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正文 第四部分 意象对话与心理障碍的治疗(2 / 3)

“你放松自己的身体,试一试深呼吸,放松头、放松肩……现在是不是恐惧少了一些?”

“不那么害怕了。”小女孩说。

“再看那个拿猎枪的家伙,他在干什么?”我问。

“还是拿着枪,没有开枪也没有走。”

“一边放松,一边看着他……”

经过一段时间,来访者的意象转变了。

“我看到那个拿猎枪的人。他没有敢开枪,转身走了。”

“这么说,是不是他心里实际上也很害怕?”我问。

“是的,他实际上是一个胆小鬼,所以只敢欺负小兔子。我只要胆子大,他也不敢对我怎么样。”

这里的兔子显然是她自己的象征,拿猎枪的家伙就是做性骚扰的家伙。她可能把这个意象泛化到了其他男人,她感到男人都像拿猎枪的家伙。通过意象对话,来访者减少了对男性的恐惧。

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恐怖症。比如,让把自己看做是兔子的女孩子,找到自己性格中更强的动物——比如牛,然后恐惧自然就会减少。

神经症是意象对话治疗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如果方法得当,治疗效果都会非常明显。

不过我们还要强调,在意象对话治疗中,对待每一个具体的案例,治疗的时候都要具体分析,用最适合这个人的方法来对待。以上所说的对各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都只是原则性或者提示性的,而不是一种必须遵守的治疗程序。

还有,在意象对话治疗中,对来访者的诊断是动力学性质的诊断。我们更关心的是来访者潜意识层面的心理冲突模式,是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的过程,而不是外显的行为层面的症状。因此在确定来访者的症状分类学问题上我们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对一些其他的神经症性质的心理障碍,我们也都是根据其心理冲突来寻找治疗方案,而不一定需要给出非常精确的症状学的诊断。例如有个来访者,刚一来的时候的症状可能是很标准的强迫症,而在一段时间后,却表现为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我们一般都不去计较这个人是强迫症或者抑郁症,只是根据其意象,做相应的处理就可以了。

有些人按照症状学的诊断标准,比如用DSM或CC\|MD,只是接近而并没有达到某种神经症的标准。但是,他们的意象特点和认知方式,都和某种神经症很相似甚至相同,我们也就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对待这种神经症的方式处理。例如,有个来访者的意象和强迫症是一样的,比如有很多对立的、黑白分明的意象,有带外壳的意象,情绪感受被抑制而明显理智化等等,但是按照标准他不是强迫症也不是强迫性人格。虽然我们按照定义只能说他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而不能说他是强迫症,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对待强迫症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在日常督导中,我会把这个来访者称为“有强迫症特点的”来访者。实际上任何一个有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正常人,都可以看做是“有某种心理障碍特点的”正常人。这样的一种看待来访者的方式很实用,它可以让我们对来访者的治疗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因此,本章中所说的治疗神经症的思路,也可以用于类似于神经症或者有神经症特点的正常人的心理治疗。

意象对话治疗心身疾病心理能量的身体表现

因为意象对话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所以它并不很关心心理能量究竟是建立在什么生理基础上。心理能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现实而非物质现实。而身体则是物质现实中的一部分。因此,心理能量与身体处于两个领域中,精密的认识活动应区分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混淆到一起。它们两者的联系只能是一种沾染。

不过,出于一种对身体的高度认同,每一个人的任何心理能量活动都必然会在身体上有表现。也就是说,心理能量和身体之间的沾染存在于所有人。

因此,如果我们很好地利用这个沾染,则我们可以身体为工具,达到改变心理能量状态的目的。

当我们的欲望、情绪产生时,心理能量被激发的时候,我们必定会伴随着一种身体上的运动以及感受。我们可以通过体验身体,去发现心理能量及其运动。用一个比喻来说,风虽然不可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体验风所吹到的树枝的运动来发现风及其运动。我自己以及我指导意象对话的学员,曾经用内省方法体会不同情绪产生的时候,身体有些什么反应,以此来发现心理能量的运动。我把伴随着情绪产生,身体上最初有感受的地方看做心理能量运动的起点,而把随后身体上能感受到的反应的传播方向,看做是心理能量运动的方向,以此研究心理能量在身体上的表达。简单举例说,假如一个人愤怒时,他先感到心脏开始狂跳,随后感到呼吸急促,在胸区有一团火一样热的感受,随后他感到这团火向上冲到了头……则心理能量的起点在心脏,运动方向是向上直到头顶。具体技术细节这里不做介绍。

弗洛伊德的弟子赖西创立的躯体疗法中,对心理能量的躯体表达有一些很好的总结。意象对话建立的过程中,关于身体的这方面是建立在躯体疗法基础上的。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新的发现。

躯体疗法指出,身体的基本形态可以简化看做一根管子,头的方向是管子的上端,而心理能量的运动是上下的运动。有些情绪会使心理能量向上流动,而另外的一些则使心理能量向下流动。躯体疗法还发现,当人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欲望的时候,在身体上,则可以用收紧肌肉的动作来压抑原来的身体反应。例如,人可以通过紧紧收缩自己的肩膀肌肉,以及这个水平面各方向的肌肉,让愤怒的能量不能继续上升。这就仿佛在肩膀这个区域,通过肌肉紧张来“扎上”这个管子,让管子中的流体不能继续向上流动。

我们发现“管子”隐喻是非常恰当的,而心理能量运动的主要方向也确实是上下的,压抑会阻碍心理能量流动。

但是不同的是,我们发现:

一、实际运动形态要更复杂

基本运动方向固然是上下运动,但是除此之外,心理能量还同时可以扩散或者收缩。用管子来比喻身体的话,心理能量一面在这管子里上下流动,一面通过扩散和收缩把这个管子撑粗或者变细。以快乐为例,一般来说快乐时的心理能量都是向上的,但是同时这个心理能量也进行着扩张运动。因此,人们的主观感受上,快乐时身体中有一种像喷泉一样向上并同时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或者说像焰火、像花开一样的运动。而当一个人恐惧的时候,则心理能量强烈地收缩,感觉到的是整个身体都收缩起来了。

当人的情绪焦虑的时候,心理能量有一种不规则的运动。这是一种杂乱无章的上下左右的运动,像是物质分子在有热的时候进行的那种布朗运动。

另外,心理能量被压抑的时候,我们内省中发现还有一种运动方式,就是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形成一个竖着或水平的旋转运动。旋转运动如果比较慢,则主观上更多地会体验到心理能量淤积带来的某些身体区域的憋闷感。如果比较快,则主观体验是一种急躁感。如果旋转不十分规则,则会很容易转化为一种焦虑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心理能量不一定仅仅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有些情绪所激发的心理能量,即使不受到任何压抑,它的运动模式也是变化的。最简单的例子是悲的情绪,从整体趋势上,它是一种向下的心理能量流动。但是,当悲的情绪刚刚产生时,却有一个向上的运动,随后才自然转变为向下,仿佛是灰尘,先被扬起,然后又落到最低处。

二、压抑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扎紧管子”

压抑的另外一种模式是“扭转管子”。例如,当一个人悲哀的能量向上升的时候,他可以无意识地左右扭转脖子,使脖子这段“管子”变得更狭窄,就可以让心理能量向上升的运动受到阻碍。或者,他低头或者向后仰头,都可以使心理能量向上的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在遇到本应悲哀的事情时,假装不在乎地把头左右扭转。或者,在这样的时刻,有的人会低下头,另外有些人则会仿佛很骄傲地仰起头来……这些实际上都不过是为了压抑或克制悲哀情绪流露的方式。

还有,为了压抑某种情绪或冲动,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相反的活动来抵消这个情绪和冲动所带来的心理能量运动。例如,当和怨气有关的心理能量向上升起的时候,有的人会自发地通过一个咽唾液或者咽气体的动作,把升起的心理能量压抑下去。还有,有的人悲哀的时候,会自发地用一个笑的动作,把沉下去的嘴角以及相应的下沉能量向上提。还有的人在悲哀的时候,会自我激发起愤怒的情绪,用愤怒的上升力量来抵消悲哀的下沉力量。

各种复杂的压抑,使心理能量以不同的方式淤积,就会带来不同的身体不适感,同时也带来不同的心理防御,日久天长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在意象对话治疗中,对各种情绪的身体表现,各种压抑的形式,各种压抑所能带来的问题等都有一些经验性的总结。

作为意象的身体

身体不仅仅作为一种实体存在,在心理的层面或者说心理现实的领域,身体本身也是一个意象,它也有象征意义。而身体的不同部位的象征意义都各自不同。因此,在我们进行一些原始的认知活动时,人也会用身体意象来作为某些心理活动的象征使用。

弗洛伊德就意识到了身体各部位有象征意义,也意识到人可以用身体的反应来表达一些心理内容。“某人在用餐时有强烈的情感而没发泄出来,其后当他要吃时,他突然出现噎塞和呕吐。”(弗洛伊德著,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一卷,197页。)“噎塞和呕吐”实际上象征着发泄那些情感,而这个事件中,显然,他用吞咽某些不好的东西到食管或胃来象征了压抑情感这个心理的活动。

意象对话治疗中,对身体各部位的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了大量经验性的总结。简单地说,身体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区域:头、胸和腹部。在象征意义上,头象征着理智性的心理活动,胸象征着情感性活动,而腹部则主要象征着本能活动。虽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所有这些活动主要都发生在脑部,而胸和腹与心理活动的关系非常少。但是,在我们的意象中却并非如此,任何民族的人当他要表达自己的真诚时,都会自发地用手拍胸或者抚心脏附近的位置,而不会有任何人——即使他是一个现代科学家——会用手拍脑袋来表达自己的真诚。我们估计胸区之所以被用做情绪的象征,也许是因为在人有情绪活动时,往往身体上的胸区最早有反应,也是胸区有最大的反应。我们愤怒时先是感到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而当我们爱的时候也是心的位置先有温暖的感受,所以在潜意识中人们自然就把胸区和情绪联系在一起。我们估计腹部被用做本能象征,也是因为许多和本能关系密切的器官位于腹部,比如肠胃和性器官。

手足可以用来象征行动性,因为我们的行为大多是用手足来执行的。但是,手足也可以有其他的象征意义。比如,手指、手或者脚都可以用来象征男性的性器官,因此,在梦或者意象对话过程中看到手指、手或者脚被切掉都可以象征着阉割,并且广义地象征着一个人失去力量、失去进取性或失去权威感。同时,脚也可以作为女性性器官的象征。

脖子主要的象征都与关系有关,这也许是因为脖子的动态决定了头看什么方向而不看什么方向,或者说决定了看什么人或不看什么人,并且决定了我们是仰头向上看别人还是低头向下看别人,从而决定了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对别人的态度。脖子有时也可以作为男性性器官的象征。

身体的其他各器官也都各有其常用的象征意义。例如,乳房象征着生命之滋养或者生命之泉,因此也可以广义地象征着一个人给别人的母性的爱、关心和帮助等。

当我们用身体作为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内容时,由于有沾染的存在,这个象征活动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身体的状态。说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哺乳期的女性对另外一个人有一种母性的爱的时候,虽然那个人(是一个成年人)完全不需要吃奶,这个女性却感到自己的乳房中有微量的奶水溢出。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了一个异常丑陋、令人厌恶的人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呕吐的欲望,或者我们干脆就需要吐一下口水。这个丑陋的人和我们没有任何身体接触,我们为什么需要呕吐呢?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在心理上把“看到他”象征性地比喻为“吃了这个景象”,而这个被我们的眼睛“吃”的景象太丑陋,也就等于太肮脏,所以我们必须“吐出来”。如果不吐出来,我们就会实际感觉到我们的胃部有不舒服的感觉,仿佛我们真的吃了什么脏东西一样。

从身体感受获得的意象

当我们有意志、欲求或者情绪的时候,心理能量会在我们身体中运动或者被压抑;当我们有原始认知活动的时候,我们又会用身体意象做象征,从而使身体受到影响,所有这些心理活动都会带来身体的感受——虽然有时候,身体的感受也许不明显,不会在我们的意识中有清晰的感受。

所有的身体感受,不论是很强烈还是很细微,都可以转化为我们想象中能看到的意象。在意象对话中,这些意象就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感受和进行心理调节的重要工具。

身体感受所引起的意象,从内容上可以是任何事物。

例如,愤怒情绪中,由身体感受所引起的最常见的意象,就是火的意象。人们会看到自己胸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在向上冲。而当愤怒被压抑的时候,人们则会看到火被一个盖子压住、或者被冷水浇等意象,而被压抑的愤怒也转化为烟等意象。具体到某个人,则还可以用更特别的意象来反映这些身体的感受。例如,有人在愤怒时,看到自己是一头红色的狮子,棕毛像火焰一样向上飘起。当自己压抑了愤怒的时候,看到的则是红狮子被冷水浇灭了火,成为灰色的铁狮子。灰色的铁狮子就是她压抑愤怒后,变得很冷漠而坚硬的性格的象征。

