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三、工程社会学视野下的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1 / 2)

工程移民过程是一种社会过程,是一种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在移民身上的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心理变迁的过程。工程移民的征迁安置作为一种社会过程,一方面,它突出地表现为移民与政府的互动过程;另一方面,它又内在地包含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社会过程,即人口的搬迁和生产、生活的重建过程(黎昕,2001)。

生态移民工程是为了保护一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者让一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工程。生态移民就是从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社会出发,把原来位于环境脆弱地区高度分散的人口,通过移民的方式使他们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村镇,在生态脆弱地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际上,生态移民工程作为一种工程移民涉及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具有非自愿性质,涉及社会、经济、政治、人口、资源、环境、文化、民族、工程技术诸多方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般来说,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态系统自身演变的影响,又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作用。诸如过度的人口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等等都可能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在中国西部地区,如果人们的生活生产导致生存条件恶化、自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其结果不仅威胁的是西部地区,同时会威胁到全中国。

1.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主要原因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同时嵌入于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和西部地区的社会结构之中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镇化的盲目建设。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尽管西部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但实际能够适于人们居住和耕种的土地却非常少。实际上,在西部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一半以上的地区人均土地利用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造成了人地关系的紧张,另外又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特别分散,使得有限资源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存在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因素,从而使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人们对有限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造成了对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的过度的使用,必然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镇化的盲目建设和发展同样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部地区持续增长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据很大比重。自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的水平在逐渐缩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1992年以后,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全国的水平在不断拉大,到2002年,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仅为30.20%,而同一时期全国的城市化率为39.09%,相差8.89%。

这种现象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进程不协调。众所周知,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农村人口比例的减少。西部地区在努力追赶东部、中部地区从而试图缩小其差距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纷纷扩大城镇规模、刻意增加城镇人口等措施,而没有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没有统筹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再加之个人、企业甚至政府对短期利益尤其是短期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很多地方以生态环境的极度破坏为代价而换取了经济的表面增长和虚假繁荣。

正是西部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政府启动了生态移民工程。

2.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西部地区还有大约1000万人生活在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急需进行生态移民(孟昭丽、张晨、陈寂,2005)。中国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更多的是一种政府操控型的模式。从这种移民模式的运行效果看,已经呈现的主要问题有: