容易侵犯他的边界。如果来访者意象中的边界太坚实,则象征着来访者有过分僵死和过分严格的自我界限,这样的人容易对不尊重过敏,甚至把亲密性的接近和侵犯混同。这样的情况下,心理治疗师可以建议来访者调整自己的边界。

还有一个要点,是心理治疗师自己也应当有比较合理的自我界限。心理治疗师的边界也应当既不是过分开放,不是允许来访者随便进出,也不是过分封闭,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心理治疗师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向来访者示范自己的边界构成,示范自己在什么时候会保护自己的边界,在什么时候会开放自己的边界,从而赢得来访者的尊重。

五、信任在意象中的体现

来访者是否信任心理治疗师,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缺乏信任,真正的治疗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而心理治疗也难于进行。如果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过分信任,而没有任何自我保护,则也是不健康的,这表明来访者失去了自我,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有过分的依赖,有移情或投射。

信任的意象主要表现为:

在想象中允许心理治疗师进入自己的领域。如在意象中,可以比较容易地想象出让心理治疗师进入自己的房子等。这主要象征着相信心理治疗师对自己并无敌意,相信心理治疗师并不会伤害自己,有这个信任,来访者才敢于让心理治疗师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

把自己的重要的东西交给心理治疗师保管。一个测试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师让来访者做这样的想象:想象在他自己的房子中,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有一个柜子。打开柜子,会发现里面有一个盒子。你知道盒子里放的是家里的传家宝。现在,想象自己把这个盒子交给了心理治疗师,请心理治疗师暂时代为保管。如果来访者做这个想象没有困难,就意味着他对心理治疗师较为信任;而如果有困难或者有担心,就表明来访者并不很信任心理治疗师。或者,我们可以让来访者想象,把自己的小孩子,一个很小的婴儿,交给心理治疗师代管。来访者如果能做到,也是信任心理治疗师的表现。来访者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心理治疗师,象征着相信心理治疗师不会利用自己,以及相信他会用小心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

让心理治疗师看到自己的弱点。我们只有信任一个人,才敢于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而在我们要防御的人面前必定不敢这样做。因此,来访者在意象中出现消极意象,也都是对心理治疗师信任的体现。同样,在心理治疗师面前放松,不论通过意象体现出放松,还是在行为上表现出来,都是信任的表现。

测试信任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所有的测验都表明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异常信任,这并不值得赞同。如果来访者过分信任心理治疗师,很可能有问题存在,心理治疗师必须分析:是不是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过分依赖或者有强烈的正向移情?是不是来访者过分缺乏自我界限和自我保护?

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心理治疗关系建立的初期更是必要的,这体现了人的一种自我保护。

六、移情与投射在意象中的体现

移情(transference)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或配偶)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分析家身上。(阿瑟·S.雷伯著,李伯黍等译:《心理学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12月版,892页。)移情实际上是来访者把自己心中的意象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产生的结果。来访者的心中本来有一个对父母或其他人的意象,这个意象可能主要是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或者是积极消极矛盾的,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把这个意象投射到了心理治疗师身上,这就是移情。移情在意象对话理论中属于一种沾染。

在意象对话中,如果来访者看到的心理治疗师产生的意象,并不符合心理治疗师自己产生的意象,那就是有移情存在。反之,如果心理治疗师看到的来访者的意象不同于来访者自己产生的意象,这就是反移情。我们前面说过,准确的会心是非常少见的,实际上多数时候即使是心理治疗师也不能准确地会心,心理治疗师也是通过自己过去的意象来看其他人,因此移情的存在是必然的。来访者的辨别能力一般比较差,因此移情会更多。还有就是来访者看到由心理治疗师和自己的父母形象凝缩而成的意象,也是移情存在的标志。

除了经典精神分析的移情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来访者把某种原型或原始意象投射到了心理治疗师身上,从而把心理治疗师看做某个原始意象,如神、救世主、智慧老人、巫师、恶魔、吸血鬼等等。这种情况下,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会产生更为强烈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的意象是见到心理治疗师的形象和某个原始意象结合。把神的意象投射到心理治疗师身上,则可能在意象中看到心理治疗师头上有光圈,或者身上有某个神灵的标志。如果是把恶魔的意象投射到心理治疗师身上,则会在意象中看到心理治疗师身上有恶魔的某些标志。

七、双人意象:测查咨访关系的方法

为测查咨访关系,我们可以使用另一种形式的意象对话。和一般的意象对话不同,不论用什么起始意象,在一开始进行意象对话时就可以增加一个指导语:“请想象在你看这一切的过程中,我(心理治疗师)也和你在一起。”

在进行意象对话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可以提示说:“我现在在你身边,但是我的形象和生活中实际的我的形象会有一些不同,你现在想象自己转头在看我,你眼中看到了什么,你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在这样的指导下,来访者会说出一个想象中的心理治疗师的样子,这个他看到的样子就象征着他心中的心理治疗师。例如,常常有来访者在这样的指导语下,会看到我是“一个老头,白发和白胡子,穿一身白色的袍子”,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我。这个意象显然和“智慧老人”原型有关,因此象征着智慧。当然,来访者意象中,我是“眼里发出蓝色、绿色光的魔鬼”的时候也是有的。