再如,有人的头感到胀痛,在做意象对话时,她看到头的里面有一堆木头块。木头的意象就是头的那种麻木的痛感的形象化的反映。有个女性在想象中,感到有一群老鼠进入了身体,并且在里面上下乱窜,这“老鼠”实际上是肮脏的男性的象征,同时也是这个女性身体中的那种不安、躁动的感觉形象化的体现。

心身疾病的形成

心理的问题转化为身体的疾病,形成的过程有几种。

一是某种情绪、欲望的过多造成了身体的疾病。

其中消极情绪的频繁出现更容易致病。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焦虑过多,短暂的焦虑对人应对环境是有帮助的,但是焦虑如果持续存在,使人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则交感系统的活动过多,而副交感系统受到抑制,则会引起多种身体的疾病。口腔溃疡、胃溃疡、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就常常是焦虑引起的后果。

二是我们对某种情绪、欲望(特别是消极的情绪以及不合理欲望)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身体的疾病。

压抑情绪和欲望,可能会带来身体的疾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在愤怒情绪刚刚产生时,就会无意识地收缩胸腔,让肋骨内收(这样的动作会使胸的呼吸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压抑愤怒所带来的呼吸加速。抑制了呼吸的加速,人的愤怒情绪就会受到抑制,这个人不会再发作愤怒,甚至他自己不会感受到自己的愤怒。如果有的人常常用这样的方式压抑自己的愤怒,则他的愤怒不会上升到胸的高度,而会沉到上腹部,使这个人的胃有胀满不适,肝和脾的区域也会不舒服,长时间之后就有可能会有胃、肝或者脾的疾病——也许我们以后会发现是因为他的这个动作阻碍了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还有,由于长久的内收肋骨动作,使力量比较小的肋间肌产生牵拉性疼痛,则这样的人就会有两肋疼痛的身体症状。

还有一种情况是,消极的情绪等带来了一种不舒适的身体感觉。有的人不喜欢让自己不舒适,所以希望抵消这个不舒服的感觉;还有的人不愿意看到自己有这样的消极情绪,所以不愿意让自己感受到这个感觉,为此也希望消除或抵消这种感觉,而他们用来消除不舒适感觉所做的行动会引起身体的疾病。举一个我们所发现的例子,当人悲哀的时候,心理能量最终的走向是下沉的,心理能量下沉后在胃部就会有一种空虚感。这个空的感受是不舒服的,同时这个感觉又会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悲哀的,因此为了消除不舒适或为了不让自己知道自己的悲哀,有的人就会采用吃东西这样的行动来抵消这种感觉。因为吃了东西,胃部会有一种胀满或充实感,而这个胀满充实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悲哀带来的空虚感。当然,我们看到这里有一个混淆,悲哀时的空虚并不是因为胃里缺少食物,而是一种心理层面的空虚,而吃东西带来的充实感不是心理层面的充实而只是物质层面的充实。这个混淆是一种沾染。吃东西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真正解决这个人的问题。尽管如此,有的人还是宁愿暂时获得缓解。这样的话,他吃的东西的数量就必然超过他身体的需要,时间久了,就可能带来一些身体的疾病。

三是当人用身体作为象征的时候,心理问题会以象征的形式带来身体的疾病。

这类的疾病形式多变。例如,有的人感到自己“没有脸见人”,于是在脸部就长了疙瘩,使他没有了“干净的脸”。有的人用头发(青丝)来象征“情思”,而在感情失落的时候,就得了头发脱落的病。还有一个典型的情况,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消极情绪的存在,在象征中告诉自己:“我要把悲哀包在一个包包里,不让它露出来。”后来他果然身体上长了一个“包包”,那就是肿瘤。

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部分男性用性器官来象征自己的男性气质和力量,因此当他们在心理上不自信的时候,性器官的功能就会丧失。

这种心身疾病的产生,似乎是心理暗示作用的结果,因此身体的疾病可以象征的方式非常准确地表达病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用身体“写出来”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创伤。

当一个人在潜意识中,由于对人生绝望而产生了“我不愿意活下去”的念头时,他会患上最严重的心身疾病,如癌症或其他严重的疾病。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身体疾病将会非常难治疗。

心身疾病的治疗

意象对话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上有比较好的效果。总体的治疗思想是:整体地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消除使之产生心身疾病的根源,从而使心身疾病获得解决。具体处理上,则是采用治标和治本结合,以治本为主的处理方法。

一、医学治疗

最基本的心身疾病治疗方式是用医学治疗。我们会建议来访者到医院对症治疗,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消除症状。

虽然心身疾病的产生源于心理原因,但是医学治疗依旧是必要和有效的,而且往往是见效最快的。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比作汽车。我们可以看到,汽车的状态好不好,归根结底与使用汽车的人的性格、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有关:如果使用汽车的人非常懒惰,汽车就会疏于保养,从而出现一些因保养不够而产生的故障;如果使用汽车的人非常莽撞,则汽车被撞坏的危险就更大……但是,汽车出了故障或者撞车后,我们只要找到修车的地方,就可以把这个汽车修好,即使我们对汽车的故障背后的原因一无所知,汽车也是可以修好的。心身疾病就是由于我们的心理原因而使身体出现的故障,医学治疗就如同修车者,对消除这些身体的故障是有用的。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如果只进行修车,而不寻找故障和事故背后的心理原因,则这一次修好了,下一次车还会出问题。对心身疾病来说医学治疗毕竟只是治标,心理治疗才能治本。

二、意象诱导消除不利的应对

意象对话中,针对那些由于应对方式的问题而产生的生理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诱导,使来访者不再进行那些对身体不利的应对,就可以缓解甚至消除这些疾病了。

人在进行压抑的时候,压抑这个心理动作一定在意象中有反映。因此,治疗者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反映着压抑的那个意象。例如,有人压抑悲哀,一开始在身体上的方式是用吞咽气体的方式,随后形成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类似吞咽的喉部紧张模式。在感受上,她总有一种喉部噎着的感觉,而在进行意象对话时,她反映出的意象则是喉部有一个气球。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个气球是来访者长期压抑自己的悲哀的结果。它虽然并没有引起严重的生理疾病,也确实引起了生理的很严重的不适。如果不压抑这个悲哀,至少能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宣泄这个悲哀,实际上对她是无害而有益的。因此在意象对话中,我们可以诱导她在想象中去看:有一只手在压着这个气球,不让气球向上飘。随后我们让她想象把这只手拿开。来访者发现拿开这只手并不容易,她会对此有恐惧。心理治疗师用语言保证等方法消除了她的恐惧后,她想象手拿开了,气球还是卡在那里,心理治疗师又建议她用力呼气,想象下面的气在冲击着气球。突然,想象中的气球爆裂了,气体冲出了喉咙。就在这个时刻,来访者痛哭失声……大哭了一场之后,她发现喉咙中噎着的感觉消失了。

另一个压抑愤怒的来访者,在身体上的压抑动作是长期无意识地收紧肩部这一圈的肌肉,长期压抑的结果是她感到胸闷等不适,而且有高血压的症状。意象对话中,发现压抑的意象是有一个巨石压着火山口。当然,挪开这个巨石是来访者难于做到的。于是心理治疗师诱导说:“如果继续这样压着,火山里的力量积累得越来越多,爆发的时候就会更可怕。不如想象这个巨石实际上是可以控制的。你可以过一段时间,就在合适的机会里把这巨石移开一些,让下面的火小规模喷发一次。随后再压上它。保持压力不要过大。现在这里是安全的,可以试一次。想象按动一个按钮,巨石就从中间分开成为两片,火从中间喷发出来……然后,想象按动另一个按钮,巨石合上了。”这样,来访者的压抑得到了缓解,在治疗后的几天中她的血压就一直比较低。

再如,某来访者在悲哀的时候,用吃东西来缓解胸口下方和上腹部的空虚感。这样造成了她的过度饮食和发胖。我们首先教她识别悲哀时的空虚感和饥饿感的区别,然后,在她想吃东西时,让她识别是真的饥饿还是空虚。如果是空虚,让她不要吃东西,而是面对自己的空虚感,体会自己的悲哀和缺少别人的关心的体验,随后用其他方法来获得别人的关心,并且自己关怀悲哀的自己。这样,过度饮食就可以得到缓解。

三、意象诱导解决心理问题

当心理疾病是用象征的方式表现非身体领域的心理问题时,我们也可以用意象对话作诱导方式,相应地处理其非身体领域的那些心理问题。问题缓解或解决,则身体的症状也就随之缓解或解决了。

心身疾病是一种用身来反映心的问题,这是一种沾染。而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借助身体作为媒介,通过改变自身的意象而改变心理问题。

例如,某女性长期头痛。做意象对话治疗时,她想象头部有许多纠结在一起的白色虫子,把整个头部塞得满满的。她非常不接纳这些白虫子。首先我们要她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有脑部的生理疾病或其他疾病。检查的结果是阴性的。于是我们从这些虫子开始继续做意象对话,结果出现了很多和性有关的象征,这些象征联系起来看,这个女性应当有性经历带来的问题。而头部塞满了白色虫子,实际上是一直在想着性问题的象征性表现。白虫子象征着男性的性,也象征着她现在心中和性有关的念头。