这种方式做意象对话,在整个意象对话过程中总是有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两个人的意象,也就是说在意象中心理治疗师一直和来访者在一起,并且会参与他的意象经历。心理治疗师也会把这个过程中自己所见到的意象、自己的应对等告诉来访者。这种方式我们称为双人意象,除了能测查来访者心目中的心理治疗师外,心理治疗师也可以看一看自己看到的来访者是什么形象,从而知道自己心目中的来访者是什么样子。这个过程还有一些其他的非评估性的功能,比如增加来访者的安全感等等,这里不详细论述。

心理转化过程的意象标志

心理状态向更差的方向转化时,意象中的反映是:意象更脏、更弱、更丑,或者更可怕;还有环境更为枯竭、荒凉等;还有就是意象中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比如动物变成石头,活人被杀死等。

另外还有就是自由的变成了不自由的,比如被掠为奴隶、被囚禁等。

但是,向更差转化的象征也可能表面上会很美,或者更为平静安宁。例如,一位学员有一个意象:梦中他坐上了去长安城的火车。在火车上他感到非常安宁,他对自己说:“终于逃开那些追杀者了,以后就安全了。”后来的一个镜头是他在一个黑屋子里睡觉。

这实际上是心理状态变差,但是主观的感觉却并不坏。

我们前面分析过,当来访者的压抑越来越多,过了某一个点之后,更多的压抑不会使来访者更痛苦,而会使来访者更麻木。上面的例子就象征着这样的情况。“长安城”象征着永远都安宁并安全了,而睡在黑屋子里是死亡象征——如果选择做一个麻木的行尸走肉一样的人,当然他就会感到安宁和安全。感觉虽然好,但是心理状态实际是很不好的。

在一个麻木者刚刚有所好转的时候,他所看到的种种意象将会比原来的意象更消极、肮脏、弱小、丑陋或可怕。如果心理问题比较多,则这个过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期间将出现很多的消极意象。这也是非常正常的,这表明一些过去被深深压抑的问题开始表面化了,这也正是一种好的转变。来访者在这个时期常常会产生信任危机,是不是能很好地度过这个时期,是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过了这个阶段后,意象将会变美好,总的规律是:意象中脏变干净、弱变强、丑变美,可怕的不再可怕,荒凉中有了水草,死亡者复活,石头复苏。

还有一个特征性的表示好转的意象是新生,包括意象中出现了新生儿、小鸡等小动物及鸡蛋破壳、树木发芽等等。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是来访者的精神生命中有了新生和复苏。

表示好转的意象还有奴隶成为家人,乞丐成为贵族,被囚禁者得到自由等。这些表明原来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得到了解决。还有一个常见的意象是出境,也就是离开原来的地方,到外地或者外国去,如果能出境成功,也是好转的象征。

还有一个好转的象征是“吐出肮脏的东西”,比如吐出垃圾、排泄物等污秽,这象征着过去的消极影响被清除,心理将更加健康。

去了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有很美丽的人来拜访,或者接你去很好的地方等等意象,也是心理状态好转时会出现的一些象征。

当心理状态达到某些很好的境界的时候,还会有一些非常有特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和我们达到的境界高低有非常明确的关系,可以作为测量心理境界的很好的指标。

意象对话中我们用这些意象作为心理治疗师培训中的级别划分标准,在后面的心理治疗师培训部分我们还会做一点介绍。

不过,意象的象征意义不是固定的,所以上面所总结的这些评估标准,在实际使用时还需要靠心理治疗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判定,而不能当做“标准化”的测量标准看待。而且,如果来访者阅读过本书,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我们所总结的这些基本知识,而他又有表演性人格或者有某种自夸的动机,则他的这个动机会使得他的潜意识“伪造”所有这些象征着积极的转变的意象。因此,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有一个道德义务,就是应尽量不把用于心理评估的这些特征性意象的意义外传,尽量不要告诉来访者,不要写文章介绍。我们可以用典型的意象事先打好分,作为来访者状态的标志,密封而不公开。当来访者出现这个意象后,再把密封的分数公开给他看。在本书中,我们没有把所有特征性意象都介绍出来,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意象对话常见问题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答案,只有一些参考性的意见。本章将把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些解答。

建立关系的要点

咨访关系是心理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有良好的咨访关系呢?从根本上来说,心理治疗师的人格、心理状态和能力是关键。如果心理治疗师有健康的心理、有人格魅力、有真正的爱心和共情能力,而心理治疗技术的掌握也很好,当然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不过,一些具体的小方法也可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共情关系能够建立,关键在心理治疗师能否对来访者有比较好的共情。共情能力在不同心理治疗师身上是不同的,意象对话也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增加心理治疗师的共情能力,有意志的努力并不能对增加共情有很多作用。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具体的某一次治疗中,心理治疗师如果希望自己的共情能力能稍许高一点或者发挥得好一点,也是可以做到的。

发挥共情能力的关键之一,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来访者身上。注意力越多地集中于来访者身上,则共情就会越多。意象对话中,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来访者身上的方法,是集中注意力看着来访者的姿势和表情的同时,仔细地倾听并想象来访者所说的意象,在自己的心里把这些图像画出来。看和想象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增加共情。

对心理治疗师自我的关注很容易分散注意,从而使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会心和共情的能力下降。心理治疗师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如果有自我评价的动机,影响更是巨大。如果你心里担心:“我这次治疗会不会成功?”或者想:“我要做一个好的治疗给别人看”,则共情很可能会失败。

意象对话不鼓励心理治疗师有意表现爱心和关怀。意象对话理论认为,爱不是心理治疗师可以有意识控制的态度,如果心理治疗师心中没有爱,他即使非常希望自己表现出爱,他所表现的行为即使和爱的举动完全一样,这种“爱”也是一种虚伪的假爱,而且不会有任何治疗效果。而如果心理治疗师尽力去理解来访者,当心理治疗师真正能体会到来访者的内心后,爱必定会自发产生。

意象对话鼓励心理治疗师尽可能地真诚。如果心理治疗师发现自己的真诚有可能会伤害来访者,则必须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对来访者的不接纳和攻击性,并处理自己的情结。如果心理治疗师没有不接纳,则真诚不会伤害来访者,即使你真诚表现出的是对来访者的愤怒也不会对来访者有真正的伤害。

如果有些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缺少必要的、基本的信任,意象对话可以采用一些技术增加他的信任感。例如,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意象对话,解决来访者的一个小问题,使他看到这个方法的良好效果。如果来访者的治疗动机不足,意象对话也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激发他们改变动机。例如,有意识地激发出来访者内心中对心理问题和障碍、对他们的心理现状最不满意的那个子人格。

语调和语速的运用

意象对话中,心理治疗师通常的语速比一般对话要稍稍慢一点点,语调要稍稍低沉一点,而且相对比较平缓一点,但是和日常对话的区别不像催眠中那么明显。

意象对话中,尽量少用会将来访者引导到逻辑思维的语言。如果有任何带有推理性的语言需要说,就尽量让每一句话简短明确,尽量不用复合句。因为逻辑思维用得多就容易进入日常的思维状态而脱离原始的形象性的意象认知。

根据治疗的需要,心理治疗师也可以在有些时候用快速的、响亮的声音来进行意象对话。

语调和语速的运用本身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心理治疗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调和语速来诱导来访者的想象速度、思维速度,并调节其情绪状态。

做意象对话的过程中,各种有焦虑情绪的来访者都有可能会出现语速偏快。另外,有些来访者还会有快速的想象,用快速转换意象来回避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发现。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心理状态都会缺少稳定性。而心理不稳定也同样是影响他日常生活的一个原因,它本身就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心理问题。心理稳定能力差,又回避了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不稳定则他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个心理问题,则这个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难于发现。因而心理不稳定的来访者即使不回避也很难解决其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师有意识地引导来访者放慢语速,并且限制他转变话题,就可以有效地改善来访者的这个问题。心理治疗师的语速不能一开始就很慢,而应该是用比较接近来访者、但是比来访者要稍微慢一点的速度说话。然后,逐渐把自己的语速调得更慢一点。因为在任何会话中,双方的语速会互相影响,所以这样做的效果是,来访者的语速也会随着心理治疗师的语速而逐渐变慢。当他的语速慢了一点后,他的思维和想象速度也会慢一些,同时稳定一些,他的焦虑会有所缓解,而且对自己心理的认知也会更多一些。

有恐惧情绪的来访者也可能会语速加快,但是他们语调的升高会更明显。心理治疗师在和他们做意象对话时,就不能先用和他们接近的语调,而是从一开始就应当用一种平稳的语调。语调不能高,否则好像心理治疗师也在恐惧;也不能太低沉,否则会有一种神秘感而使得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恐惧。合适的语调高度是相对低沉而在正常范围内的一种声音。心理治疗师的声音应当反映平静而自信的心情,让来访者有一种安全感。

抑郁者的语调比常人缓慢而虚弱。心理治疗师一开始应用和来访者差不多一样慢的语速和他交流,但是心理治疗师的语调却不能虚弱,应当稳定而坚定。随着意象对话的进行,心理治疗师的语速可以逐渐加快,引导来访者的速度逐渐加快,从而缓解其抑郁程度。

咬住和挺住

在你接近心理问题核心的时候,由于阻抗,来访者会绕开,会迷惑你,会用种种方法让你离开关键。

心理治疗师这时需要作一个判断,看来访者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是不是到了,来访者是不是有了必要的心理资源和准备。如果时机没有到,则可以等待;如果时机已经到了,要知道怎么咬住。

所谓咬住,就是心理治疗师要在心里非常明确地知道来访者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非常迅速而敏锐地分辨来访者哪些话语和行为是在回避、哪些是真实地接触问题。在来访者回避的时候,能简要而迅速地做处理,而不让这个处理花费太多的时间,不让双方的注意力离开心理问题核心。心理治疗师必须坚持把双方关注的方向一次次拉回到通向心理问题核心的方向。