于是我们采取意象诱导。首先,我们改变意象,在想象中把一部分白虫子清理出头部,使她的头痛有所缓解。随后我们开始了深入的治疗,我们问她这些白虫子是怎么到你头里面的,是你让它们进来的,还是它们强冲进来的。结果她说,不完全是让进来的,是强冲进来,但是她也没有抵挡。我们在意象中首先针对“强冲”做处理,让她看白虫子强冲的过程有没有带来她头部的伤口。如果有,想象中看是什么阻碍了伤口的愈合,并除去这些阻碍。随后,处理她对白虫子的厌恶情绪,鼓励她接纳白虫子本身。这样,白虫子就由被禁锢的状态变成了自由的。我们告诉她白虫子不应当都在头部,可以运动到别处。于是她的白虫子就有很多离开了头向身体的下面游去。头部空出来的部分,出现了象征着和性无关的其他意象……而头痛的问题也就随之大为缓解。

再如,某女性患乳腺癌。在做医学治疗的同时,也在进行心理治疗。她的心理意象是:一个乳房是一座冰山,而另一个是一座荒芜的石山,在石山上有小股的泉水,是很热的泉水,所以不能用于灌溉。从象征意义上分析,我们知道乳房象征着“给出爱”的愿望(乳房是用于哺乳的,乳是爱的象征,哺乳就是给出爱的象征)。而在现实中,她也的确有无法给出爱的困境。她单身,但是很希望有一个孩子,她在收养流浪猫等都印证了这个分析。乳腺癌象征着爱的泉水流不出来,淤积在里面造成了郁结。冰山象征着她郁结的一种原因,那就是因为心冷造成的感情冰冷。有小股热泉水的石山象征着她有时对别人好,但是过分热情,使别人不能接受。

在意象对话中,我们先让她引热泉水流向冰山,并融化冰山的冰。这样就产生了温度比较合适的水,我们用这水去灌溉,则石山的下面开始有了绿洲……随后冰山逐渐融化,上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绿洲。而石山上的泉水也逐渐不那么热了,石山也开始绿化……很短的治疗过程后,来访者的乳腺癌未经手术而自愈,治疗随之停止。

我们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处理过很多身体的症状和疾病。心身疾病因意象对话调节而痊愈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因我们鼓励来访者同时进行医学治疗,因此,目前还没有足够严格的证据说明意象对话在来访者痊愈中起的作用有多大。但是,来访者都感到了它对身体的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也大量地发现心理问题伴随着身体的症状,而处理后这些身体症状随之消失。在此过程中有些来访者并没有进行医学治疗,还有一些来访者服药一段时间并无疗效,而刚好在意象对话治疗后就明显好转。虽然,这也有可能是单纯的自愈,或者药物的效果刚好在这个时期产生,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这里面有意象对话的作用。

意象对话与人际关系咨询从意象对话角度看人际关系

一、基本观点

意象对话中,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人际关系问题都是个人内部心理问题的外化。调节好自我内部的心理冲突,则外在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多都可以得到改善或解决。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是最适合做人际关系咨询的,因为在人格意象分解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内部矛盾是哪些子人格之间的,也就非常容易看到我们的投射过程,从而理解人际关系问题的形成过程并知道如何解决。

外部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是内心矛盾的投射。当一个人不接受自己人格的某一个侧面时,他就不会接受和自己的这个侧面有相似之处的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恨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厌恶的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回避的人往往也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可以为我们的人际关系负责。

外化内部矛盾,或者说内部问题的向外投射,是在我们对别人的认识过程中出现的。

从意象对话理论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实际上并不能直接认识其他人。我们都是运用符号化的方式去理解别人。符号可以是语言(例如,张三是个好人),也可以是意象(例如,在心中勾画一个很美好的形象),语言的影响在意识中比较多,而意象的影响则往往是潜意识的。

我们心中存在的某个人的意象,实际上只是那个人的一个“副本”,而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和这个副本打交道。而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决定于这个副本是什么样子的。

而正是在这个副本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自己的投射起了作用。我们勾画别人的形象时,都是或多或少地参照着自己人格内部的意象的,也就是说我们都有些以己度人的倾向。而我们往往把自己人格中某些和这个人有些相似点的那个子人格作为我们理解这个人的模板,所以我们勾画出的别人的副本都带着我们自己相应的子人格的特点。