根据我的经验,这是最能区别心理治疗师有没有功力的时刻。没有功力的心理治疗师一松口,来访者就逃走了。再想抓这个问题,就需要很长时间等待下一次机会了。

来访者潜意识中为了回避核心问题,有时会抛出一个真实存在的、确实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即使是能力还不错的心理治疗师,这个时候也容易咬不住原来发现的核心问题,而转向解决这个新的问题去了。而解决了这个新的问题,心理治疗师也许还会感到自己有了成功,却不知道自己实际上错失了一个好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在心理治疗师去处理新的问题时,来访者又抛出了一个更新的问题,如果心理治疗师随着他走下去,则很有可能一无所获。而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则可以视新问题如不见,或者草草略过,直咬心理问题的核心。

能不能咬住,除了在策略上懂得怎么做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是能不能挺住,也就是在来访者的情绪(如恐惧或者愤怒)很强烈的时候。心理治疗师能不能挺住,这也很关键。所谓挺住,是指心理治疗师不会有太大的反移情,也能比较好地分辨来访者和自己的情绪,从而能在感受着来访者强烈的消极情绪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基本稳定,并能够使心理治疗师自己的心理状态维持在可以进行心理治疗的范围内。能做到这一点,则心理治疗师可以继续进行有效的干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心理治疗师将会无意中做出回避性、攻击性或其他不适当的行为,并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心理治疗师自我调节

我们前面提到,一般情况下,意象对话中心理治疗师的语调应当比较平静和缓。心理治疗师的态度应当真诚,敏感性应当比较好。

意象对话会比较多地暴露心理治疗师的心理状态。因此,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健康、心理状态和当时的情绪应当比较好或恰当,表现出的语调和态度等才会比较适当——不一定总是很温和,有时心理治疗师也会表现得强硬或者激烈,完全看需要而定——但是一定要恰当也就是恰好是当时情境所需要的心理状态和态度。

如果心理治疗师在意象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了不恰当的情绪,他会不自觉地使用不恰当的干预方式。最简单的一个情况是:如果来访者想象出的意象很可怕,而心理治疗师也因而产生了超过心理治疗师能挺住的程度的恐惧情绪,则心理治疗师就有可能主动建议来访者先不看这个意象,去看一看其他的“好”意象,或者找某种理由停止这一次意象对话过程。

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情况,心理治疗师可以有一些自我调节。从长期要求来说,心理治疗师应深入探索自己的人格,我们要求一个好的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应花几年时间彻底地分析自己的人格发展和特点,并接受督导指导,减弱或消除自己的消极意象和情结,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在某次特定的心理治疗中,可以借助一些暂时的调节方法。张剑锋提出,可以在某次心理治疗前,通过想象某些特定的意象来调节心理治疗师的状态。例如,如果心理治疗师需要让自己更为稳定,则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座大山。如果心理治疗师需要让自己更为宁静,则可以想象自己是草原。如果心理治疗师需要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则可以想象自己是无云的蓝天。如果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前有自己的情绪干扰,需要暂时把自己的情绪清除,则可以想象把天空中的云吹散……这样的一些想象,可以使心理治疗师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个比较适宜的心态,以完成这一次心理治疗过程。而当这次心理治疗结束后,心理治疗师可以再回头去看自己,分析和体会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来访者自我练习的方法

熟悉了意象对话后,来访者可以进行自我练习。

自我练习可以是在重复心理治疗中,由心理治疗师引导着重复做过的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也可以把这样的练习作为心理治疗的作业。例如,让房子中灰尘很多的抑郁者回家后反复练习在意象中把房子打扫干净。这样的重复可以加强这个意象对话的效果。

自我练习时,如果出现的意象是在心理治疗中出现过的,来访者可以根据心理治疗师的指导,按照心理治疗师要求的方式去对待这些意象。有时来访者在自我练习时,意象中可能会出现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新意象。这时来访者的处理原则一般是不做处理,尽量不对这个新意象进行攻击或排斥。等下一次心理治疗时,可以告知心理治疗师,让心理治疗师指导如何对待这个意象。如果来访者对意象对话已经非常熟悉,也可以根据意象对话干预的基本原则,自行处理这些意象,但是事后要向心理治疗师报告这个过程和自己的处理方法。

自我练习时,熟悉意象对话的来访者也可以进行一些分析,特别是可以寻找和意象相应的生活经历或事件,分析自己消极意象的起源,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等,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一个人增加自知。

自我练习如果遇到很大的困难,遇到很难应对或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意象,则可以用唤醒的词语让自己离开这个过程。例如,对自己说:“这个意象对话过程暂停,让我先回到现实物质世界去,我数1到5,当数到5的时候我就回到现实物质世界,1,2,3,4,5……”这之后,应当请教心理治疗师如何处理。

重复使用起始意象

如果需要,同一个起始意象可以先后几次在治疗中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起始意象,来访者对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用途就会更加了解。如果来访者有强烈阻抗,则他也许会故意避开某些能反映出他心理问题的意象。但是,只要他在进行想象,就必定会显示出他的心理问题。即使他故意避开某些能反映其问题的象征,其他想象出来的意象也会由其他的角度反映其心理问题。因此,这样的阻抗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和应对的。

还有,重复使用一个起始意象的时候,一般来说意象对话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咨访关系已经基本建立,阻抗的处理也做了一些了,所以未必会有很大的阻抗。

如果阻抗不大,则在来访者知道这个意象的意义和作用的时候,并不会对他的意象对话过程有很大影响,想象过程会依旧自然地出现并展示相关的问题。一个起始意象就仿佛一个量表,我们可以重复测量,并得出在不同时期的测量值。

对意象对话的神秘化

部分来访者可能会把意象对话神秘化。

原因之一是意象对话可以很深入地发现来访者的问题,而且在来访者的角度上看,是不知道意象对话如何发现这些问题的。来访者会感到很神奇,所以会感到意象对话非常不一般。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来访者会发现意象对话的某些方法和传统中的某些精神修炼方法有相似的地方,因而会“附会”为某些神秘性的方法。意象对话是在人格深层对心理进行处理的一套技术,而人格深层采用的原始认知方式本来就是许多传统方法所使用的认知方式,两者有相似并不奇怪,相似的方法是因为它们面对的是人相似的人格部分和相似的心理活动。

另一个原因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神话人物形象等会出现在意象对话过程中,例如来访者也许会看到佛、神仙等,或者传说中的鬼怪。这并不奇怪,这只是原始精神机构的一个功能。而这些神话形象也不过是人本性中的原型的一个具体化的体现而已。荣格的心理治疗中也常常出现神话人物。但如果来访者从传统观点去看这些形象,就可能把意象对话也神秘化了。

与把意象对话神秘化相应,来访者也可能会神秘化意象对话的心理治疗师。在有积极或消极移情的能量的基础上,这个神秘化的冲动会很强烈。

意象对话治疗中,我们需要解除神秘化。我们需要告诉来访者,不论你看到的是什么形象,他们都只是心理内容的形象化,是情绪、情结、欲望的形象化,而不是实体,不是佛,也不是神仙和鬼怪。而意象对话能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也不过是因为意象对话更能深入人的潜意识而已,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有时来访者会试图证明特异功能的存在,而且试图去争论在意象对话中就出现了特异功能现象。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并不在这一点多做争辩,而是引导来访者去注意自己的动机。我们会询问来访者:“为什么你希望证明特异功能是存在的?它对你的心理意义是什么?”一般来说,试图证明特异功能存在的人,大多是内心很自卑,而且希望自己能有某种特异功能,从而补偿自己的弱小感,而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心理上的问题。

意象对话中的其他问题

一、治疗室的布置

意象对话治疗对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的心理治疗室环境都可以用来做意象对话。如果能有一个可以半躺的躺椅,做意象对话时会比较方便,因为来访者可以在放松的时候,把头枕到躺椅的靠背上,这会比较舒服。不过没有躺椅也可以。作者的心理咨询中心有一把可调节的椅子,这个椅子可以竖起来成为一般的椅子,也可以往下放成为半躺的躺椅,做意象对话很方便。

治疗室的光线最好可以调节,比如可以有一个不透光的厚窗帘。有些来访者会觉得光线比较暗更适合做意象对话,也有些来访者不喜欢太暗,感到太暗不舒服,心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情况调节光线。

治疗室中可以挂一两幅绘画或摄影,但是要考虑到这些绘画和摄影可能对来访者产生的影响。不应当挂过分诡异、奇怪、荒凉的图像,也不要挂过分性感或者情绪冲击力太大的图像,比较适当的图像是画面比较平静的草地、不很浓密的树林等不会有危险性的图像。个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绘画或者摄影作为引导来访者进行意象对话过程的引导意象,让他们从这些绘画中开始想象,想象走进这个草地,然后闭眼想象草地上会出现一些动物或人,然后开始进行意象对话。

其他的布置和一般的心理治疗室大致一样。

二、时间安排

应用意象对话的心理治疗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因此,一次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比较合适的时间不是一小时,而是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并不是每次都使用意象对话的,不使用意象对话或只使用一个非常简短的意象对话,则一次治疗花费的时间为一个小时比较合适。但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不是一种计划性非常强的治疗,往往治疗师也并不会事先知道这一次是不是需要做意象对话。因此,我们一般建议心理治疗师为每一次治疗留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样,如果实际使用了一个半小时,也不用担心会用时太长而影响后边的治疗;如果实际上一个小时治疗就结束了,我们也可以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整理一下记录,或者休息一下以保证精力充沛。

三、电话指导

一般来说,我们并不建议心理治疗师在非治疗时间中,利用电话指导来访者自己做意象对话。如果来访者觉得通过电话来询问,可以使自己时间上更方便,甚至也可以不用交治疗费用,这是对心理治疗的效果不利的因素。心理治疗师会因此而感到不快,他如果不表现这些不快就会带来潜意识中的反应,而来访者也会产生依赖感或者一种占小便宜的感受,这对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不过,我们并没有绝对规定不允许心理治疗师在电话中指导,因为在有些特别的情况下,做一些电话指导也许是有利的。如果心理治疗师感到有必要,他可以这样做,但是这只是一种偶尔为之的行为,不应当成为常规。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在电话中做意象对话。原因是做意象对话的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进入情绪很激烈的状态,而心理治疗师在电话中看不到,处理上就很难准确。心理治疗师也很难调节来访者的意识状态,万一来访者有冲动性的行为,心理治疗师也难于处理。而且来访者有可能自行中断这个过程,心理治疗师对此也无能为力。如果来访者处于一个非常不适当的状态或者处于催眠或其他意识状态而自行中断过程,更会带来很多的危险。因此,除极少数例外,我们不允许心理治疗师通过电话做意象对话。