例如,我有的时候很慷慨,这是我的一个“狮子王”子人格在起作用;我也有很计算钱的时候,这时是我的一个“商贩”子人格在起作用。如果有一个人的表现或外貌或任何一点和我的狮子王类似,则我在勾画他的形象时,就可能受到狮子王的影响,而把他勾画为一个大气而慷慨,并且很勇敢的人。相反当一个人和我的商贩子人格有类似时,我也容易把他的其他方面想的和我的商贩类似。如果我接纳我的狮子王,而不接纳我的商贩,则第一个人我会当做很好的朋友,而对第二个人我会很鄙视。实际上,喜爱和鄙视都是来源于我自己,是我对我的狮子王的喜爱和对商贩的鄙视的外化。

从意象对话的视角看,只要我们解决了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就不会向外界投射,也就很容易解决和别人之间的绝大多数冲突。假如我们内心有大智慧、真爱心,即使外界的某个人心理不健康,行为很恶劣,我们不得不在行为上和他进行对抗,但是这不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境界。而且我们还可能会通过对抗而转化对方,这样的对抗不是破坏性的,而是高度建设性的。

二、不同视角的等价性

前面所讲的观点也许会受到反对。有人也许说,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那个人的真实特点是有关系的,而不都是“我们的投射”,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从别人那里入手,别人如果具备一切美德,心理十分健康,则我和那个人之间的心理冲突也会因而减小甚至解决。

对这个观点,我们也完全同意。

严格地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一定是和双方都有关系的,而不是我自己一个人造成的,当然也不会是别人一个人造成的,正如中国古话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人际关系问题是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也不能分开说,这个问题中百分之多少是甲方的心理问题,百分之多少是乙方的心理问题。一个矛盾的产生,可能一开始从某方起,而另一方应,但是随即另一方的回应又成为对第一方的刺激,并激发他的回应……通过一个循环而增强。在这个过程中,要分辨是谁的错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往往很难甚至不能追溯到第一次,即使追溯到了,也会发现第一次也许只是误会,或者第一次只是一个很小的微不足道的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问题的原因或者责任归于自己,或者归于别人。这两种不同的角度,严格说都不算错误。

不过,如果有一个第三者存在,而这个第三者假设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并且可以用存在认知方式来看这冲突双方,我们可以把这个第三者的视角说成是基本中立的视角。从中立的视角看,在双方之间出现矛盾时,并不能说双方的责任是一样大的。有时一方因自己的原因,挑起了冲突,而且在另一方的回应并非激化冲突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冲突,则这一方的责任当然要更大一些。再如,成年人和很幼小的儿童之间出现的问题,成年人的责任要更大一些。

人际关系咨询的原则

虽然不同的视角,说起来都不算错误,但是采纳不同的视角所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

如果在出现人际矛盾的时候,我们采纳了“外归因”的视角,认为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因为别人的心理不健康,别人的行为有错误,则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自己会感到不需要负责任,自己道德上有优势,能够缓解自己的内疚感和焦虑等消极感受;二是自己会对别人有愤怒,会希望别人改变或者试图通过某种方法改变别人,还会不寻找自己的问题,不解决自己的内部冲突。

如果在出现人际矛盾的时候,我们采纳了“内归因”的视角,认为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不够健康,自己的行为有错误,则也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自己会感到有责任,感到自己有压力,或者会产生内疚感或焦虑等消极感受;二是会寻找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行为的动机。

当然,最公正的做法是采用“中立视角”,但是实际上这是最不可能的视角。因为在人群中自我实现者的数量是凤毛麟角,现实中即使有第三者存在,即使这些第三者自以为公正而客观,但是实际上他们往往也都有自己的情结——正如生活中婆媳矛盾时,婆婆会找老太太去评理,而这些老太太大多会发现是婆婆有理;媳妇去找其他年轻女性去评理,这些年轻女性大多认为是媳妇有理。有些心理治疗师或许可以达到相对比较公正,但是,来访者却很难站在心理治疗师的视角看问题。

那么,采用外归因或内归因就是来访者的两个比较容易的选择了,这两个选择各有什么效果呢?