四、意象对话不能自学

有些心理治疗师想通过阅读意象对话的书来学习意象对话技术,对此我们是反对的。因为意象对话不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的技术,而且它是涉及很多潜意识活动的,所以很不适合自学。自学的过程中,由于任何人不可避免地会有自我防御机制,所以很容易歪曲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不正确的使用方法。固然理论上讲,也许有很少数的奇才能自学掌握,但是在我的经验中,我几乎不可能看到有这样的人。少数自以为自学有成的人,实际上都是有偏差的。

有些来访者想通过阅读意象对话的书进行自我治疗,这更是不可以的。因为意象对话会激发出潜意识深处的消极情绪能量,而来访者的自我控制、自我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够,很可能不能掌控这个能量,反而带来更大的危险。

只有心理并无疾病或障碍,心理健康程度完全在正常范围内的人,才有可能自己使用意象对话的一些很简单的方法,而不至于损害心理,或者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情绪调节活动。

意象对话治疗过程

对心理咨询的阶段划分,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根据详略的程度不同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较少的或较多的阶段。这里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矫正阶段和结束阶段。不过实际上这些阶段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织的。意象对话也符合这样的阶段划分。

实际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我们并不限定自己只使用意象对话的技术和方法,也并不排斥使用其他流派的技术和方法,往往会根据需要使用其他流派的具体技术方法。在使用其他流派的技术方法时,我们会根据意象对话的理论框架的实践思路,把这些方法融合于意象对话中,而并不赞同在理论和实践的关键问题上折中。

初始阶段

和任何心理咨询一样,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初步判断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问题以及确定治疗的目的计划并和来访者达成共识。

意象对话治疗非常强调建立咨访关系的重要性。意象对话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之间的潜意识或人格深层结构的互动非常多,甚至超过传统的精神分析而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相近。因此,咨访关系中的任何问题都会对意象对话产生深刻的影响。意象对话治疗中设计了专门的方法去建立、测查、分析和改善咨访关系,并将此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在初始阶段虽然咨访关系得到了建立,但是这并不是完成,实际上咨访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

意象对话是一种非常便于了解来访者心理状态和问题的方法。由于意象是一种象征,它可能更全面而清晰地展示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内容。而且意象对话也有自己独特的测查和发现问题的技术技巧。因此,如果是一个合格的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师,应用意象对话去发现来访者的问题将会比其他疗法迅速而准确得多。我们有可能在一个小时的时间中,发现其他疗法要用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治疗才能发现的问题。

意象对话治疗中,不需要按照精神科的诊断标准做心理诊断,而是做心理动力学模式的心理诊断。当然,如果心理治疗师愿意做一个精神科诊断,这也和意象对话的工作没有冲突。但是我们希望心理治疗师明白,这个诊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和同行交流,要避免来访者被“贴上标签”,避免对来访者可能会有的消极暗示作用。

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有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将和来访者就目标和计划达成初步的共识。我们也将让来访者对意象对话有一点了解。

意象对话一般倾向于进行深入的心理治疗,而不仅仅是以消除某一症状为目标。因此,虽然意象对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消除某一症状,但是我们会把这仅仅当做治疗的开始。意象对话的目标是削弱或消除引起症状的情结,进而重塑人格。

意象对话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访者会经历一些精神上的困难和痛苦,而这又是人格改善所必需的。我们会对来访者预做提示,希望他们在那个时期到来时,能够坚持治疗。

不同于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意象对话不会有十分精确的计划,而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处理。

对意象对话治疗的设置问题,如时间安排、收费、意外的处理等也会在这个阶段和来访者有一个简单的商讨。

在来访者的选择上,意象对话能广泛适用于大多数的来访者,目前只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和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未能用意象对话治愈。我们选择来访者的限制比经典精神分析治疗要少得多,如我们不需要保证来访者有“精神分析的头脑”,也不需要来访者有很大的改变动机。因为动机的激发本身也可以通过意象对话实现,在意象对话中也有一些专用于激发动机的技巧。

当然,在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已经有心理治疗的成分融于其中了。而且在意象对话治疗中,往往在初始阶段就会对来访者做一些简单、感觉好的小调节,从而增加来访者的动机和信心。但是,这并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矫正阶段

矫正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化解消极意象,使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获得改善,心理问题或障碍得以削弱或消除。

这个阶段中,咨访关系的良好发展和不断地发现或诊断问题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这个阶段需要使用意象对话的多种技术和方法,以实现这个目标。

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意象对话的心理治疗中,矫正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小的阶段。

一、试探阶段

虽然咨访关系已初步建立,治疗目标也基本确定,但是,在矫正阶段的一开始,来访者并不会全身心地投入治疗。他们会有很多阻抗,也会对心理治疗和治疗师有很多的怀疑。因此,他们会以一种试探性的态度介入治疗过程。更重要的是,虽然在初始阶段稍有获益,但是他们还没有真的下决心改变自己,更多的只是想在治疗中获得一些支持和其他收益。他们对心理治疗师也有一些不现实的期待,最常见的是暗地希望心理治疗师有一种神奇的方法,可以让自己不费力气地远离任何不愉快。