外归因选择会归咎于人,从当时的自我安慰上,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责任不在自己,所以自己更轻松,而且自己有道德优势,不会有内疚和焦虑等消极情绪。我们会对别人寄予希望,希望对方来解决双方矛盾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人的自发选择都是外归因。如果幸运的你遇到的冲突对象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我反省能力的人,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方法。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自己往往并不能因这个冲突而获得自己人格上的进步。更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会和你一样采用外归因,于是你们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僵局:应该谁先内省并改变自己?绝大多数的人际冲突的实质,就是这样的僵局:谁都觉得自己正确,对方应当改变,从而僵持不下,双方都长期处在愤怒和不满之中,没有办法解脱。

内归因是让人不舒服的一种选择。内归因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需要寻找引起这个冲突在自己这一方面的责任,而这似乎意味着我们有错误,这是我们很不愿意承认的。如果我们有批判性的倾向,这又会把批判的矛头从针对别人引向了针对自己,从而造成内疚和自责。还有,内归因后我们发现,要处理好人际冲突,需要我们先解决自己的情结,而情结恰恰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地方,那里压抑了很久的消极情绪都会因我们面对而出现。这一切会引起我们的高度焦虑。

但是,内归因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通过内归因,你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情结,发现自己的内心矛盾所在。经过焦虑和痛苦中的自我探索后,你还会知道这些矛盾的本质和来源,最终你会解决这些问题,使自己一个有关的情结得到疏通,使自己的内心矛盾得到化解。随后,你会发现人际冲突也得到了缓解甚至有可能解决——即使你不幸遇到了精神非常不健康的人,人际冲突的缓解很少,但是,在你的心理现实中这个冲突也已经解决了,你不再受到冲突的困扰了,你只需要按照你应当做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

显然,这个视角更利于促进心理健康,因此意象对话在进行心理治疗时,会努力诱导来访者转到这个视角——这就是意象对话对人际关系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即要求来访者“反求诸己”。

恋爱婚姻问题咨询

恋爱婚姻中,上述的现象表现得最为简单而清晰。恋爱或婚姻双方发生矛盾时,双方都感到自己是站在正确的位置上,而对方是不讲道理的。实际上,我们应该说他们的这个观点也并不错误,只不过他们都各自在自己的立场上,都在把出现问题的责任做外归因而已。

当他们知道了,要解决问题必须至少先有一个人做内归因之后,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双方都认为,对方有责任先做内归因。“为什么我要先反省自己?而不是他/她?”有人指出,应该让责任更大的一方先反省。如果从公正的角度看,这也并不失为一个好建议。责任更大的一方先反省不仅更公平,而且也见效更快。但是,困难在于怎么在“谁责任更大”这个问题上达到共识呢?实践表明,达到这个共识几乎永远是不可能的。多数时候双方都觉得对方责任更大。有时双方会提出让心理治疗师做仲裁者,信誓旦旦地保证说会服从心理治疗师的评判——但是实际上他们几乎不可能服从心理治疗师的评判。

因此,我们在心理治疗中所采用的原则,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反省自己。如果来访者是夫妻或恋人中的一方,则我们要求他/她做内归因。这个人往往会抗辩说:“为什么是我先做内归因?”我们的回答往往是:“因为总要有一个人先改变,你既然来做心理治疗,说明你更想尽快改变现状,所以你需要先做内归因。”或者,我们会说:“你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你可以选择继续责备对方,要求对方改变,但是你这样做了很久都没有效果,继续做估计也没有效果;你也可以选择改变方法,从自己开始改变,这样很可能就有效果了——虽然也许不完全公平。你选择哪一个?”甚至这样说:“你可以继续诿过于人,舒服一些,但是你的未来操控在别人手里;或者担起责任来,让你的未来操控在自己的手中。你选择哪一个?”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恋爱和婚姻矛盾中,有的人会采用“假内归因”,表面上看他们完全把责任归于自己:“一切都是我的错,我不好,我这个人没有价值,我不值得别人爱……”我们发现这样的人背后实际上还是在进行外归因,他们自责的背后潜台词往往是:“你应当对我好,却不对我好,我很可怜,我很悲惨,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给我爱……”这样的所谓内归因是没有用处的,它徒然引起抑郁、内疚等消极情绪,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知和自我改变。

如果一个人真正选择了内归因,他就可以在痛苦之中去发现自我,意象对话是发现自我的有力工具,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作人格意象分解。我们和恋人或配偶的冲突,绝大多数和我们与自己内心中的异性子人格之间的冲突有关。因此,作为男性,这时候可以在意象对话中重点关注自己的女性子人格;女性则可以在意象对话中重点关注自己的男性子人格。双方都可以关注自己内心中的两性子人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