在意象对话治疗中,初始阶段暂时有了好的感受后,现在开始介入来访者真正的问题,虽然只是表浅的介入,但是也已经使来访者感到有些不愉快或者威胁感。这也使这个阶段的治疗不那么容易进行。

而且,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也离开了短暂的“蜜月期”,来访者不适当的人际关系模式在双方关系中也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往往是来访者无意识地对心理治疗师进行各种心理控制,把他和心理治疗师的关系拉向他旧有的模式。

对心理治疗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时期,他必须能敏锐地发现来访者的控制方式,并对自己的反应敏感,而且恰当适度地对来访者反应,能突破来访者的阻抗,发现、解决一些问题并处理一些消极意象。

二、犹豫以及初次决定阶段

在挣扎中不断行进,来访者解决了自己的少许问题,对意象对话以及心理治疗师也有了一点信任,逐渐的,他们内心中萌发了一个愿望:也许我真的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我的心理问题。但是,面临改变,人总有很多的恐惧和不安,所以,这时的来访者会有很多的犹豫。是不是可以面对自己?是不是会有危险?是不是值得?犹豫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犹豫发生在潜意识中,在意识中他们也许会说自己非常想治好,也没有犹豫和担心。

心理治疗师不能强迫来访者下决心,只能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同时,等待来访者作出自己的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来访者或者会在某一时刻作出初次的决定,决定自己真的加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将会看出来访者有明显的改变。

三、问题深入的阶段

在来访者决定真正加入心理治疗过程后,心理治疗会有一个明显的加速过程。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来访者的许多内心问题被揭示出来。而且,一些消极意象以及它所体现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得到了化解。来访者也会感到有了更多更实质性的进展。一些症状现在就可以消除,这使来访者感到很有满足感。如果他原来是个心理障碍者,现在他也许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正常人了。并且,来访者对意象对话也越来越理解和接受。

但是,愉快的时间持续不了多久,来访者就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心理冲突、新的情结和更深更概括性的消极意象纷纷出现。解决了一个,新的一个甚至更多个就出现了。越往后,出现的问题越复杂,应对时的困难也越大。于是来访者渐渐地感到困难、疲劳,并且再次出现怀疑。对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来访者来说,过去常用的防御机制在逐步减少使用,暴露出的问题会更明显、更多,这甚至会使他们怀疑,意象对话是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或者是不是适合自己的方式。个别来访者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越治越差”了,否则为什么会出现过去没有的问题,或比过去更不舒适?

对心理治疗师来说,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困难的时期。他必须审慎地估价自己的治疗过程,如果发现没有方向性错误,必须能坚持自己的判断。他必须能理解和能应对来访者的消极移情、批评和怀疑,也能应对另一些来访者用表面看积极的方式来回避治疗的行为,能鼓励和支持来访者坚持下去。他还必须在这样的困难中继续解决问题。

四、犹豫以及第二决定阶段

如果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能坚持下去,很快就会面临另一个关键点。也许是很有意识地,也许是潜意识地,来访者会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要彻底解决问题,不能只针对心理问题本身,而必须要让自己有更深刻的改变,改变那些和心理问题相关的态度、观念、更有概括性的意象,归根结底改变自己的人格。而且,他们也能更清楚地发现,要改变自我必须经历一些痛苦,对避免这个痛苦他们已经不抱多少希望。

简单地说,这时他们发现自己面临一个选择:是冒险改变,还是维持现状?是勇敢地面对真实的(也许是痛苦的)人生,还是继续自我欺骗并活在幻想中?是要生命,还是要(广义的)死亡?

面对这个更困难的选择,犹豫的时间会更长,而且更无法确定需要多少时间。来访者的情况会波动,会后退或前进,有些来访者会暂时放弃并停止心理治疗,不过他们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再回到治疗中。他需要通过犹豫过程慢慢积累勇气、决心和必需的心理力量。

心理治疗师同样不能强迫、甚至也不能诱导来访者作决定,他所需要做的是有耐心,而更重要的是他要有信心,相信人的自我实现的潜力,这样就能陪伴来访者度过这个时期,给他们选择的自由。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部分来访者终于下了决心,要改变自己,而且不怕困难和痛苦。这是个不容易的决定,不过,一旦作了这个决定,来访者的转变也是突破性的。

五、人格重组和更深层问题的解决阶段

真正的决心下定了之后,潜意识的大门将向他打开。来访者会发现自己有了新的能力,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了解并处理自己的意象,他有了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开始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了。他的自知明显进步,即使有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但是他可以知道这些问题的根源,他成为一个“明眼人”,开始和自己的心灵进行沟通了。

对他影响很大的情结也可以逐步化解,潜意识中的压抑和沉溺一个个得到解决。明显的变化发生在他身上,在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中都开始有明显的改变。来访者觉得现在才是真正彻底地解决了心理问题,并为自己的勇气深为庆幸和骄傲。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现在他肯定已经不是有心理障碍的人,而是成为心理健康的人了。他甚至比一般的人更有优势、更有对自我的洞察力。

这一次良好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定,有些人可能从此维持在这个状态,有些人会维持一段时间,有些人维持的时间很短。随即,新的心理问题、情结和更有概括性的消极意象又开始出现。不过,来访者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也在提高,所以也可以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每解决一些,整个人格都得到改善。如果新出现的问题太多、太快或太难解决,来访者也会感到困难、担心,但是他不再会怀疑意象对话方法和心理治疗师,而会更多地知道,是不是继续下去将是自己的选择。不过,在心理发展中他也许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未必是愉快的影响,但是他自己也了解这是为什么。也有可能他会和周围的人建立真正人与人的关系。

心理治疗师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太多的干预,可以更相信来访者的自我力量,只需要适度的指导和协助就可以。

六、犹豫和第三决定阶段

实际上,这次的犹豫是持续在前面的第五个小阶段中的,如果坚持下去,则当消极意象处理好的情况比较多的时候,将进入第六个阶段,这次所需要作的决定是:是不是愿意做一个成长性的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是不是愿意超越自我?

不论最后的决定是肯定还是否定,心理都可以说是健康的。而且,由于有前面的两次重大选择的经验,来访者这一次的选择不盲目,他比较清楚选择的后果,清楚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清楚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所以这个阶段中犹豫往往不强烈,没有多少患得患失和怀疑。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的选择没有多少影响。

如果来访者决定超越自我,则进入下一个阶段。

七、最概括性意象出现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概括性的意象出现。这个意象形成于人生命史的最早期,它力量极为巨大,影响着一个人整个的人格,决定着这个人的全部,和这个人生命的意义密切相关,是这个人情感的基调和主旋律,是这个人独特性的体现。这个意象的主题,就是这个人一生的主题。而且,这个意象必定能和荣格所说的原型密切相联系——他可以说是一个原型在这个人身上的最个性化的显现。

由于这个意象形成极早,形成于儿童还不很具备符号化能力的时候,因此,任何符号化的手段都几乎不能影响这个意象。对意象进行干预的所有曾经有效的方法现在都无效。不论是来访者还是心理治疗师,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唯一可以做的是:觉察这个意象,体会这个意象。

在未知的时间过去后,没有原因也很可能没有预兆,这个意象会突破。于是,来访者感到自己已经超越了自我,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超越了自我,和整个人类的命运有了结合。他还会有许多超越性的体验。他的整个人格都发生了变化。

当然,我们必须说明,实际上绝大多数来访者不会走到第七阶段,甚至也很少走到第五阶段,对于心理治疗来说,也不必要让他们达到这个阶段。

结束阶段

意象对话治疗什么时候结束,主要取决于来访者而非心理治疗师。在每一次选择的时候,来访者都可以选择停止和退出。多数的退出发生在矫正阶段中的第二、第四和第六个小阶段。也有来访者在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小阶段退出,但是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到了第七阶段,实际上他的自我成长已经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心理治疗师没有干预,说治疗关系是否存在也没有什么意义。

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坚持到第七阶段完成是最好的,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勇气,实际上很少有人愿意并且能够达到这个阶段。

在第二个小阶段退出治疗,来访者会感到有一些收获,也会有一些不满足,他和心理治疗师之间还有积极或消极的移情(这里用的移情概念完全按照精神分析的定义),他也可能会有分离、焦虑等问题。心理治疗师需要对这些做一些处理。处理的方式大致和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做法一样。

有些意象对话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特别是经验不是很多的,有可能对治疗已经非常满足。

另有些心理治疗师,因发现来访者还有许多本可能解决的心理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因而会感到不满足。因此,他们也许会期望来访者不要停止,或者把退出了治疗的来访者看做是失败者,或者把这个事情看做是自己的失败,这也是不正确的。来访者退出,未必是他或心理治疗师的失败,也许这只是解决更深问题的时机还没有到而已。我们应坦然地接受来访者的选择。有时,在来访者感到自己再次遇到心理问题时,或者他们更深地意识到有必要进一步自我分析时,或者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面对时,他们可能会再次来找心理治疗师——在我的经验中,这往往发生在几个月后。在来访者退出的时候,心理治疗师如果把这评价为自己或对方的失败,就不利于保持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的心理联系,就会减少来访者在几个月后再回来的机会。

在第四阶段退出的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之间的关系一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充分意识到了心理治疗师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往往意味着一个标志,标志着一种可能性,一种达到令人向往的目标的可能性,但是也是令人恐惧的一个过程。因此,他们对心理治疗师往往是羡慕和恐惧,还有的人会心存歉意,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负治疗师的期望。有些来访者会和心理治疗师保持着心理的联系,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也有些人会有一种对心理治疗师的排斥,这也都是自然的,心理治疗师应泰然处之。

在第六阶段退出,是来访者更自主的选择,因此,这个时期退出的人和心理治疗师的关系简单而自然、平等而且有安全感。心理治疗师不需要有什么担心,他们将可以面对自己的人生。进入了第七阶段的人更是如此。实际上,心理治疗师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一些人生哲理。而完成了第七阶段的人目前我还没有遇到,不知道结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按照一般习惯把两个人的关系称为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但是实际上双方的关系并不是这样单一,有时实际关系会互换。越到矫正过程后面的阶段,关系越不适合这样的称谓,而应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